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公共传播学系 作品数:9 被引量:24 H指数:3 相关作者: 廖为建 杨涵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文化科学 政治法律 社会学 更多>>
当传统遇到现代:文化排斥效应对老字号现代化的影响 被引量:3 2017年 以往研究发现中西方文化混搭会出现文化排斥效应,而在时间维度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混搭,避免了文化侵略效应的干扰,是否会出现同样的效应?通过设置老字号现代化的两种实验情境,本研究发现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混搭时,人们会扩大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感知差异,并产生排斥效应,表现为降低对老字号的评价。但这种排斥效应存在一个调节变量——文化相容性。当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文化元素所反映的价值观不冲突时,即文化相容时,排斥效应会消失。研究结果对文化混搭理论、品牌延伸理论有一定的贡献,亦为老字号的现代化、年轻化提供了路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也有一定借鉴作用。 周懿瑾关键词:老字号 传统文化 现代文化 两岸大学生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研究 被引量:3 2012年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自问世以来既受到追捧与赞扬,也不乏遭到质疑与反对,正反方声音起伏交织,在辩论中推动着CSR发展。整体而言,研究结论支持CSR能为企业长期发展带来正面作用。可见,无论将CSR当作企业的自我约束或自我激励,企业承担CSR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廖为建 吴可婷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大学生 两岸 CSR 自我激励 自我约束 公共关系:规范传播管理打破人情潜规——由2012-2013年《人民日报》相关报道引发的反思 2014年 刚刚过去的2013年,对于大型企业和公关行业来说,是一个变动不居、值得反思的年份,诸多行业问题也得到了人民日报等中央级权威媒体的高度关注。2013年央视3·15晚会曝光苹果(中国)公司等企业的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问题,事后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连续撰文批评,苹果公司回应乏力, 张洁 卞筱灵关键词:《人民日报》 传播管理 公共关系 潜规则 人情 公关行业 网络问政平台的现实困境和发展路径 被引量:6 2012年 从互动状态看,政府在许多网络问政平台上主动发言少,被动回应多,回应率不高,与政府行政职能相关的民生议题占据多数——理想化的官民互动渠道沦为政府行政渠道的补充,但这种补充目前正面临着形式化危机。 廖为建 杨涵关键词:网络 政府行政职能 官民互动 理想化 议题 民生 公关教育要结合本土实践 被引量:1 2011年 近20年来,中国公关业的发展突飞猛进。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无论是企业组织还是政府机构,都日益重视与公众沟通和关注形象塑造。在这个背景下,对公关传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廖为建关键词:本土实践 公关教育 政府机构 公众沟通 公关传播 环保传播舆论场域研究:媒体与公众二维视角 被引量:7 2014年 环保传播主体、客体以及对象的深刻变化使环保传播以媒体为本位的传统环境新闻模式向媒体与公众二维本位环保传播的新社会运动转变,并形成了全民参与的环保传播舆论场域。环保传播舆论场域能够持续形成社会舆论及压力以传播环保知识、监督约束环境行为。在主体自身因素、制度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环保传播会出现舆论场域异化等困境和问题。为此,应从主体培育、制度建设和环境优化多角度进行治理,塑造公众环保意识,培育社会绿色环保舆论,推动环保传播有效发展。 吴柏林 许星伟关键词:环保传播 舆论 场域 媒体 公众 公务员微博:新媒体如何改变政府传播——基于四个公务员个人微博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公务员微博在公共领域里构建了一个公务员与公众直接交流对话的平台,这个平台信流迅速、无限准入、多元共存、平等交往,与协商民主所包含的平等、公开、参与、多元的精神内核相呼应,在技术上和话语空间上具备了协商民主的一定条件,改变了政府传统的传播方式。公务员微博在政务公开、对话沟通、改善工作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协商民主理念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但是,公务员微博仍处在一个初步发展的时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民主发展的因素。本研究基于四个较为典型的公务员微博进行内容分析,对其微博的传播、主题、互动、个性、特定事件五个方面分别设置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以考察公务员微博传播在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传播效果方面的表现和特点,探讨新媒体如何改变政府传播,并为微博政务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冯瑞青 朱秋硕 刘玮诗 张文君 张诗曼 冯俊达 朱婷柳 许晶 张宁关键词:政府传播 协商民主 在线医疗口碑的再传播:关系强度、疾病严重性与性别的影响 被引量:3 2019年 在国家推进“互联网+医疗”大战略的背景下,口碑作为推广在线诊疗服务的重要力量却没有得到理论研究的重视。线上医疗口碑通过互联网用户向患者再传播,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实验法,发现了关系强度、疾病严重性的影响,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数据显示,人们更愿意向强关系或是重疾患者传播在线医疗的正面口碑。更重要的是,两性传播模式存在差异,男性更愿意向强关系他人传播;女性则较为博爱,对强弱关系他人的推荐意愿无显著差异。在面对轻疾和重疾两类患者时,男性的传播意愿无显著差异;而女性向重疾患者再传播的意愿更高。此外,研究还发现,互依自我的个体更可能进行再传播;产品熟悉度越高、感知风险越小,再传播意愿越强。本研究将有利于健康传播理论和口碑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也为在线医疗的普及提供策略参考。 周懿瑾 周智盈 佘涌波关键词:性别 疾病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