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南石油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能源材料及技术研究中心

作品数:18 被引量:78H指数:6
相关作者:李川胡帆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化学工程
  • 5篇理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6篇光催化
  • 6篇催化
  • 4篇油水
  • 4篇油水分离
  • 4篇三聚氰胺
  • 4篇氰胺
  • 4篇吸油
  • 4篇海绵
  • 4篇超疏水
  • 4篇磁性
  • 3篇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
  • 3篇甲基
  • 3篇光催化氧化
  • 3篇
  • 2篇整体式
  • 2篇三氧化二铝
  • 2篇树脂
  • 2篇碳酸
  • 2篇吸油材料

机构

  • 18篇西南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卡尔斯鲁厄理...

作者

  • 8篇周莹
  • 4篇武元鹏
  • 4篇丁小斌
  • 4篇林元华
  • 4篇郑朝晖
  • 3篇张骞
  • 3篇杨浩
  • 2篇周昌亮
  • 1篇张颖
  • 1篇张瑞阳
  • 1篇胡帆
  • 1篇李川

传媒

  • 6篇无机材料学报
  • 4篇材料导报
  • 3篇高分子学报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22
  • 8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iOBr-BN光催化氧化NO及其抑制毒副产物的机理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光催化去除一氧化氮(NO)是一种新兴的空气净化技术,但极易生成毒副产物二氧化氮(NO2),限制了其实际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以氮化硼(BN)纳米片为模板,用原位生长法在其表面形成溴氧铋(BiOBr)纳米片,成功构建二维–二维(2D-2D)可见光催化剂BiOBr-BN。根据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BiOBr通过界面作用将电子转移至BN,形成内建电场,有效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BiOBr作为NO氧化的活性面,增强氧气(O2)的吸附和活化,抑制NO2的生成。可见光催化氧化NO性能测试结果表明,5%BiOBr复合BN后,NO去除率从24.6%提高到39.5%,NO3-的氧化选择性从36.6%提高到82.7%。
郑倩曹玥晗黄南建董帆周莹
关键词:氮化硼光催化一氧化氮
基于聚氨酯的磁性碳化泡沫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以废弃聚氨酯泡沫(PUF)为原料,在其表面依次修饰聚丙烯酸(PAA)、Fe^(3+),然后在230℃条件下,通过高温碳化处理,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磁性碳化泡沫材料.用光学显微镜、红外吸收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接触角对磁性碳化泡沫进行表征.详细考察了AA含量、Fe^(3+)浓度对材料吸附容量、吸附速率的影响.材料具有明显的亲油、疏水特性,对各种有机溶剂和油类分子吸附容量都在10 g/g以上,而且在5 min内就可吸附饱和,同时材料密度小,可漂浮于水面对有机溶剂进行快速吸附,并通过外界磁场实现快速分离.因此,该材料在原油泄漏处理、油水分离、油田采出液处理、工业污水净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武元鹏周昌亮郭凌江杨浩林元华郑朝晖丁小斌
关键词:聚氨酯泡沫吸油材料
表面处理对Pt/Al2O3光催化氧化NO的影响
2019年
以氯铂酸为Pt源,采用浸渍法制备了Pt/Al2O3复合光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光催化氧化NO。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研究了H2还原处理前后的Pt/Al2O3的形貌、结构以及光学性质。探究了NO氧化过程中,Pt/Al2O3复合体中Pt的价态以及表面羟基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t/Al2O3的形貌与结构在还原前后并无明显变化,但表面的羟基含量减少,导致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减少;此外,退火处理使得Pt/Al2O3中的离子态Pt被还原为金属态的Pt0,导致退火后Pt/Al2O3光催化氧化NO性能下降。
黄宁岸赵梓俨邹彦昭周莹
关键词:光催化表面羟基
Bi2O2CO3/PPy界面氧空位构建及其可见光下NO氧化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具有低能耗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在众多氮氧化物去除技术中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本研究在室温下成功制备了碳酸氧铋(Bi2O2CO3,BOC)/聚吡咯(PPy)光催化剂,并在可见光下对一氧化氮(NO)进行光催化氧化去除。可见光催化NO氧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BOC复合PPy之后,其NO去除率从9.4%提高到20.4%,毒副产物NO2的生成率从2%降到接近零。这是因为在BOC和PPy界面氢键作用下,在BOC和PPy界面形成了氧空位。光电流和交流阻抗测试表明氧空位的形成改善了BOC光生载流子分离和迁移过程,从而提高其光催化活性。此外, BOC/PPy光催化氧化NO机理分析表明,氧空位促进O2生成更多的·O2-,进而与·OH共同作用,提高BOC的NO氧化反应活性和安全性。
伍凡赵梓俨黎邦鑫董帆周莹
关键词:聚吡咯一氧化氮氧空位
超疏水、高强度石墨烯油水分离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被引量:18
2018年
通过绿色环保的表面修饰方法,采用氧化石墨烯(GO)对双亲的三聚氰胺海绵(MS)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超疏水的还原氧化石墨烯/三聚氰胺海绵(RGO-MS).采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的RGO-MS进行了结构、形貌和组分分析,并对其机械性能、疏水性、吸附性能、循环使用和连续油水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还原氧化石墨烯涂层和海绵骨架紧密相连; RGO-MS对水上浮油和水下重油均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并且在完成50次吸附-挤压循环测试之后仍保持90%以上的吸附能力,对静止和搅拌情况下的油水混合物的分离效率分别高达4. 5×10~6和3×10~6L/(m^3·h).因此,RGO-MS在处理油脂和有机物泄漏造成的大面积污染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邱丽娟张颖刘帅卓张骞周莹
