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卫英
- 作品数:49 被引量:189H指数:8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黎介寿院士肠道屏障研究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胰高血糖素样肽-2在制备预防和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的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胰高血糖素样肽‑2在制备预防和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的药物中的应用,GLP‑2是由肠上皮L内分泌细胞合成的单链多肽,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具有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肠道生长发育、修复肠道损伤...
- 胡予沈继平任卫英陆逸
-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进展
- 2002年
- 任卫英张顺财
- 关键词:慢性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
- 肝硬化大鼠小肠微绒毛形态和超微结构的改变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被引量:15
- 2008年
- 目的观察肝硬化大鼠小肠黏膜形态及超微结构的改变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CCl4诱导的肝硬化大鼠分为2组:肝硬化伴内毒素血症组(n=22)和肝硬化不伴内毒素血症组(n=18),另取20只健康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观察小肠黏膜在光镜和电镜下的形态。结果光镜下观察到肝硬化伴内毒素血症的大鼠小肠绒毛明显缩短,炎症细胞浸润明显;电镜下观察到肝硬化伴内毒素血症的大鼠小肠壁超微结构明显受损,紧密连接缺失,细胞间隙扩大,肝硬化不伴内毒素血症大鼠的小肠绒毛形态以及超微结构与正常大鼠相比没有明显改变。结论肝硬化大鼠小肠黏膜损伤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 任卫英张顺财涂传涛周康
- 关键词: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小肠黏膜形态
- 一种通气功能检查的智能化评价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气功能检查的智能化评价系统,解决了目前对通气功能检查质量的评价以主观感觉为主,缺乏合理客观评价标准,容易导致评价错误和混乱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用于测定的肺功能仪、对肺活量测定结果进行判定的VC...
- 胡莉娟朱蕾王亚丽任卫英杨延杰龚颖薛丽萍计海婴沈勤军吴旭
- 肝硬化内毒素血症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关系及促肠动力药对其影响
- 该研究的目的为观察促肠动力药对减少肝硬化大鼠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肠道细菌转位的作用及其对血清内毒素水平的影响,同时观察肝硬化病人血清内毒素与细胞因子的关系及用促肠动力药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从而评价促肠动力药防治肝硬化肠源性...
- 任卫英
- 关键词: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小肠细菌促肠动力药
- 文献传递
- ^(51)Cr测定肝硬化大鼠小肠转运时间及其意义
- 2004年
- 目的 :估价肝硬化大鼠的小肠转运时间 ,确定最有效的参数。方法 :同批在同样条件饲养的正常SD大鼠 30只 ,分为 3即 :即 :阿托品组、西沙比利组及正常对照组各 10只。 2 0只大鼠用于肝硬化模型制作 ,肝硬化模型采用CCl4皮下诱导 ,皮下注射 5 0 %CCl4-橄榄油溶液。小肠转运时间测定用含有 2 μCi51Cr的磷酸缓冲液 1ml经导管在十二指肠直接灌注 ,并采用下列参数评价 :(1)放射性在小肠中的分布 ;(2 )最远端的放射性 ;(3)几何中心及几何中心比率。结果 :阿托品组 ,肝硬化组及正常大鼠组的放射性物质大多潴留在第一区域。阿托品组最为明显。西沙比利组在 30′时放射性物质集中在第 3区域 ,在 6 0′时推进到第 4区域。 6 0′最远端的放射性物质推进较 30′时明显。 30′及 6 0′时正常大鼠及西沙比利组大鼠的几何中心及几何中心比率明显高于肝硬化大鼠及阿托品组 ,西沙比利组大鼠 30′时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 ,但 6 0′时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所用 3个参数所得的转运时间不完全一致 ,以远端放射性参数最差 ,最不敏感 ,几何中心及几何中心比率的相关性最好。肝硬化存在着小肠转运障碍。应用51Cr时 30′完全能够满足对肝硬化小肠动力的研究。
- 张顺财周康任卫英涂传涛王吉耀
- 关键词:肝硬化小肠西沙比利阿托品
- 乳果糖对肝硬化大鼠细菌易位和内毒素的影响被引量:24
- 2002年
