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民族法制研究中心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篇动物
  • 1篇刑法
  • 1篇刑法修正
  • 1篇刑法修正案
  • 1篇修正案
  • 1篇野生动物
  • 1篇知识产权
  • 1篇知识产权保护
  • 1篇习俗
  • 1篇名号
  • 1篇假冒
  • 1篇法律
  • 1篇辩证
  • 1篇辩证关系
  • 1篇产权

机构

  • 2篇中南民族大学

作者

  • 1篇严永和

传媒

  • 1篇江汉论坛
  • 1篇法商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习俗与法律的辩证关系——以《刑法修正案(十一)》野生动物保护立法为视角被引量:3
2021年
习俗与法律辩证关系的法哲学基础在于界定习俗的概念与类别。习俗是个体习惯与习俗性规范之间的中间状态,习俗的类别可以分为良俗、陋俗与价值表征中立的习俗。食用、利用野生动物陋俗与刑法博弈背后彰显的是个体法益观向双重法益观的转变。法律向食用、杀害野生动物的陋俗挥剑,与此同时,国家立法机关考虑到习俗因素对野生动物犯罪条款进行修改,最终对以食用为目的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驯养繁殖普通野生动物行为进行出罪妥协。价值表征中立的习俗可以用来界定宠物与在野外生长野生动物的概念,以此在刑法上作为出罪依据或者量刑依据。在推动陋俗及其社会观念转型时,亟须建立刑法罪名条款设置的类型化并以实质解释衡量刑法第341条罪名侵害法益的严重程度。
刘柳
关键词:习俗法律野生动物
我国反假冒制度的创新与传统名号的知识产权保护被引量:3
2015年
传统名号凝聚和集载了权利人对其有关传统产品或者服务所享有的商誉或者声誉,具有较大的商业价值,应受到反假冒制度的保护。但是,我国现有的反假冒制度对传统名号的保护存在诸多局限,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才能为传统名号提供充分的保护,即:把传统名号纳入反假冒制度保护的范畴,取消假冒行为受害人的竞争对手资格要求,把混淆主体确定为一般消费者,把损害可能性纳入假冒行为结果要件的范畴,列举各种具体的假冒传统名号的方式和行为,把禁令救济规定为假冒行为的一种民事救济方式。
严永和
关键词:知识产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