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生物学研究中心

作品数:8 被引量:80H指数:4
相关作者:孙耿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羊肚菌
  • 3篇主成分
  • 3篇主成分分析
  • 3篇聚类分析
  • 2篇综合评价
  • 2篇挥发性
  • 2篇挥发性物质
  • 1篇蛋白
  • 1篇动蛋白
  • 1篇营养
  • 1篇营养评价
  • 1篇粘蛋白
  • 1篇整合素
  • 1篇植物
  • 1篇伸长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石墨
  • 1篇水稻
  • 1篇种质

机构

  • 7篇电子科技大学
  • 4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成都农业科技...
  • 1篇图卢兹第三大...

作者

  • 4篇谢丽源
  • 4篇彭卫红
  • 3篇甘炳成
  • 1篇唐杰
  • 1篇吴春惠
  • 1篇熊丙全
  • 1篇杨红

传媒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整合素与钙粘蛋白差异调控胞内生物力的机制
(引言)多细胞生物的组织形态发生在发育和人类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组织形态发生主要通过胞内生物力驱动:分子马达如肌球蛋白收缩介导生物力产生,细胞骨架和细胞粘附结构介导生物力传导1.
秦翔王啸波刘贻尧
关键词:整合素钙粘蛋白肌动蛋白
不同品种羊肚菌挥发性物质分析及综合评价被引量:9
2021年
分析9个川羊肚菌品种,分别为川羊肚菌1号(M_(1))、川羊肚菌3号(M_(3))、川羊肚菌4号(M_(4))、川羊肚菌5号(M_(5))、川羊肚菌6号(M_(6))、川羊肚菌7号(M_(7))、川羊肚菌8号(M_(8))、川羊肚菌9号(M_(9))、川羊肚菌10号(M_(10)),挥发性香气成分,评价品种间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不同品种羊肚菌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对其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气相色谱检测到羊肚菌样品共计38种挥发性物质,包含9类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占总含量的51.28%~71.16%。不同羊肚菌品种挥发性物质种类、相对含量及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有一定差异,共有物质9种,且2-甲基丙醛和2-甲基丁醛为共有主要呈香物质;二甲基三硫化合物对品种M_(1)、M_(3)、M_(4)、M_(8)香气贡献最大,2-甲基丙醛和2-甲基丁醛对品种M_(5)、M_(6)、M_(7)、M_(9)和M_(10)香气贡献最大;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模型,不同羊肚菌品种香气质量综合排名由高到低为M_(5)、M_(3)、M_(1)、M_(8)、M_(4)、M_(10)、M_(7)、M_(9)、M_(6)。该研究结果为羊肚菌质量评估及产品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谢丽源兰秀华唐杰彭卫红
关键词:羊肚菌挥发性物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近红外光猝发的线粒体靶向型纳米复合物介导的光疗/免疫联合抗肿瘤研究
基于多功能先进纳米药物的肿瘤联合治疗是癌症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肿瘤光疗,包括光动力治疗(PDT)和光热治疗(PTT),是近年来兴起的肿瘤非侵入性疗法;尤其是近红外光(Near-infrared light,NIR)介导的...
吴春惠田原官晓天刘秋月杨红刘贻尧
关键词:近红外光抗肿瘤效应
羊肚菌挥发性物质综合评价和品质差异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以20个羊肚菌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供试的20个羊肚菌样品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判定、区分和聚集。结果表明: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得到羊肚菌样品富含81种挥发性物质,包含8类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醛类和酮类占总含量的60%~80%,含有24种共有物质;对共有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简化为6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0.081%,可反映样品的大部分信息;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羊肚菌样品分为2类:样品4归为1个集群,其余样品归为1个集群,聚集在一起的样品香味相似,可为品种选育和后期的生产加工提供参考。
兰秀华谢丽源许瀛引彭卫红甘炳成
关键词:羊肚菌挥发性物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多样化CRISPR-Cas植物基因组编辑工具开发及其在水稻种质创新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拟南芥、水稻、玉米等植物基因组测序计划的推进及相关基因操纵技术的完善,针对植物基因组特定基因(或区域)进行"基因组定向编辑",逐渐成为可能。2012年起,研究者先后报道了CRISPR-Cas9、CRISPR-...
张勇
文献传递
不同羊肚菌氨基酸比较分析及营养评价被引量:46
2020年
分析不同品系羊肚菌菌株的氨基酸组成,探讨其营业价值。以20个不同品系羊肚菌菌株为实验材料,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通过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等多个指标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羊肚菌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呈味氨基酸和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鲜甜味氨基酸占比大;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在羊肚菌样品中表现相对不足,为羊肚菌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与各类别氨基酸相关性极显著,但与蛋白质营养价值显著性不相关;通过聚类分析,样品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高质蛋白品系,第二类为营养较差品系。该研究结果为羊肚菌育种和产品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参考。
熊丙全兰秀华彭卫红甘炳成谢丽源
关键词:羊肚菌氨基酸营养评价聚类分析
不同生态环境对羊肚菌非挥发性呈味物质的影响被引量:16
2020年
本文对不同生态环境下(包括平原、高原、丘陵、山区)羊肚菌样品的非挥发性呈味物质(5′-核苷酸、呈味氨基酸、可溶性糖、糖醇、有机酸)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其进行区分和聚类。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羊肚菌样品中检测到8种可溶性糖、1种糖醇及8种有机酸,种类丰富,含量不同,不存在一定规律性;5′-核苷酸种类齐全,鲜味氨基酸含量丰富,等鲜浓度处于第二水平(100 g MSG/100 g
谢丽源兰秀华彭卫红甘炳成
关键词:羊肚菌生态环境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