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山大学哲学系现象学研究所

作品数:13 被引量:54H指数:5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哲学宗教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现象学
  • 6篇胡塞尔
  • 3篇数学
  • 3篇伦理
  • 2篇德里达
  • 2篇哲学
  • 2篇伦理学
  • 1篇心目
  • 1篇形而上学
  • 1篇羞感
  • 1篇延异
  • 1篇眼光
  • 1篇遗稿
  • 1篇意欲
  • 1篇约纳斯
  • 1篇在者
  • 1篇责任伦理
  • 1篇哲学问题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学

机构

  • 1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篇倪梁康
  • 2篇朱刚
  • 1篇陈立胜

传媒

  • 3篇中国现象学与...
  • 2篇学术研究
  • 1篇哲学研究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
  • 1篇学术月刊
  • 1篇现代哲学
  • 1篇世界哲学

年份

  • 1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哲学的眼光看数学基础的现代发展(~*1961/?)
2017年
我在这里尝试用哲学的概念来描述大致自世纪之交以来的数学基础研究的进展,并且将它分类纳入由种种可能的哲学世界观组成的一个普遍模式中。为此,有必要首先弄清楚这个模式本身。我相信,要想获得对各种可能的世界观的概览,就要根据它们与形而上学(或宗教)的亲和关系或疏离关系的程度与种类对它们进行划分,这样就会形成最有成效的原则。
库尔特·哥德尔倪梁康
关键词:数学基础
心目——哥德尔的数学直觉与胡塞尔的观念直观被引量:2
2015年
哥德尔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全面研究胡塞尔,主要集中在其观念直观的方法上面,并从中得出积极的结论:概念是可以感知的。对胡塞尔主张的观念直观,原则上至少可以从三个现象学角度出发来考察:意向活动—意向相关项,意向活动中的立义材料,意向活动中的立义形式。在哥德尔的相关研究中,这三个角度都或轻或重地有所触及,而且以他的方式得到描述。哥德尔对他的这些研究结果始终保持沉默,这当然有他自己的理由。
倪梁康
关键词:哥德尔数学直觉胡塞尔
现象学的数学哲学与现象学的模态逻辑——从胡塞尔与贝克尔的思想关联来看被引量:6
2017年
从贝克尔(O.Becker)的现象学数学哲学与模态逻辑论引发的思考表明:胡塞尔、海德格尔各自的现象学数学哲学与模态理论在胡塞尔那里是遵循了一条从判断内容向判断活动回溯的路线,更宽泛地说,是从意识体验对象向意识体验活动、从意向相关项向意向活动回溯的路线——一条认识论的或超越论的路线,而在海德格尔那里则是遵循了一条从意向性分析向生存状态分析回溯的路线——一条发生论的或存在论的路线。撇开胡塞尔在未发表手稿中的种种发生现象学思考不论,他的思想路径主要是沿康德的超越论哲学向度前行的,即从结构上的被奠基者回溯到作为其可能性条件的奠基者上;而海德格尔的思想路线则是沿黑格尔的发生论哲学向度前行的,即从发生上的被奠基者回溯到作为其发生起源的奠基者上。
倪梁康
[当代德国现象学]遗稿附录
2017年
现象学哲学有别于德国现有种种哲学的地方首先在于,它不是作为立场哲学而是作为纯然的实事哲学(Sachphilosophie)出场,并且不是作为一个人的'体系'(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而是作为整整一个圈子的人出场,这些人并未在特定的教义、命题、定理上而是在一种特殊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研究的技艺)上达成了一致。因此,例如,如果赋予E.胡塞尔———正是其《逻辑研究》(1901)最初为这个现象学圈子提供了某种中心(《哲学与现象学研究年刊》
马克斯·舍勒倪梁康
关键词:《逻辑研究》描述心理学《存在与时间》现象学运动费希特
意欲现象学的开端与发展——普凡德尔与胡塞尔的共同尝试被引量:6
