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96 被引量:237H指数:8
- 相关作者:孟慧吴迪王敏吕丽慧徐尧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科技大学教育部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枸杞酒枸杞酶解条件的研究被引量:11
- 2014年
- 发酵型枸杞酒是以枸杞为原料酿造的低度保健类果酒。枸杞酒在发酵过程中存在枸杞原料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影响枸杞的有效利用和酒的品质。通过添加酶制剂的方法来分解枸杞原料中难以被酵母利用的多糖,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制剂中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葡聚糖酶的添加量分别是0.2%、0.4%和0.2%。复合酶制剂添加至枸杞含量为15%的枸杞浆中,在最适温度为30℃,酶解4h后,其还原糖含量达到85.63g/L。跟酶解前相比,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比初始提高了259%和324%,同时酶解后香气总和为13.46mg/L,是酶解前的1.04倍,增加了枸杞酒的果香味。
- 汤卫华曹天一王立晖殷海松乔长晟
- 关键词:枸杞酒枸杞酶解香气分析
- 发酵技术——为人类健康服务
- 发酵这门技术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的饮食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发酵食品本身具有的保健功能和利用发酵技术生产功能食品与功能食品添加剂这两方面综述了发酵技术在保健功能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 赵树欣李凤美李春明
- 关键词:发酵技术功能食品微生物保健功能
- 文献传递
- 鸟苷高产菌TM903的选育及摇瓶发酵条件优化
- 本文以枯草芽孢杆菌TA208为出发菌株,经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在保持原有遗传标记的基础上,定向选育出蛋氨酸亚砜抗性浓度(MSOr)大幅度提高的目的突变株TM903.通过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对TM903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
- 赵颖娟王振声武改红王福荣陈宁
- 关键词:鸟苷枯草芽孢杆菌摇瓶发酵
- 文献传递
- L-缬氨酸流加发酵控制研究
- 以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lavum)XV0505为生产菌株,研究了流加发酵控制对L-缬氨酸的产量和糖酸转化率的影响。在最优发酵条件下,通过10L罐流加发酵72h,产酸可达53.4g/L,糖酸转化率为...
- 徐庆阳刘树海王振声陈宁
- 关键词:L-缬氨酸流加发酵发酵控制黄色短杆菌
- 文献传递
- 西药中药化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0年
- 西药中药化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中药的特性和功效为指标,来研究指导西药的临床应用。西药中药化研究既能够丰富和深化中医药学内容,也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学现代化的研究进程。本文对西药中药化的研究情况及进展进行了归纳整理。
- 罗学刚吕丽慧张春香郭姝
- 关键词:西药中药化
- 茅台红曲太空诱变效应的差异分析
- 本文从太空搭载前、后茅台酒曲中各选育出1株红曲霉MWG-106和MWGS-98.分别测定了MWG-106和MWGS-98两株红曲霉的蛋白酶、纤维素酶、糖化酶活性以及色素和桔霉素产率.结果表明,与太空搭载前相比,太空搭载后...
- 周贤王昌禄张民陈勉华郭坤亮武晋海王红娟张艳梅
- 关键词:红曲霉酶活性
- 文献传递
- 鸟苷工程菌的构建及其发酵动力学研究
- 本文基于代谢工程原理,定向构建出鸟苷工程菌株TA424(pUBLW2/Kmr+SGr).对该工程菌发酵动力学进行研究,采用发酵体系中含质粒的工程菌与不含质粒的非工程菌的共处模型,分析了菌体生长、底物消耗、鸟苷生成的过程,...
- 刘辉关章军马雷文峰陈宁
- 关键词:发酵动力学代谢工程
- 文献传递
- L-亮氨酸发酵生产的育种及发酵条件优化策略
- L-亮氨酸在医药及食品领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本文根据L-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代谢调节机制和代谢调控理论,重点阐述了L-亮氨酸生产菌的育种及培养条件优化策略,以期为亮氨酸发酵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 刘树海徐庆阳王振声陈宁
- 关键词:L-亮氨酸育种发酵生物合成生产菌
- 文献传递
- 在维甲酸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过程中MRTF-A是关键的调节因子
- 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在适当的环境下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维甲酸(RA),为维生素A衍生物,已有相关报道RA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神经分化。然而,RA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的分子机制尚未搞清。我们...
- 王楠徐尧秦涛王凤坡马琳琳罗学刚张同存
- 关键词:细胞分化神经细胞维甲酸
- 文献传递
- 出芽短梗霉产黑色素发酵工艺优化被引量:2
- 2021年
- 该文以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为生产菌株,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对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以提高黑色素产量。结果表明,出芽短梗霉发酵产黑色素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蔗糖98.9 g/L、玉米浆干粉9.7 g/L、CaCl2·2H2O 2.0 g/L、NaCl 2.0 g/L、ZnSO41.0 g/L、pH 5.5。在此条件下,经过144 h发酵,黑色素产量达到17.56 g/L,相比优化之前提高了42.8%。
- 魏永昌袁凯凯李振海仝雅娜乔长晟
- 关键词:出芽短梗霉黑色素发酵工艺培养基优化响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