- 目的 :探讨乳果糖对肝硬化大鼠细菌易位和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方法 :6 0只SD大鼠 ,皮下注射 5 0 %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 ,制模 12周。分为乳果糖组 (12只 )、肝硬化组 (12只 )。另取 5只健康SD大鼠作为对照组。乳果糖组灌服乳果糖 (6 7% )5~ 10ml/kg ,每日 2次 ,并随时调整剂量 ,直至大鼠排稀便 ,共 10日 ;肝硬化对照组只灌服糖水。分别于干预治疗前后经眶后静脉丛采血测定内毒素。经 11d后处死取肠系膜淋巴结、肝、脾组织作匀浆后培养。取小肠和盲肠内容物作细菌培养。每块培养板菌株数 >5为阳性。淋巴结、肝、脾任何一个组织出现细菌培养阳性为细菌易位阳性。结果 :乳果糖治疗后 ,血浆内毒素水平由 (0 .4 4± 0 .2 1Eu/ml)下降至 (0 .2 8± 0 .2 4Eu/ml) ,明显低于肝硬化组 (0 .4 2± 0 .12Eu/ml) ,小肠细菌数 [(0 .97± 0 .35 )× 10 6CFU/ml]较肝硬化对照组 [(1.5 9± 0 .4 8)× 10 6CFU/ml]明显减少 (P <0 .0 1) ,细菌易位发生率 (2只出现细菌易位 )较肝硬化对照组 (5只大鼠发生细菌易位 )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口服乳果糖可减少小肠细菌生长 ,减少肝硬化大鼠的肠道细菌易位 ,减轻内毒素血症。
- 胡世红郑岳张顺财曹中伟任卫英
- 关键词:肝硬化细菌易位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乳果糖
- 上海地区健康中老年人肺功能特点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 分析上海地区中老年人群的肺功能参数,探讨其变化规律. 方法 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期间肺功能测定结果正常且不吸烟的健康体检者,其中年龄超过44岁者298例,分为老年前期组(45~59岁)、低龄老年组(60~69岁)和中高龄老年组(≥70岁);19~44岁的227例作为青年组.收集13项肺功能参数: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率(FEV1/FVC)、功能残气量(FRC)、峰流量、用力肺容积25%时的最大呼气流速(FEF25)、用力肺容积50%时的最大呼气流速(FEF50)、肺总量、残气容积、残气容积/肺总量、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和每升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KCO). 结果 与青年人比较,中老年人肺活量、FVC、FEV1、峰流量、肺总量,DLCO和KCO皆下降;残气容积、残气容积/肺总量皆升高[男性组(1.9±0.4)L比(1.6±0.3)L、(34.7±4.9)%比(26.4±4.3)%,P<0.01;女性组(1.5±0.3)L比(1.3±0.3)L、(36.1±5.3)%比(30.3±5.5)%,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残气容积呈进一步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RC基本无变化(P>0.05).中老年人FEV1/FVC较青年人降低[男性组(80.7±4.3)%比(84.2±5.6)%,P<0.01;女性组(82.5±5.5)%比(86.4±4.8)%,P<0.01],但中老年人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年龄≥70岁的男性FEV1/FVC为(80.2±4.5)%,女性为(81.8±5.6)%. 结论 中老年人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下降,残气量呈缓慢的升高趋势,但FRC基本稳定,FEV1/FVC的下降趋势明显减缓.
- 任卫英李丽赵蓉雅朱蕾
- 关键词:呼吸功能试验
- 环加氧酶-2在肝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 2001年
- 任卫英张顺财
- 关键词:环加氧酶COX肝病炎症反应肝癌
- 62例老年非病毒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特点和病因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老年非病毒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因,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非病毒(已知甲~戊型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的60岁及以上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98例同期住院的60岁以下成年人非病毒性肝损伤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老年jE病毒性肝损伤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乏力和纳差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中引起肝功能异常的病因以药物性肝病(DILD)居首位(40.32%),其它依次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20.97%)、胆源性疾病(17.74%)、心肺功能不全(9.68%);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DILD患者中增高最为明显,老年组DILD患者ALT和AST高于非老年组[ALT:(775.83±478.51)vs(526.44±401.54)U/L,AST:(663.61±464.85)VS(457.45±521.78)U/L;P〈0.01]。引起老年人肝损伤的药物主要是中药(40%)、非甾体类消炎药(12%)和HMG-CoA还原酶抑制剂(12%)。结论老年非病毒性肝损伤患者以DILD最为多见,其次为NAFLD和非肝源性疾病导致肝损伤,临床医师应特别重视老年人药物性肝病的防治。
- 任卫英罗蔓卢璐张顺财胡予
- 关键词:老年人肝疾病药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