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研究室
- 作品数:67 被引量:310H指数:8
- 相关作者:谷峰傅西林郭晓静钱晓龙刘冰冰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南开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更多>>
- 肿瘤浸润转移与水通道蛋白1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3年
- 水通道蛋白(AQPs)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中,是实现跨细胞膜快速水转运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细胞代谢、增殖以及实现各种器官组织生理功能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在哺乳动物组织中鉴定出13种水通道蛋白(AQP0~AQP12).AQP0 ~2、AQP4~6和AQP8主要是水选择性通道,AQP3、AQP7、AQP9、AQP10和AQP12除对水有较高通透性外,还具有转运甘油和其他小分子溶质的功能[1].AQP1是最早发现的水通道蛋白[2],其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7p15→p14[3],质膜中以四聚体形式存在,在4个单体的中心部分含有独立的孔道,孔道中有1个带正电的区域会排斥带正电的离子,避免水合质子的通过.最近研究证实,在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组织中均有AQP1的异常表达[4],在肿瘤的转移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5].
- 张斌马勇杰谷峰
-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1肿瘤浸润转移动物组织细胞代谢生理功能器官组织
- 肿瘤干细胞治疗抵抗机制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内具有自我更新、分化和成瘤潜能的一类细胞,目前认为肿瘤干细胞对化疗和放疗抵抗是导致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一些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使肿瘤干细胞适应微环境的变化,包括炎症因子、缺氧、低pH值、营养物质匮乏等。近年来对肿瘤干细胞治疗抵抗相关的机制研究主要包括ATP结合盒转运蛋白介导的药物外排、乙醛脱氢酶1(ALDH1)活性对肿瘤干细胞的影响、DNA损伤修复的增强及活性氧的降解、自噬作用、激活发育相关通路、微环境的刺激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等。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治疗策略包括针对肿瘤干细胞信号通路抑制剂,靶向多药耐药、DNA损伤修复和ALDH,靶向肿瘤微环境,免疫疗法等。主要对肿瘤干细胞治疗抵抗机制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李伟东王淑玲郝春芳郭晓静
-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耐药机制
- ITSN1-S的SH3功能域对恶性胶质瘤细胞U87增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ITSN1-S的SH3功能域对恶性胶质瘤细胞U87增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构建标记mGFP荧光的慢病毒表达质粒PCDH-CMV-MCS-EF1-Puro。将ITSN1-S的不同片段的PCR产物:EH1-EH2、EH1-EH2-CC、ITSN1-S,分别连接到慢病毒表达质粒载体中。用HEK-293T细胞分别包装上述四种质粒的慢病毒后感染U87细胞,嘌呤霉素(puro)筛选出稳定表达的细胞,分别命名为vector/U87、EH1-EH2/U87、EH1-EH2-CC/U87、ITSN1-S/U87。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增殖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增殖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显示与vector/U87、EH1-EH2/U87、EH1-EH2-CC/U87细胞相比较,ITSN1-S/U87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0.05),但vector/U87、EH1-EH2/U87、EH1-EH2-CC/U87三组细胞之间的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殖实验结果显示第6天时,ITSN1-S/U87、EH1-EH2-CC/U87、EH1-EH2/U87、vector/U87细胞数分别为(29.16±1.19)×104、(22.82±0.94)×104、(22.17±0.90)×104、(21.93±1.15)×104个;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表明第21d时,ITSN1-S/U87克隆形成数高达(6.37±0.41)×103个,而EH1-EH2-CC/U87、EH1-EH2/U87和vector/U87克隆形成数分别为(2.65±0.34)×103、(2.23±0.31)×103和(2.1±0.29)×103个。结论:过表达ITSN1-S能显著提高胶质瘤细胞U87的增殖能力,这种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SH3功能域来实现的。
- 王丽刘晓丽李智慧谷峰马勇杰
- 关键词:增殖
-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组织β1 integrin及Rac1和RhoA表达的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极性蛋白β1 integrin及Rac1和RhoA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89例乳腺IMPC患者组织中β1 integrin、Rac1及RhoA的表达,并选取该院同期诊断的9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非特殊型(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IDC-NOS)病例作为对照,分析3种蛋白间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IMPC组织中β1 integrin及Rac1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78.7%(70/89)和76.4%(68/89),显著高于IDC-NOS组织的63.3%(57/90)和54.4%(49/9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C组织中RhoA阳性表达率为68.5%(61/89),显著高于IDC-NOS组织的44.4%(40/90),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MPC组织中β1 integrin与Rac1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且二者之间呈正相关(P=0.006);Rho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ER及PR呈正相关(P<0.05),但与β1 integrin及Rac1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极性蛋白β1integrin、Rac1及RhoA在乳腺IMPC组织中过表达,提示其可能均在IMPC的高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可能成为靶向治疗研究的新靶点。
