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酿酒科学与酶技术研究中心

作品数:15 被引量:221H指数:7
相关作者:程平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白酒
  • 6篇香型
  • 5篇香型白酒
  • 3篇顶空
  • 3篇顶空固相微萃...
  • 3篇质谱
  • 3篇浓香
  • 3篇浓香型
  • 3篇固相微萃取
  • 3篇感官
  • 3篇感官评价
  • 2篇神经网
  • 2篇神经网络
  • 2篇生物菌
  • 2篇生物菌群
  • 2篇浓香型白酒
  • 2篇转录组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菌
  • 2篇微生物菌群

机构

  • 15篇江南大学
  • 1篇江苏今世缘酒...

作者

  • 3篇任聪
  • 2篇范文来
  • 2篇杜海
  • 1篇季方
  • 1篇王晓欣
  • 1篇程平言
  • 1篇马玥
  • 1篇左文霞
  • 1篇周维军
  • 1篇吴建峰

传媒

  • 3篇食品与发酵工...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酿酒
  • 2篇微生物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酿酒科技
  • 1篇质谱学报
  • 1篇学园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4
  • 3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克氏梭菌硫解酶的鉴定及其功能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硫解酶是梭菌属微生物合成短中链脂肪酸的关键酶。克氏梭菌(Clostridium kluyveri)具有3个高度同源的硫解酶编码基因,对这3个基因的功能鉴定是解析克氏梭菌高己酸合成能力的关键。【方法】通过发酵动力学分析确定克氏梭菌的己酸和丁酸生成动力学特征;转录组测序结合反转录-荧光定量RCR分析克氏梭菌3个硫解酶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时序表达特征;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这3个硫解酶,并对其硫解酶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结果】克氏梭菌生成丁酸、己酸、辛酸,其中己酸为主要代谢产物;转录组数据显示,在乙酸消耗完全之前,thlA1基因维持恒定表达,thlA2基因表达时序上调,thlA3基因表达时序下调,转录组测序表明3个硫解酶编码基因均具有较高水平的转录活性,thlA2和thlA3的最高表达量分别约为thlA1的29%和43%;硫解酶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表明,克氏梭菌3个硫解酶对于四碳底物均显示出相似的底物亲和力(K_m),但ThlA1对四碳底物的催化效率(k_(cat)/K_m)略低于ThlA2和ThlA3。【结论】克氏梭菌的3个硫解酶均具有催化活性,在克氏梭菌体内均呈活跃表达,表明克氏梭菌拥有3个具有催化活性的硫解酶,这为后续深入研究克氏梭菌己酸合成机理奠定了基础。
杨娇任聪任聪
关键词:己酸硫解酶转录组
白酒浅议
2014年
中国白酒,作为世界六大蒸馏酒(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金酒,伏特加,中国白酒)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毫不夸张地说,白酒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诞生和发展中,酒文化同时也是中华文化中灿烂辉煌的一部分。
王晓欣
关键词:中国白酒白兰地蒸馏酒威士忌朗姆酒伏特加
基于质谱与化学计量学的白酒原产地鉴定被引量:26
2014年
不同白酒原产地的鉴定对控制白酒质量和保护消费者利益有重要意义。采用顶空同相微萃取与质谱(HSSPMEMS)联用技术获取不同香型和产地的131个白酒酒样在m/z55~19l范围内的离子丰度数据,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逐步线性判别分析法筛选m27个重要特征离子,交叉验证的原产地预测准确率达99.2%;然后用筛选出的27个特征离子构建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其原产地预测准确率分别达96.2%和97.7%。其中BP网络的最优参数组合为传递函数logsig、训练函数trainlm、隐藏层神经元数8;而sVM的最优核参数g和惩罚因子c值分别为2和0.125,从参数优化过程及原产地预测准确率可看出,SVM模型对原产地的鉴定效果明显优于BP网络模型。
程平言范文来徐岩
关键词:白酒原产地顶空固相微萃取质谱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核心酵母的鉴别及其功能被引量:7
2020年
【背景】酵母是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最重要的微生物,但酵母群落中核心酵母的种类和功能尚不清晰。【目的】通过探索酱香型白酒发酵微生物群落中核心酵母的种类和功能,为揭示酱香型白酒酿造机制以及提升白酒品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联合使用未培养(内转录间隔区扩增子和宏转录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可培养(菌种筛选和模拟发酵实验)技术对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核心酵母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内转录间隔区扩增子和宏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涉及10个属的酵母微生物,其中在发酵过程中平均相对丰度大于0.2%的酵母有13种,有2种核心酵母分别为库德威兹氏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和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在发酵过程中,P.kudriavzevii占总量的89%以上,Schi.pombe表达了占总量21%以上的功能基因。