关键词:超疏水油水分离
三聚氰胺海绵的一步式协同超疏水改性及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20年
通过硝酸(HNO 3)实现两亲性三聚氰胺海绵(MS)的一步式协同超疏水改性,从而得到了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油水分离材料——硝酸改性三聚氰胺海绵(HMMS).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TG)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HMMS的结构、形貌和组分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表面润湿性、机械性能、吸附性能和油水分离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MMS具有超疏水性,以及优异的机械性能、循环使用能力、选择性吸附能力,对油水混合物的连续分离效率可达6×10^6 L·m^-3·h^-1,并且可在苛刻的使用环境中保持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
刘帅卓张骞刘宁肖文艳范雷倚周莹
关键词:油水分离表面改性超疏水
4-叔丁基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磁性吸油树脂被引量:4
2016年
以4-叔丁基苯乙烯(t BS)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与双键修饰的Fe3O4纳米粒子共聚,制备了一系列基于t BS和MMA的磁性高分子吸油树脂.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CA)和比表面积测试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详细考察了两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对树脂的吸附容量、吸附速率的影响规律.实验发现,当两单体用量分别为2 m L,交联剂为0.5 m L时,磁性吸油树脂的吸油性能达到最好.
武元鹏杨浩朱尚国林元华郑朝晖丁小斌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甲酯FE吸油树脂
Fe增强Ni_(2)(CO_(3))(OH)_(2)臭氧分解抗湿性与催化性能被引量:1
2022年
臭氧污染已成为我国继PM2.5之后的主要污染物,传统的臭氧分解催化材料在湿润环境中性能不稳定。本工作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铁掺杂改性的碱式碳酸镍催化剂(NiCH-Fe),该催化剂可在60%相对湿度下稳定分解2.14μg/L臭氧12 h,去除率达99%。水分子吸附质量检测结果表明,NiCH-Fe表面的水分子吸附量比纯NiCH明显减少,表面水分子吸脱附可逆;密度泛函理论结果证明,Fe原子是新的代替Ni原子的臭氧吸附位点,并且Fe原子对臭氧分子的吸附能力更强。此外,XPS表明作为活性位点的Fe元素在反应前后保持稳定。掺杂Fe后的催化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湿性与长效稳定性。本研究表明通过金属离子掺杂,改变催化材料的表面性质,可获得具有良好抗湿性能的臭氧催化分解材料,这为进一步开发兼具高抗湿性和高活性的臭氧催化分解材料,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法。
黎邦鑫张骞肖杰肖文艳周莹
N-Bi_2O_2CO_3/CdSe量子点光催化氧化NO及原位红外光谱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氮掺杂碳酸氧铋(N-Bi_2O_2CO_3,N-BOC)/硒化镉量子点(CdSeQDs)复合光催化剂,并将其运用于光催化降解室内空气污染物一氧化氮(NO)。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光电子能谱测试结果表明N-BOC光催化剂在保持原有纳米片结构和形貌的基础上成功负载了CdSeQDs。光催化氧化NO实验结果显示CdSeQDs的引入可显著提高N-BOC的NO去除率,并且二次毒副产物NO2生成率大幅度降低至1%,表明复合光催化剂具有极强的毒副产物抑制特性。固体紫外漫反射吸收光谱和发光光谱测试表明CdSe QDs拓宽并提升了N-BOC的光响应范围和能力,并有效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效率。通过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DRIFTS)分析,发现在N-BOC/CdSe QDs光催化氧化NO反应过程中没有NO2信号产生,仅观测到NO3-相关信号。机理分析表明超氧自由基(O2-)和光生空穴(h+)是体系中可能存在的活性物种,实现了对NO到NO3-的彻底氧化。
刘旸于姗郑凯文陈维维董兴安董帆周莹
关键词:光催化
Co/CdS中Co–S键促进载流子分离增强光还原CO2性能
2020年
利用光催化技术将温室气体(CO2)转化为C1化合物资源,是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力手段.但光催化还原CO2过程中还存在催化效率低、稳定性差等难题,因此探索高效而稳定的催化剂以提高光催化还原CO2性能是目前紧要的任务.本研究采用化学还原法成功制备了高分散的Co/CdS催化剂,通过X射线能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发现, Co高度分散在CdS表面,并与CdS中S相互作用形成锚定Co2+的Co–S键.进一步通过荧光光谱(PL)、瞬态光电流(I-t)和电化学阻抗(EIS)等分析表明, CdS表面形成的Co–S键可作为电荷传输通道,促进CdS中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迁移,有效抑制CdS中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通过第一性原理(DFT)计算发现, Co的引入还可提高CdS对CO2、CO的吸附能力,促进产物CH4的生成.在全光谱光照下, Co/CdS中CO、CH4的生成速率分别为3.23和1.86μmol g–1h–1,比CdS分别提升了2.5和7.5倍,经过5个循环测试,催化活性依然稳定.该工作为设计高效稳定的光还原CO2催化剂提供了思路.
郭兰曹玥晗淡猛邹钞黄泽皑周莹
关键词:光催化CDS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