- 郑霞刘冰冰孟凡凡李帅谷峰付丽
-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TEGRINRAC1RHOA
- 333例pT1a和pT1b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分子分型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pT1a和pT1b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及预后。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pT1a(n=82)和pT1b(n=251)期的乳腺癌病例,回顾性分析其分子分型、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结果333例肿瘤中腺腔A型、腺腔B型、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型的比例分别为30.6%(n=102)、46.6%(n=155)、12.0%(n=40)和10.8%(n=36)。pT1a和pT1b期肿瘤的分子分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不同分子分型的肿瘤之间无病生存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风险比(HR)=1.659,P=0.002];pT1a期的肿瘤相对于pT1b期的肿瘤预后较好(HR=2.756,P=0.046)。分子分型[HR=1.424,95%可信区间(CI):1.018~1.992,P=0.039]、肿瘤T分期(HR=3.278,95%CI:1.151~9.336,P=0.026)及组织学分级(HR=3.609,95%CI:1.981~6.573,P=0.001)为影响pT1a和pT1b期肿瘤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pT1a和pT1b期的肿瘤由于发现较早,往往术后无病生存率较高,分子分型、肿瘤T分期及组织学分级为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当肿瘤为三阴性型或组织学分级较高时,预后相对不佳,应给予重视。
- 薛慧琴申红红赵霖牛昀
- 关键词:分子分型临床病理特征
- 肿瘤间质浸润淋巴细胞在乳腺癌中的意义及评价方法被引量:17
- 2016年
- 乳腺癌是导致全球妇女癌症死亡的重要原因,每年世界范围内罹患乳腺癌的女性人数高达130多万,乳腺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是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 张丽刘芳芳付丽
- 关键词:乳腺癌浸润淋巴细胞肿瘤间质癌发病率身心健康妇女
- 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现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对国内外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分析。方法应用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1、PARP1抑制剂、三阴性乳腺癌"等为关键词,检索2009-01-2014-02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322条,中文文献201条。纳入标准:1)PARP1分子的生物学功能;2)PARP1抑制剂在BRCA突变相关乳腺癌以及三阴性乳腺癌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剔除标准:1)PARP1抑制剂的药理学特性;2)PARP1与乳腺癌发生相关性研究。最后纳入分析33篇文献。结果 "合成致死"原理是PARP1抑制剂在BRCA突变相关乳腺癌中发挥抗肿瘤活性的理论基础,PARP1抑制剂治疗BRCA突变相关的乳腺癌的Ⅰ、Ⅱ临床试验取得良好的成果,但是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方面,Ⅲ期临床试验并未得到预期的试验结果,在应用PARP1抑制剂之前重组修复通路的功能状态以及PARP1的活性应该得到合理评估。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与BRCA突变相关乳腺癌存在表型的相似性,但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是否可以受益于PARP1抑制剂的治疗,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寻找可靠生物标记分子预测PARP1抑制剂治疗的敏感性,是目前PARP1抑制剂应用于临床所面临的挑战。
- 李慧兰李帅付丽
- 关键词:BRCA三阴性乳腺癌
- 乳腺癌超声造影与微血管分布和预后组织学特征相关性
- 目的:评估乳腺癌超声造影增强方式和参数与微血管分布和预后组织学特征相关性.方法:选取乳腺常规超声检查BI-RADS 4-5类病灶的女性患者109例,于穿刺活检前行超声造影检查并评估超声造影增强方式,保持相同体位和探头方向...
- 李小康朱鹰李崖青付丽
- rs4644(Galectin-3)与中国女性乳腺癌易感性的研究
- 李慧兰李帅翟丽丽郭晓静付丽
-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乳腺癌
- 神经营养因子受体C依赖性调节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受体C(TrkC)单纯转染及TrkC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联合作用对乳腺癌细胞T47D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在乳腺癌细胞株中筛选出不表达TrkC的T47D;以重组腺病毒Ad-TrkC转染T47D,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分析和鉴定转染效果;噻唑蓝比色法(MTT法)、平板集落形成、流式细胞仪检测癌细胞增殖与存活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癌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和Matrigel胶检测癌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结果 感染复数(MOI)=20重组腺病毒可成功转染T47D,转染效率达到96.7%,并使T47D成功表达TrkC;单纯TrkC转染可明显降低T47D癌细胞存活数和平板集落形成率(12.0%比35.2%,P<0.05),诱导癌细胞发生G2/M期阻滞,机制与癌细胞发生早期凋亡(55.5%比2.2%)和促进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表达有关.而TrkC和NT-3的联合作用则诱导完全不同的生物学效应:促进细胞存活和平板集落形成率(84.8%,P <0.05)、促进细胞进入S期和G2/M期,减少细胞早期凋亡(1.8%)和死亡(P<0.05);机制与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同时还能促进T47D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 TrkC可能以依赖性受体方式调控T47D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存活和侵袭.
- 张巍牛昀刘珊牛凤婷申红红王丽
- 关键词:神经营养因子-3乳腺癌增殖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