模拟发酵实验结果显示P.kudriavzevii在酵母群落中发挥耐受乳酸积累的作用,而Schi.pombe在酵母群落中发挥耐受乙醇积累的作用,这两种作用保证了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酵母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结论】P.kudriavzevii和Schi.pombe是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的优势酵母,这两种酵母在生产中发挥了各自不同的作用。本研究进一步加深了核心酵母对于整个生产过程贡献的认识,有助于研究者认识到白酒发酵过程中对核心微生物进行调控的重要性。
宋哲玮杜海聂尧徐岩
基于新老窖泥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判定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的主体己酸菌被引量:23
2018年
对新、老窖泥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和进化关系,及其与酒醅发酵过程中己酸、丁酸产生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发现窖泥中主体己酸菌为梭菌纲下的己酸菌属微生物,该属下的3种己酸菌在窖泥中均有发现,且以乳酸利用型己酸菌为主体;而通常被认为是窖泥中主体己酸菌的梭菌纲梭菌属微生物克氏梭菌在新老窖泥中的丰度均较低。该研究对浓香型白酒酿造窖泥中的己酸菌类型进行了初步的解析,相关分析方法与结果将为研究窖泥中己酸菌的酿造功能及应用价值奠定基础。
任聪任聪杜海徐岩
关键词:己酸菌窖泥浓香型白酒
不同香型白酒中游离氨基酸比较分析被引量:26
2014年
比较分析不同香型白酒游离氨基酸组成的相同之处及各自特点,为揭示白酒发酵、蒸馏和贮存过程中含氮化合物的变化提供依据。运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定量分析白酒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采用邻苯二甲醛(OPA,o—phthalaldehyde)-9-芴基甲氧基羰酰氯(FMOC,9-fluorenylmethylchloroformate)作为柱前衍生试剂,在338nm下进行紫外检测。定量分析8个香型的47个原酒样品和7个香型的31个成品酒样品中18种游离氨基酸,结果表明:原酒游离氨基酸总量12.19~131.14mg/L,其中浓香型原酒含量最高,豉香型原酒最低;经单因素方差分析,老白干香、酱香和浓香型原酒的氨基酸组成与其它香型差异显著。成品酒游离氨基酸总量13.66-34.01mg/L,其中浓香型成品酒含量最高,兼香型最低;经单因素方差分析,酱香、浓香和兼香型成品酒的氨基酸组成与其它香型差异显著。
张庄英范文来徐岩
关键词:白酒氨基酸高效液相色谱单因素方差分析
白酒中重要的功能化合物萜烯综述被引量:36
2013年
萜烯是白酒中近几年发现的普遍存在于白酒中的风味化合物,也是白酒的功能化合物。总结了一些萜烯化合物的功能,如抗菌活性、抗病毒活性、抗氧化活性、镇痛活性、助消化活性、抗癌活性和化学信息素活性,以期引起人们对白酒中功能化合物萜烯的关注。
范文来徐岩
关键词:白酒萜烯
黄酒饮用条件的偏好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充分理解消费者对我国黄酒不同饮用条件的偏好,对于我国黄酒行业新产品开发及市场普及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利用30名品评员通过现代食品感官评价技术对不同饮用温度及不同添加物处理的黄酒进行偏好性检验和风味轮廓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饮用温度对于偏好性没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而添加不同配料则会显著影响消费者对黄酒的感官偏好(p<0.01)。蜂蜜的添加显著提高了品评员对黄酒的偏好程度;而生姜的添加,特别是45℃较高温度下生姜气息的增强降低了消费者的偏好性。研究表明,黄酒不同饮用条件对消费者感官偏好性的影响与黄酒一些主要感官特征的改变可能有直接的联系。
王栋王哲迪马玥李崎
关键词:中国黄酒感官评价温度添加物
中国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组研究进展被引量:54
2017年
传统发酵食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多采用自然接种方式进行生产,部分类型的生产技艺已具有数千年的历史。近年来应用新技术手段对传统发酵食品发酵过程进行的研究表明,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组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就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组的基本特征、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任聪杜海徐岩
关键词:微生物菌群
基于当代科学研究的高校发酵工程教学与实验
2017年
发酵工程研究与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在当今时代,发酵相关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研究成果突飞猛进,相关教育中教学与研究内容更需要同步。教师要尽可能补充当前该领域研究中的新技术、新成果方面的资料,同时,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完成教学与实验指导。本文就高校发酵工程课程教学与实验指导方面的改革进行论述,以供指导与讨论。
杜海陈双韩业慧
关键词:发酵工程高校课程教学实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