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代谢组学与医药核磁共振研究所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许翠翠苏永超王慧王亚强宋毅果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代谢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3篇核磁
  • 3篇核磁共振
  • 2篇代谢组学
  • 2篇小脑
  • 2篇磁共振
  • 1篇代谢变化
  • 1篇代谢产物
  • 1篇代谢改变
  • 1篇代谢物
  • 1篇蛋白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短暂性
  • 1篇血清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抑郁症动物模...

机构

  • 5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高红昌
  • 3篇赵良才
  • 3篇叶信健
  • 2篇王娜
  • 2篇许翠翠
  • 1篇李建策
  • 1篇杨运俊
  • 1篇严志汉
  • 1篇卢毅
  • 1篇张晓夏
  • 1篇刘锟
  • 1篇苏永超
  • 1篇徐雯
  • 1篇胡子龙
  • 1篇林秋婷
  • 1篇邓明捷
  • 1篇黄群
  • 1篇宋毅果
  • 1篇魏婷婷
  • 1篇夏欢欢

传媒

  • 2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糖尿病大鼠脑能量代谢改变的核磁共振磷谱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应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制备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模型,采用离体的核磁共振磷谱(31P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方法检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生化改变。全脑的31P MRS谱图结果显示,STZ诱导1周后,磷酸单酯和磷酸二酯的含量无明显改变,表明糖尿病大鼠脑中并没有发生膜性结构的改变。二磷酸腺苷峰增高,磷酸肌酸(Phosphocreatine,PCr)和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无明显改变,但是PCr/ATP降低,说明PCr作为能量缓冲底物维持能量平衡。此外,pH值降低,表明在糖尿病大鼠脑中细胞内环境改变。当糖尿病发展到15周时,磷脂膜代谢和脑能量代谢紊乱。31P MRS不仅能够无创性提供磷脂代谢情况及能量状况,还可以测得细胞内pH值等方面的生化信息,有助于理解糖尿病脑病的发病机制,并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王娜郑涌泉许翠翠苏永超赵良才叶信健高红昌
关键词:糖尿病脑能量代谢
2型糖尿病小鼠小脑代谢物的1H NMR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离体的高分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技术研究2型糖尿病db/db小鼠小脑的代谢变化。方法:采用8只15周龄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为实验组,11只15周龄野生正常小鼠为对照组,对其小脑组织进行离体的1H NMR检测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小脑的代谢模式明显不同,甘氨酸(Gly)、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丙氨酸(Ala)等代谢物浓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谷氨酰胺(Gln)、牛磺酸(Tau)、乳酸(Lac)等代谢物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代谢组学结果说明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小脑中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出现了紊乱,这为进一步认识糖尿病脑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线索。
魏婷婷郑涌泉王慧夏欢欢许翠翠叶信健赵良才高红昌
关键词:代谢组学糖尿病代谢物核磁共振DB/DB小鼠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动物模型及其脑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研究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估,观察不同脑区星形胶质细胞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CON组,n=6),糖尿病组(DM组,n=6),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组(DD组,n=6).DM组和DD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64 mg/kg诱导糖尿病,CON组大鼠予等量枸橼酸缓冲液.在此基础上,DD组采用28 d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UMS)方法制备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大鼠模型.随后,利用开野实验(Open-field)及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行为学变化,验证模型是否成功.取材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脑额叶、海马及下丘脑GFAP的表达.结果 DM组及DD组大鼠进食及饮水量增加,消瘦,毛色晦暗,DD组大鼠精神萎靡,反应迟钝,二便增多.DM及DD组大鼠在应激前后均始终保持高水平随机血糖(>33.3 mol/L).CUMS处理后第0、14和28天,与CON组相比[(245±14)、(276±21)、(314±25)g],DM组[(176±10)、(161±8)、(160±13)g]及DD组[(176±11)、(157±8)、(154±12)g]大鼠体质量于应激后明显下降(均P<0.01).在28d CUMS处理后,Open-field实验显示DD组大鼠总路程、活动时间及活动次数[(4.1±3.1)、(115±73)、(26±13)]均明显少于CON组[(9.3±3.2)、(200±53)、(40±11),P<0.05];在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中,DD组及DM组大鼠站台穿越次数[(0.5±0.5)、(0.5±0.6)]均明显少于CON组大鼠[(2.6±2.2),P<0.05].大鼠额叶、海马CA1区及下丘脑GFAP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MOD),DD组[(0.18±0.03)、(0.19±0.02)、(0.21±0.02)]明显低于DM组[(0.26±0.03)、(0.27±0.03)、(0.30±0.04),P<0.01],而明显高于CON组[(0.13±0.04)、(0.15±0.02)、(0.16±0.03),P<0.05或P<0.01].结论 利用一次性腹腔注射STZ联合28 d适当的CUMS方法可成功建立�
徐雯刘锟林秋婷叶信健卢毅张晓夏赵良才高红昌严志汉
关键词:糖尿病额叶海马
糖尿病早期大鼠血清代谢轮廓的变化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通过检测1型糖尿病(DM)大鼠血清核磁共振(NMR)谱图的改变来揭示其代谢轮廓的变化。方法: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成DM模型5周后,收集大鼠的血清并进行NMR分析。结果:DM大鼠相比对照组大鼠的血清代谢轮廓明显不同,β-葡萄糖、甘油、酪氨酸、甘氨酸、胆碱、谷氨酰胺、丙酮酸、3-羟基丁酸、乳酸、丙酮和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等代谢产物出现了显著变化(P<0.05或P<0.01)。结论:代谢组学结果说明DM发生时,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类代谢出现了紊乱,这为进一步认识DM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线索。
朱环管咪咪郑涌泉王娜宋毅果王亚强邓明捷高红昌
关键词:代谢组学糖尿病代谢产物核磁共振
短暂性和永久性脑缺血大鼠对侧小脑代谢变化
2020年
目的:应用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的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短暂性(tMCAO)和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pMCAO)模型大鼠对侧小脑的代谢变化。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ON组,n=12)、pMCAO组(n=29)和tMCAO组(n=23),行头颅MRI扫描,并选取对侧小脑组织行1H NMR检测,进行模式识别并定量分析代谢物。结果:3组大鼠对侧小脑MRI未见明显异常,但其代谢模式存在显著差异。pMCAO组较CON组对侧小脑丙氨酸(Ala)、乳酸(Lac)含量显著下降,而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酰胺(Gln)、肌醇(m-Ins)、天冬氨酸(Asp)、肌酐(Cre)含量显著升高(P<0.05);tMCAO组较CON组对侧小脑Ala、Lac含量显著下降,而谷氨酸(Glu)、m-Ins、Asp、Cre含量显著升高(P<0.05);tMCAO组较pMCAO组对侧小脑Gln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短暂性和永久性脑缺血大鼠对侧小脑代谢均发生显著改变,主要涉及能量代谢、神经递质代谢和胶质细胞活性。不同时长脑缺血对小脑Gln-Glu-GABA循环代谢影响不同。
夏能志胡子龙黄群郑宏高红昌杨运俊李建策
关键词:脑缺血小脑核磁共振氢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