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 作品数:26 被引量:165H指数:6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 中国教育现代化变革的文化透视被引量:12
- 2017年
- 反思百余年来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变革,我们深切体会到教育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务必要遵循特定时期社会变迁的历史节律和树立开阔通达的国际视野,坚持基于国情的本土立场和扎根实践的创新勇气,把握教育现代化动变的价值重心和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回归。作为学校教育现代化变革的前沿阵地,"上海教育经验"及其背后的海派教育之深厚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做更加深入的个案剖析,以期从区域文化层面进一步求索教育现代化变革成功的内在动因。
- 黄书光
-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本土立场
- 超越结果与绩效 回归过程与改进——基础教育学校评价的变迁与改进路向被引量:9
- 2021年
- 学校评价是依照教育目标要求对学校教育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评定估量,是保障和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校评价体系,实现了从政府单一主体评价向政府、学校、社会多元主体参与转变,从重视硬件设备评价向学校内涵发展转变,从以分数为主的升学率竞争评价向学生全面发展转变。但评价标准难以摆脱"名"与"实"两难困境、评价方式重"结果"轻"过程"积重难返、构建多元参与的学校评价体系仍举步维艰等问题影响着学校的育人质量与发展。未来,对标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及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学校评价应超越结果与绩效,回归过程与改进,继续坚持以学生和学校发展为核心的过程评价,坚持基于底线思维的标准评价,坚持基于放权赋能的政府评价与社会评价,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持续发展。
- 郑美良范国睿
- 关键词:基础教育
- 论作为“道之象”的自然的教育意蕴被引量:1
- 2022年
- 当前教育理论中的“自然”随着西方思想对内在性理路的开掘而遗失了本源意义上的生长、涌现的意味进而收缩于人的“内在本性”,同时原本最“自然”的作为“生长物”的大自然被逐出了内在性领域而成为纯粹外在的东西。于是,人的本性与大自然之间产生了不可逾越的鸿沟,教育也缺失了人可把握的对自身深思的尺度而产生诸多教育问题,外在的大自然失去了对人的精神的引导力。而作为“道之象”的自然保持着最高的存在性领悟,连接着天道与人道,指引教育在可游可居的经验性中通向精神的超越性,以其生生不息的特征为教育提供可效法的依据,也以其普遍的精神感染力让教育在人与自然的相遇中直接呈现。
- 熊芹菁鞠玉翠
- 关键词:教育
-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研究方法的反思与建构被引量:1
- 2022年
- 中国传统哲学深蕴着教育思想,但由于其在学派性格、实践取向、论述方式等方面与当代哲学有着明显差异,而使研究者陷入研究困境。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保持其思想特点的基础上,寻求有体系、有深度、有意义的研究方法,以促进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研究在当代的突破和发展。首先,需要依据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自身思想呈现为整体性、综合性智慧形式的学科特点,以及其具有的学派性格和实践特质,建构起整体论导向的研究框架;其次,要依据中国传统哲学中概念意义稳定、边界模糊的特点,追求概念“意义场”的连通,而非收敛在封闭边界中;最后,在传统思想中寻求当代教育问题解决的方法,是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自身的学科使命之所在,故其研究既需要有基于古典文本的合理阐释,也需要有面向当代的创造性思考。
- 熊芹菁
- 关键词: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研究方法
- 基于真实情境问题的评价何以促进五育融合被引量:51
- 2021年
