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津涛

作品数:43 被引量:10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机械工程
  • 24篇交通运输工程
  • 17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0篇柴油
  • 9篇柴油机
  • 7篇汽车
  • 7篇颗粒物
  • 6篇油耗
  • 5篇影响因素
  • 5篇发动机
  • 4篇氮氧化物
  • 4篇重型车
  • 4篇进气
  • 3篇轻型
  • 3篇污染
  • 3篇污染物
  • 3篇PEMS
  • 3篇不确定度
  • 3篇NOX排放
  • 2篇性能试验
  • 2篇延时
  • 2篇油耗测试
  • 2篇油耗试验

机构

  • 42篇中国汽车技术...
  • 3篇天津大学
  • 3篇潍柴动力股份...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北京汽车研究...
  • 1篇北京福田康明...

作者

  • 43篇于津涛
  • 14篇张凡
  • 10篇熊兴旺
  • 8篇高俊华
  • 7篇李梁
  • 6篇王建海
  • 6篇田冬莲
  • 6篇李昂
  • 5篇杨正军
  • 4篇肖广宇
  • 4篇袁建军
  • 4篇高鑫磊
  • 2篇王峰
  • 1篇王小臣
  • 1篇帅石金
  • 1篇王建昕
  • 1篇王明达
  • 1篇李伟
  • 1篇吴展
  • 1篇张乐乐

