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系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健康状况
  • 1篇一般健康问卷
  • 1篇医院管理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再入院
  • 1篇诊疗
  • 1篇入院
  • 1篇流动人口
  • 1篇满意度
  • 1篇满意度评价
  • 1篇老年
  • 1篇老年痴呆
  • 1篇老年痴呆患者
  • 1篇健康问卷
  • 1篇痴呆
  • 1篇痴呆患者
  • 1篇12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
  • 1篇成都市中西医...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成都市医疗保险数据库的老年痴呆患者5年内再入院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成都市老年痴呆住院患者再入院现状,分析再入院的第一诊断、经济负担和影响因素。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参加了成都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城职医保”)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城居医保”),且在2013–2017年间有痴呆诊断的60岁及以上的住院患者。采用秩和检验及卡方检验分析再入院率及住院经济负担在不同特征对象中的差异,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再入院的因素。结果5年间老年痴呆住院患者共计27881人(78820人次),30 d内再入院率为25.14%(7011/27881),5年内再入院率为45.79%(12767/27881)。12767名再入院患者的再入院第一诊断主要包括痴呆(28.58%)、循环系统(24.26%)和呼吸系统疾病(23.71%)。再入院患者的住院经济负担高于非再入院的患者(Z=33.777,P<0.001)。再入院的发生与高龄[以60~64岁组为参照,70~74岁组的比值比(odds ratio,OR)=1.12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19~1.237;75~79岁组的OR=1.108,95%CI:1.007~1.218]、参加城职医保(OR=1.674,95%CI:1.578~1.775)、痴呆类型(以未特指的痴呆为参照,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组:OR=1.256,95%CI:1.163~1.357;帕金森氏病性痴呆组:OR=1.774,95%CI:1.658~1.898;混合多种痴呆组:OR=1.750,95%CI:1.457~2.103)、患病情况(以只患有痴呆为参照,患有其他疾病组:OR=0.536,95%CI:0.493~0.583)、住院天数长(OR=1.593,95%CI:1.552~1.635)和医院等级低(以三级医院为参照,二级医院的OR=1.319,95%CI:1.248~1.395;一级医院的OR=1.744,95%CI:1.608~1.891;其他医院的OR=1.465,95%CI:1.311~1.637)有关。结论老年痴呆患者30 d内再入院率高,再入院患者住院经济负担大。参加医保的人群中,高龄、参加城职医保、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帕金森氏病性痴呆、混合多种痴呆、未合并其他疾病的痴呆、住院天数长、住院医院等级低与再入院的发生相关,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以期减少老年痴呆患者再入院的发�
王洋洋廖诗艺蔡燕周晓媛赵琴邱培媛万洋
关键词:老年痴呆再入院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模型的“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实施效果评估被引量:3
2021年
该文采用结构-过程-结果模型对"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以下简称"联盟")2016年-2019年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联盟结构包含领导小组、华西科室、基层机构、支持系统、居民及志愿团队在内的五大组织板块,旨在提供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同质、可及的医疗服务。联盟过程主要包括"府院结合"主导的改革合力和"政-人-医-网"的四通机制。联盟结果:基层服务方面,诊疗量增长,接诊病种增加,同质化检验初步实现;基层培训方面,培养出数名高质量社区医生,引进人才数量增加;基层科研工作方面,陆续承担了3项大型科研课题,产出4篇国家级刊物文章;基层获奖方面,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共5项荣誉称号,并实现了在全国性技能比赛、学术会议上获奖的"零"突破;联盟满意度方面,基层医疗机构员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职工和成华区居民三方均有较高的满意度。联盟在管理和服务上实现了创新,职工及居民满意度均较高,有利于促进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同质化的实现,但未来还应对基层医务人员的薪酬体系及能力提升等方面作进一步探索。
刘诗逸赵莉刘姿唐春宇刘峰邹锟程南生
关键词:医院管理满意度评价
成都市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了解成都市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应答推动抽样方法,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成都市东西南北4个方位对≥16岁的非成都市户籍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和心理健康状况信息;心理健康状况采用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进行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2392名流动人口,GHQ-12平均得分为(1.09±1.61)分;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11%,不良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担心、焦虑和紧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OR=0.425,95%CI=0.213~0.847)、初中学历(OR=0.541,95%CI=0.356~0.824)、居住时长≥5年(5~9年:OR=0.603,95%CI=0.394~0.923;≥10年:OR=0.534,95%CI=0.346~0.823)、个人年收入≥18000元(18000~35999元:OR=0.524,95%CI=0.328~0.836;36000~59999元:OR=0.327,95%CI=0.190~0.565;≥60000元:OR=0.356,95%CI=0.192~0.662)、与雇主关系好(OR=0.519,95%CI=0.363~0.742)是成都市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离婚/丧偶(OR=2.351,95%CI=1.341~4.124)、5年后的居留意愿为回家乡(OR=1.805,95%CI=1.084~3.006)和尚未考虑去留(OR=1.844,95%CI=1.269~2.681)是成都市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结论成都市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好,但还需重点关注婚姻状况不佳、在成都归属感差的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问题,制定和完善针对流动人口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相关政策和措施,增强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及归属感等,多方面促进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
闫柳清杨洋高瑜阳侯富壤张茜代雪梅周静袁萍
关键词:流动人口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