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陕西省数字化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2
相关作者:杨凯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篇拉弯
  • 2篇合金
  • 1篇电热
  • 1篇型材
  • 1篇预拉伸
  • 1篇知识重用
  • 1篇全三维
  • 1篇钛合金
  • 1篇锂合金
  • 1篇铝锂合金
  • 1篇拉弯成形
  • 1篇冷拉
  • 1篇回弹
  • 1篇回弹预测
  • 1篇仿真
  • 1篇仿真方法
  • 1篇TI-6AL...
  • 1篇TI-6AL...

机构

  • 3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昆明船舶设备...

作者

  • 2篇王永军
  • 2篇刘天骄
  • 1篇刘闯
  • 1篇王俊彪
  • 1篇范玉斌
  • 1篇杨凯
  • 1篇孔文超
  • 1篇田鹤飞
  • 1篇吴红兵

传媒

  • 1篇计算机集成制...
  • 1篇锻压技术
  • 1篇机械科学与技...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全三维模型驱动的复杂产品智能制造被引量:19
2017年
为适应以现代飞机为代表的复杂产品对制造效率和质量提升的需求,综合生产数据和制造知识两类信息处理,提出了全三维模型驱动的智能制造模式。建立了全三维设计和制造模型的数字量定义、传递与控制模式,通过扩展承载内容提升模型的适用性,通过协同设计提升模型对工艺的适应性,从而用面向制造的全三维设计模型驱动制造的高效化;以工件模型的数字量传递提高制造效率,以考虑变形补偿的工艺模型控制制造的准确度,从而以面向工艺链的精确制造模型驱动制造的可控化;建立了制造知识的数字化表达、管理和集成应用模式,采用工艺领域知识的系统化建模对源头各异的制造知识进行集中分类存储,采用成熟度控制生产数据向知识的转化来实现企业知识的螺旋式上升以及工艺领域知识的表达和科学管理;以多层次的推理提高模型设计的效率和准确度,以XML的几何数据交换将智能设计工具与已有计算机辅助系统相集成,实现复杂外形零件数字量的快速、精确定义。结合飞机框肋零件的制造,说明了全三维模型驱动的智能制造过程。实例零件制造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一步达到成形精度要求、显著缩短制造周期,并可用于指导飞机各类零部件智能化制造系统的构建,促使制造活动由经验依赖的试错模式向智能化的高效高质量模式转变。
范玉斌刘闯吴红兵王俊彪
关键词:知识重用
T8状态铝锂合金型材冷拉弯成形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研究了铝锂合金T8状态冷拉弯成形回弹预测及模具补偿修正技术,并进行T和Z截面的2196-T8511和2099-T83铝锂合金型材拉弯成形试验。将模具回弹补偿修正算法应用于拉弯模具修正,回弹补偿后的零件与样板最大间隙为2 mm,证实了T8状态铝锂合金型材拉弯成形的可行性和理论回弹计算及模具回弹补偿修正算法的有效性,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拉弯成形及模具设计。
刘天骄王永军夏晓娇王伟王健李善良
关键词:铝锂合金回弹预测
Ti-6Al-4V钛合金型材电热拉弯成形极限仿真方法被引量:5
2017年
针对电加热拉弯成形工艺,建立了电热拉弯过程顺序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实现了电热转台式拉弯成形过程的多工序、多场耦合数值模拟。并选用动力显式热-力耦合分析算法,基于J-C断裂准则,建立了电热拉弯成形极限与断裂预测的三维实体模型。通过Ti-6Al-4V钛合金挤压T型材电热拉弯成形试验与仿真预测结果比较发现:电热拉弯成形过程中,材料的失效主要发生在预拉伸和补拉伸阶段,失效原因为拉伸力过大;电热拉弯成形极限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加热温度或电流密度、预拉力、补拉伸过程温度或冷却时间和补拉力;预拉伸和补拉伸极限应力的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19.7%和19.1%,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刘天骄王永军杨凯田鹤飞孔文超
关键词:TI-6AL-4V钛合金预拉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