传媒

  • 10篇小型内燃机与...
  • 6篇车用发动机
  • 5篇北京汽车
  • 4篇汽车技术
  • 4篇天津科技
  • 2篇汽车工程师
  • 2篇汽车安全与节...
  • 1篇汽车科技
  • 1篇汽车工程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内燃机工程
  • 1篇车辆与动力技...
  • 1篇汽车实用技术
  • 1篇时代汽车
  • 1篇汽车观察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9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OBD监测频率技术研究及实车验证被引量:2
2013年
介绍了EOBD监测频率(IUPR)的定义、监控对象及法规要求,采用试验方法测试了IUPR的变化规律。利用3辆带有IUPR功能的车辆,分别在转鼓和实际道路上按照标准SRC耐久循环行驶16万km,通过观察行驶过程中IUPR的变化规律得出:IUPRM可反映车辆运行中EOBD系统对某一监测项的监测频率,并可通过若干标准NEDC循环来检测车辆IUPR系统是否正常;按照同一行驶规范行驶的车辆,随里程的增加IUPR趋于一致。
于津涛田冬莲杨正军
关键词:EOBD监测频率
SCR催化剂铂中毒对DeNO_(x)性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随着排放法规日趋严格,DOC-DPF-SCR后处理系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柴油机。位于SCR催化剂上游的DOC催化剂,其主要活性组分为贵金属铂、钯,氧化态贵金属在高温时可以气化,并能随排气迁移至SCR催化剂表面,在SCR催化剂上沉积,造成SCR催化剂贵金属中毒。将台架试验后中毒的催化剂制备成小样,并对催化剂进行了性能探究,发现贵金属中毒主要影响DeNO_(x)的高温阶段(300℃以上)效率;同时在试验室制备两种模拟中毒样件:掺杂涂覆样件和表面涂覆样件,研究了SCR催化剂Pt中毒的现象并分析中毒后的反应机理。掺杂涂覆500×10^(-6)样件试验结果表明,贵金属中毒后催化剂氧化能力显著提升,氨气泄漏量在350℃降低至0;而选择性还原能力大幅下降,NO_(x)转化效率在450℃下降至56.3%。表面涂覆50×10^(-6)样件试验结果与掺杂涂覆500×10^(-6)相当。两种涂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中毒主要发生在表层,导致内层催化剂利用率低,吸附的氨气很难传递进催化剂内层,被直接氧化为NO_(x)和N_(2)O,导致NO_(x)转化效率降低。
于津涛于津涛张瑜齐俊学张汝晓王建东
关键词:贵金属催化剂中毒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
暖机方式对油耗试验的影响研究
选取两辆试验车,通过三种不同的暖机方式进行暖机:一个完整的NEDC循环,80km/h运行10min,120km/h运行30min。结果表明:不同的暖机方式导致不同的底盘测功机施加阻力,暖机越充分,120km/h暖机与运行...
杨正军王建海田冬连于津涛
关键词:油耗
基于环境模拟的汽车热平衡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以环境模拟试验中的热平衡试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该试验的国标及企标进行对比研究,利用试验室的环境仓和转鼓等硬件设施,进行了多车型的整车热平衡环境模拟试验。从热平衡、环境温度对试验结果影响、光照对试验结果影响、环境模拟试验与道路试验的比对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对目前的热平衡试验标准提出了改进意见。
袁建军于津涛吴展
关键词:环境模拟热平衡试验光照
进气条件对不同柴油机NOx排放影响的试验被引量:4
2022年
在发动机台架上,使用不同后处理系统的发动机进行了ESC、WHSC和WHTC等不同循环工况的排放试验,研究了进气温度和进气湿度等因素对发动机NOx排放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WHSC还是热态WHTC循环工况,随着进气湿度的增加,催化剂前NOx排放略有降低,经过NOx修正系数的调整后,修正后的催化剂前NOx排放基本保持不变。国六柴油机催化剂后的NOx排放随着进气湿度和进气温度的增加而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是幅度很小。国六柴油机的后处理系统形成闭环控制,SCR对NOx的转化效率高,进气湿度对催化剂后NOx排放的影响较小。
张凡高鑫磊于津涛
关键词:NOX排放修正系数进气温度
一种稀释采样气体污染物延时估算方法被引量:1
2020年
义一种以发动机转速为基准,利用互相关函数估算CO2、CO和NOx延时的方法。根据NRTC冷态循环试验数据,通过互相关函数法估算了稀释后CO2、CO和NOx延时,并与基于过渡工况估算延时的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由互相关函数法得到的CO2延时与过渡工况法得到的延时差异0.0s,互相关函数法的CO延时比过渡工况法的小0.6s,互相关函数法的NOx延时比过渡工况法的大1.6s。根据2种方法所得延时修正后的稀释前CO2和CO曲线差异较小,NOx曲线差异略大。
熊兴旺王明达李昂于津涛高俊华
关键词:延时互相关函数
不同烟度测试方法在发动机排放测量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为探究不同烟度测试方法的相关性,分别采用了声光法烟度计(AVL 483 MSS)、滤纸式烟度计(AVL 415S)及不透光烟度计(AVL 439)测量了一台增压中冷高压共轨发动机稳态工况和瞬态工况的碳烟排放特性,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AVL 483 MSS,AVL 415S,AVL 439的测量结果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AVL 415S用于测量稳态工况的碳烟排放,AVL439用于法规试验和瞬态工况的标定,AVL 483 MSS用于测量稳态和瞬态工况下碳烟的排放量,AVL 483 MSS与定容稀释颗粒采样的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总的来说,不同测试手段能够针对发动机不同要求下的烟度排放特性进行开发研究。
李昂于津涛解瀚光
关键词:柴油机颗粒物碳烟
国五和国六柴油机颗粒物数量排放测试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分别使用部分流颗粒物采样系统和全流稀释定容采样系统进行了颗粒物数量(PN)排放测量,对比了颗粒物计数器在发动机排气中直接采样和在稀释排气中采样的差异,进行了不同测试循环的台架排放试验,研究了发动机在使用不同后处理系统时,颗粒物计数器的稀释比对PN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全流稀释定容采样系统时,颗粒物计数器的测试结果要大幅度高于使用部分流颗粒物采样系统时,略高于在发动机排气中直接采样。随着颗粒物计数器的稀释比增加,PN排放有降低的趋势,但是降低幅度较小,而凝聚颗粒物计数器(CPC)的测量值基本上随着稀释比的增加呈乘幂关系下降。
张凡郭冬冬李昂于津涛
关键词:影响因素采样方式稀释比
轻型车在欧美日法规下非常规污染物排放的试验对比被引量:1
2016年
在同一辆汽车上使用相同的汽油,在轻型车底盘测功机上分别进行了欧洲、美国、日本标准规定的排放试验。使用FTIR、HPLC、GC-MS多种方法联合测量了轻型汽车尾气中甲醇、甲醛、乙醛、丙酮、苯、甲苯、二甲苯、乙烯、丙烯、1,3-丁二烯和异丁烯等非常规污染物的排放。试验结果说明,整个循环工况的非常规污染物排放水平主要取决于催化剂尚未完全起燃的冷起动前的100,s。同一车辆在不同循环工况的各种污染物平均排放水平存在差异,最大变化量不超过2倍。CO、HC、CO_2、CH_4常规污染物和醇醛酮类、芳香烃类、烯烃类非常规污染物的平均排放水平呈现出相同的规律:日本JC08>欧洲NEDC>美国FTP75,而NO_x排放呈现出相反的规律。
张凡于津涛田冬莲
关键词:轻型汽车
用不同算法时载荷条件对重型车比排放影响的对比试验被引量:3
2022年
为了定量评价重型车单位行驶里程排放、单位发动机做功排放水平随载荷比例的变化情况,对于6辆国Ⅵ标准车辆和2辆国Ⅴ标准车辆,使用车载排放分析系统,进行了不同载荷比例的实际道路工况排放试验。结果表明:国Ⅵ车辆单位行驶里程颗粒物数量(PN)排放载荷修正系数随着载荷比例的增大而显著增加,拟合曲线斜率为0.0119,而国Ⅴ车辆的斜率为0.0012,远低于国Ⅵ车辆。随着载荷比例的增大,国Ⅵ重型车单位发动机做功的PN和NO_(x)排放增加,CO_(2)排放不变,CO排放降低;行驶相同的里程时,载荷比例越大的国Ⅵ重型车,单位质量整车的PN排放水平越高,CO、CO_(2)和NO_(x)排放水平越低。在高载荷比例条件时,国Ⅵ车辆在最初的市区阶段和最后的高速阶段出现了很高的PN峰值。
张凡李梁于津涛
关键词:重型车排放水平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