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大学《云南大学学报》编辑部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哲学
  • 1篇学科
  • 1篇哲学学科
  • 1篇正义论
  • 1篇实践哲学
  • 1篇事实性
  • 1篇释学
  • 1篇私德
  • 1篇自我
  • 1篇自我认识
  • 1篇现象学
  • 1篇罗尔斯
  • 1篇马基雅维利
  • 1篇目的论
  • 1篇解释学
  • 1篇君主
  • 1篇康德实践哲学
  • 1篇公德
  • 1篇《存在与时间...
  • 1篇辩护

机构

  • 4篇云南大学
  • 1篇云南省社会科...

作者

  • 3篇张瑞臣
  • 1篇杨宝富
  • 1篇王志宏
  • 1篇王海东
  • 1篇卢云昆

传媒

  • 1篇哲学动态
  • 1篇理论学刊
  • 1篇云南行政学院...
  • 1篇求是学刊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试析罗尔斯的“基本善”
2012年
罗尔斯的正义两原则是要运用于社会结构的,"社会价值"的分配由社会结构来进行。他将由社会分配的社会价值(权利、自由、权力、机会)等称之为"基本善"。在关于正义原则的论证中,"基本善"的观念占据重要的地位:一是为区分"最不利者"提供了标准,二是为它的"原初状态"中的主体提供了心理动机。但是,"基本善"理论也存在着某些缺陷和问题,遭到了施瓦茨、内格尔等学者的批评,他们促使罗尔斯对"基本善"作出回应,不断加以修正。罗尔斯的基本善理论不可能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因为它立足于美国的民主社会模式,而这种模式是建立在一种西方传统的个人主义观念基础之上的。
张瑞臣
关键词:罗尔斯正义论
康德实践哲学中的自我问题被引量:3
2015年
文章以批判哲学中的自我认识问题为线索,运用历史的与系统的方法重构康德对自我的规定。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证明对自我的(单纯出自理性的)理论认识是不可能的,但同时揭示向另外的即实践的自我认识之可能性的过渡,这种自我认识通过能够达到自我规定的那种实践的先天综合命题表达出来。
杨宝富张瑞臣
关键词:康德实践哲学自我认识
海德格尔事实性解释学探析
2010年
一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导论”部分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段落中说:“存在论和现象学不是和其他属于哲学的学科并列的两门不同的哲学学科。这两个名称从对象与处理方式方面描述哲学本身。哲学是普遍的现象学存在论;它从此在的解释学出发,
卢云昆王志宏
关键词:解释学事实性《存在与时间》哲学学科现象学存在论
论马基雅维利对“政治脏手”的辩护
2013年
作为政治与道德之争的焦点之一的"政治脏手",已成为当今政治哲学的热点问题。通过思想返溯,可知这一争论肇始于近代西方政治学之父马基雅维利,他对古典主义政治学的革新,使得政治独立于道德,不道德的政治行为便得以可能。他对"政治脏手"进行了有力的辩护,其策略是结合理性与经验的方法,从内在与外在目的两个维度,分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一是,性恶论的论证策略;二是,二元道德观的辩护;三是,现实主义的境遇辩护;四是,君主的内在逻辑证明;五是,目的论的经验求证。本文对其辩护策略与效果进行阐释,并作出相应的分析和评价。
王海东张瑞臣
关键词:私德公德君主目的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