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高校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 作品数:8 被引量:43H指数:3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不可过分强调治理主体多元化
- 2014年
- 中国国家治理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三大领域,并呈现为不同的问题表征:政治领域是急需建构的国家认同进程面临“去中心化”思潮的冲击;经济领域是全球化背景下国内经济发展面临内外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的双重冲击;社会领域是现行社会治理模式面临人造风险的冲击。综合来看,化解上述问题都离不开执政党的核心角色和主体功能。
- 沈承诚
- 关键词:社会治理模式非经济因素政治领域
- 社会治理的价值规约与政府治理创新被引量:8
- 2015年
- 在一个"领域分离"与"结构转型"的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时代,复杂现代性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整体特征。从大国治理的功能预期看,社会治理正成为中国新时期塑造理想、凝聚共识、整合资源和开辟未来的触发器与新引擎。从其蕴含的价值资源讲,社会治理应通过展现人本价值、实力基础、文明特征、自主发展和幸福目标,为政府治理创新提供丰富的价值规约。为此,在治理模式的选择上,需要通过有限政府与有效政府的双重建构,实现服务型行政范式的深刻嬗变;在关键题域的设计上,则需要在权能边界厘定、公共决策导向、治理工具选择、治理能力建设以及治理集约化等方面,循序迈向公共治理。这表明,有序回应于公共需求的改革发展,必须根植于中国政治社会生态的内生性来进行系统性的机制优化与政策完善,从而开创由政府转型创新导向全面现代化的善治新境界。
- 黄建洪
- 关键词:社会治理政府治理创新
- 论地方政府竞争的实践逻辑与规塑路径——基于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的分析视域
- 2014年
- 在既有权力配置结构中,地方核心行动者主导着地方政府的利益视角和政策选择。30年分权式改革的制度变迁路径,通过财政分权和行政集权的渐进方式,实现了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对治理利益的整合,但同时却留下了公众对政策过程的"软约束"和地方政府竞争中的"政绩标尺化"及其普遍泛化和异化的惯性。为此,既需要建构"治理驱动型民主"、引导社会诉求有序进入政策议程,又需要建构科学化的官员考核指标体系,以激活官员治理体系中的制度存量并持续孕育增量,从而有效规塑地方政府竞争并循序实现地方善治。
- 宋煜萍舒遥
- 关键词:地方政府竞争晋升锦标赛
- 中国廉政建设监督社会化研究
- 2015年
- 廉政建设监督社会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清明的可靠保证和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廉政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有效路径。只有正视廉政建设监督社会化在不断推进的同时所存在着的诸多问题,不断强化社会监督意识、完善社会监督制度、优化社会监督环境、创新社会监督形式、发挥社会监督优势,才能更好地发挥廉政建设监督社会化的功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中开创廉政建设新局面。
- 方世南王周刚
- 关键词:廉政建设权益保障
- 长效社会稳定、政治话语权均衡及型构路径被引量:6
- 2014年
-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超常规增长收益无法通过滞后性的政治体制来实现均衡的配置,源于利益分化的社会冲突呈现漫延态势,政府要实现长效社会稳定就不能囿于对社会冲突事件"控制"与"应对"的惯性思维,而应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自由平等协商的氛围,促成政治话语权在阶层间的均衡配置。中国场域的民主变革首先应以公共协商为维度,建构主体间的基础对话平台,配合以地方选举与社区自治,从而使主体间对话拥有更扎实的制度基础与更切近现实生活的交互空间,这将促成社会稳定的长效实现。
- 金太军沈承诚
- 关键词:社会稳定协商民主基层选举社区自治
- 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基础、障碍与对策被引量:28
- 2014年
-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发展战略高度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这是党的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一次重大创新,意味着社会治理由过去政府一元化管理体制转变为政府与各类社会主体多元化协同治理体制,凸显了公众参与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地位。
- 宋煜萍
- 关键词:社会治理公众参与三中全会
- 马学、西学、国学关系之新探
- 2015年
-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学、西学、国学三大知识体系的关系,是新时期中国意识形态领域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价值体系如何构建和如何走向的重大而基本的问题。梳理马学、西学、国学三大知识体系从碰撞冲突,到相互对话和交流融合,以及最终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历史进程,认识张岱年、方克立、杨承训、程恩富等人就马学、西学、国学三大知识体系如何综合创新的深刻见解,坚持三大划界的原则立场,即坚持综合创新与全盘西化论的划界,综合创新与否定西学、消解马学的国学为主论的划界.综合创新与试图揉马西中儒释道为一体的一体论的划界的原则立场,有助于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在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指导下,以海纳育川的心胸。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方世南杨征征
- 关键词:西学国学先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