2017年
亚历山大·普凡德尔(A.Pf?nder)和舍勒一样,都可以主张自己是现象学运动的共同发起人。如果在胡塞尔那里得到展开的主要是认知现象学或知性现象学,那么舍勒所思考的就主要是情感现象学或感受现象学,而普凡德尔则从一开始所指向的就是意欲现象学或意志现象学。意欲现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在意欲分析中蕴涵着对意识的结构研究和发生研究两方面的可能性,而且因此也进一步蕴涵着对从理论意向性到实践意向性,或者也可以说,从实践意向性到理论意向性的意识发生研究的双重可能性。因而可以说,意欲现象学在此意义上构成整个意识现象学研究的多重意义上的起点。
倪梁康
关键词:胡塞尔
孟子、斯密与胡塞尔论同情与良知被引量:13
2011年
本文从分析孟子的仁德之端的同情感(恻隐之心)概念入手,进一步从现象学上阐发胡塞尔的移情观念、亚当·斯密的同情观念与仁爱德性的关系。
耿宁陈立胜
关键词:胡塞尔仁德
注意力现象学的基本法则——兼论其在注意力政治学——社会学中的可能应用被引量:9
2017年
注意力心理学和注意力现象学的概念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对注意力可以进行心理学分析,也可以进行现象学分析。当现象学被理解为描述心理学时,这两者是不可分的。它们所确定的法则也基本相近。注意力现象学的理论既可以应用于注意力经济学,也可以应用于注意力政治学和注意力社会学。最初通过现象学的和心理学的注意力研究所获得的基本法则至今仍然具有其效力,它们构成注意力政治学和注意力社会学的基础。
倪梁康
在现象学—本体论与生态学—伦理学之间——约纳斯与胡塞尔、海德格尔的思想联系被引量:7
2018年
汉斯·约纳斯1921年起在弗莱堡的现象学学习属于"当时典型的方式",即起初去胡塞尔那里学习现象学,随后不久便转到海德格尔那里学习现象学的解释学和现象学的存在论,最终成为海德格尔的犹太弟子。二次大战中犹太人的悲惨命运以及海德格尔所持的相关立场使得约纳斯始终不肯原谅自己的老师,同时也导致他对海德格尔思想做出重新的思考与批判。他后来提出著名的"责任原理"和"责任伦理学",其思想背景便是由他的现象学理论基础以及他的二战的经历所构成。这个思想与胡塞尔晚年提出的危机问题遥相呼应。事实上,海德格尔的技术问题思考、胡塞尔的科学问题思考、约纳斯的生态问题思考,都代表着20世纪哲学警告并抵御自然科学技术无节制发展的重要思想动机。
倪梁康
关键词:约纳斯胡塞尔
生育现象学——从列维纳斯到儒家被引量:3
2015年
<正>生育是人类身上发生的最自然的事情之一,一如饮食。它如此自然,以致从古至今,很少被作为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得到思考。人们往往要么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将之视为一种生物学的本能(种类繁衍的本能,或是性本能的自然后果);要么从社会学或人类学出发,将之视为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方式,甚或养儿防老的手段。就此而言,列维纳斯在其代表作《整体性与无限性》~①中拿出整整一个部分来讨论生育(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爱欲),揭示出它的存在论意义。
朱刚
关键词:爱欲哲学问题存在者主体性哲学
羞感伦理何以可能是自律的?被引量:3
2017年
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已被谈论的"内在化羞感"以及在先秦儒家被重视的"羞恶之心",在根本上都并非本尼迪克特等人所谓的诉诸外部的习俗伦常的"外在化羞感",因而植基于这种"内在化羞感"之上的羞感伦理也不必被视为"他律的"。当代新儒家借助于批判性地吸收康德的自律伦理学,创造性地发展出一门儒家的自律伦理学,这大大扩展了羞感伦理学的问题:不仅须讨论羞之体验,亦须关注能羞之在。这一交互人格性的"能羞之在"并非康德意义上的"无个性"的理性主体,而是在其自身之内融贯有"内在化他者",因而是具体而真实的。自律的羞感伦理的核心意义就在于,能羞之在服从其自身立的法,这一服从的动力亦在此能羞之在自身。
张任之
关键词:罪感自律伦理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