- 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内在要求,所要培养的人才应当能够探索并解决日常生活、学术科研、国家发展乃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基于真实情境问题的评价能够彰显五育价值;中考高考等纸笔测验中纳入真实情境问题有望为五育并举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真实情境问题让五育融合于实际行动中。基于真实情境问题的评价体系的健全,有望促进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过程中,有益、明智、健康、美妙、实在地付出体力和脑力,主动自信地把自身才干用于国家建设,服务于人民合理需要,同时不断成长,让人生出彩。
- 鞠玉翠
- 关键词:立德树人
- 论“过度讲授”的成因及危害被引量:5
- 2017年
- "过度讲授"指单位时间内,教师不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占用学生自主学习时空,一味借助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一种"以教代学"的教学方法。历史因袭、学校评价、学生反应、社会评价等外因对教师"过度讲授"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学观念有失偏颇,职业能力有待加强,过度依赖讲授法等内因驱使着部分教师只会、只敢、只能选择"过度讲授"。"过度讲授"不仅影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阻碍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还会导致教学质量低下。"过度讲授"已然成为课堂教学改革一大障碍,理应拒绝之。
- 刘天
- 关键词:教学观念学习自主性教师专业能力
- “五育融合”课堂教学实践:经验、障碍与路向被引量:27
- 2022年
- “五育融合”课堂实践作为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回应,是现代教育应对时代之变、关照教育主体、反思异化教育生态的新举措。“五育融合”理念体现了对自然的、生命的、整体的、共生的育人价值的追求。目前,“五育融合”课堂教学实践在实验区内已经初见成效,并形成了生成性“五育融合”课堂模式、“五育融合”教研共同体、基于学科的“五育融合”课堂等可迁移性经验。但“五育融合”课堂教学实践也遇到一些障碍,表现为“牵强附会”“纸上谈兵”“顾此失彼”等倾向。为不断接近“五育融合”课堂的“自然而然”之境的追求,特提出现阶段的突破路向:第一,破除“五育”的常识性窄化;第二,警惕“五育融合”的平均化用力;第三,创设真实情境带动“五育融合”。
- 王鑫鞠玉翠
- 关键词:课堂教学
- 大国如何励“良师”:教师绩效工资政策的成效与改进(二)被引量:3
- 2018年
- 3.微观层面:具体考核与分配中出现认识和执行偏差(1)教师对绩效工资的认识存在偏差一、二、三类省市均反映教师对绩效工资的认同度不高(问卷调查显示仅37.2%的教师对所在校绩效工资考核方案持满意态度。19.2%的教师感到不满意.43.6%的教师持中立态度),从各省提交的报告看,当前教师群体对绩效工资存在的认识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宁本涛
- 关键词:教师绩效工资政策绩效工资良师问卷调查
- 在与美游戏中实现人性和谐完满——透过席勒美育思想再探审美素养被引量:4
- 2022年
- 人们常用分析的方式讨论审美素养,且较多强调美的感性特征,这为美育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照框架和视角;而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则以哲学的高度,在分析人性中的感性本性与理性本性及其分裂现状之后,致力于以美之“活的形象”融合分裂状态,呼唤在与美游戏中实现人性的和谐完满。这启发我们以感性与理性和谐发展的完满人性作为审美素养的要旨和教育的旨归,将审美素养的培育理解为通过“活的形象”趋向“活的形象”的过程,帮助学生在与美游戏中达成感性与理性的和谐,实现人性完满,从容探究与应对情感欲望与理性冲突等人生难题。
- 鞠玉翠罗文钘
- 关键词:审美素养游戏席勒
- 大美立教——道家美学思想的教育意蕴
- 2022年
- 道家思想的核心范畴和最高追求是“道”,在其思想起步的地方并无专门之心去“求美”,但“道”在运行过程及对人生的影响中,不期然而然地指向了一种最高的美学精神,也即庄子说的“大美”。一方面,“大美”是一种道的可感形式;另一方面,对“道”的体认需借助于美的活动和精神。天地运行是道的显现形象,天地之大美即是道的可感觉形式,而天地的审美之维在于其整全、无限、无为的特性。道家美学思想通过对道和天地大美的体认而立足于人和人生,对走出现代教育的困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天地大美立教,强调“内养”之“修道”,此修道过程也是成就生命之大美的过程:其培养的理想人格是完整而丰富的人,因此需要警惕现代教育中知识技术对“道”的分裂和遮蔽;教育之本性在于以有限的“教”启示和通向无限的“道”,因此需要注意解脱于有限的教育内容和载体的束缚;教育应无为而无不为,因此需要顺任自然而非威慑强制,以道主知,还天地万物以生机。
- 熊芹菁
- 关键词:大美教育教育美学生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