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关淑艳

作品数:175 被引量:554H指数:11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吉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4篇期刊文章
  • 24篇专利
  • 19篇科技成果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8篇农业科学
  • 29篇生物学
  • 8篇文化科学
  • 3篇理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9篇玉米
  • 54篇基因
  • 35篇大豆
  • 26篇植物
  • 22篇愈伤
  • 22篇愈伤组织
  • 16篇选育
  • 15篇淀粉
  • 13篇农杆菌
  • 12篇单交
  • 12篇单交种
  • 12篇选育报告
  • 12篇自交
  • 12篇自交系
  • 12篇克隆
  • 12篇高产
  • 10篇玉米自交系
  • 10篇基因工程
  • 9篇转基因
  • 8篇农杆菌介导

机构

  • 163篇吉林农业大学
  • 9篇长春市农业科...
  • 8篇山东省花生研...
  • 4篇通化市农业科...
  • 3篇吉林农业科技...
  • 3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吉林动画学院
  • 1篇吉林省长春市...
  • 1篇双辽市农业局
  • 1篇吉林省实验中...
  • 1篇天津市农作物...
  • 1篇通榆县农业局

作者

  • 172篇关淑艳
  • 102篇王丕武
  • 77篇姚丹
  • 65篇曲静
  • 48篇刘思言
  • 42篇马义勇
  • 41篇张君
  • 19篇刘慧婧
  • 15篇马建
  • 14篇江源
  • 13篇柴晓杰
  • 9篇付永平
  • 8篇赵丽娜
  • 8篇孙玲
  • 8篇唐月异
  • 8篇张卓
  • 8篇曲同宝
  • 8篇王秀贞
  • 7篇王海燕
  • 7篇王传堂

传媒

  • 37篇吉林农业大学...
  • 9篇玉米科学
  • 7篇作物杂志
  • 6篇花生学报
  • 5篇河南农业科学
  • 5篇湖北农业科学
  • 4篇山东农业科学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 4篇教育教学论坛
  • 3篇北方园艺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种子
  • 2篇食品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吉林蔬菜
  • 1篇进展

年份

  • 6篇2023
  • 7篇2022
  • 7篇2021
  • 8篇2020
  • 12篇2019
  • 7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 9篇2015
  • 12篇2014
  • 10篇2013
  • 10篇2012
  • 13篇2011
  • 8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12篇2004
1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耐密玉米新品种“豫禾358”和“豫禾36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18年
"豫禾358"是以"甸M383"为母本、以"F78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4—2015年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2 897. 5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6. 2%。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2 544. 9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6. 9%,该品种于2016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禾368"是以外引系"M287"为母本、以"F78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4—2015年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3 198. 6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5. 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2 693. 8 kg/hm^2,比对照"先玉335"增产6. 6%。该品种于2017年4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个品种主要特点是耐密、高产、广适、优质、高效、抗性好,适合吉林省玉米中晚熟区和中熟区高密种植。
关淑艳金栋梁魏晓禹费建博刘智博马义勇
关键词:玉米单交种
农杆菌介导轮状病毒抗原蛋白基因VP7转化紫花苜蓿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5~7日龄无菌苗子叶为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轮状病毒抗原蛋白基因VP7转入紫花苜蓿子叶中,并用卡那霉素进行筛选获得抗性植株。提取转化抗性植株叶片DNA作模板,用VP7基因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表明有7株扩增出了960bp的特异条带。对7株PCR阳性植株进行PCR—Southern杂交和Southern杂交分析,有4株出现阳性杂交信号,表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紫花苜蓿基因组中,并且是1~2个拷贝。
曲静王丕武关淑艳范玉广
关键词:紫花苜蓿子叶VP
玉米抗冷相关基因ZmSAMDC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在水稻中同源比对得到玉米的SAMDC基因,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对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及理化性质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ZmSAMDC为疏水性非跨膜类蛋白,无信号肽结构。ZmSAMDC蛋白分子量大小为43283.12 D,等电点为4.78,氨基酸数共398个,蛋白质不稳定系数为38.32,预测该蛋白为稳定蛋白。ZmSAMDC蛋白存在44个潜在磷酸化位点,其中23个丝氨酸(Ser)磷酸化位点,12个苏氨酸(Thr)磷酸化位点,9个酪氨酸(Tyr)磷酸化位点,磷酸化主要集中在苏氨酸、丝氨酸、酪氨酸残基上。ZmSAMDC蛋白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延伸链、无规则卷曲及β-转角组成。ZmSAMDC结构域为SAM_ecarbox结构域,亚细胞主要定位在胞外基质上。
金时酉刘畅焦鹏费建博马义勇关淑艳
关键词:玉米SAMDC克隆生物信息学
高产高油中晚熟广适性春大豆新品种吉农27号的选育被引量:4
2010年
大豆新品种吉农27号是以荷引10为母本,以吉农8601-26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按系谱法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06~2007年参加北方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17.5 kg/hm2,比对照吉林30号增产6.2%;2008年参加北方春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06.5 kg/hm2,比对照吉林30号增产4.9%。粗蛋白含量为38.18%,粗脂肪含量为21.66%。该品种2009年6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
张君王丕武关淑艳马建姚丹曲静
关键词:大豆高产高油广适应性
成熟胚愈伤诱导及再生条件优化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三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基因型、培养基种类及2,4-D处理浓度对成熟胚愈伤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玉米成熟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主要因素是基因型,且基因型、培养基和2,4-D处理对岀愈率影响效果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初级愈伤三因素互作不显著外,任意两因素或三因素之间的互作效应显著。丹988的最佳培养组合为MN+2,4-2mg/L;铁7922最佳培养组合为MS+2,4-D 2mg/L。添加1mg/L的KT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
季丽丽关淑艳张君曲静冯冲代力强王丕武
关键词:玉米成熟胚愈伤组织
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预测花生种子含水量被引量:18
2012年
选取116份大花生为实验材料,应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采用交叉检验建立了大花生含水量的近红外模型。优化结果表明,原始光谱不经过预处理,光谱范围为4597.7~11988cm-1,维数12,此时建立的模型校正结果最佳。模型决定系数(R2)为93.62,根均方差(RMSECV)为1.17。用该模型对20个未参与建模的实验材料进行预测,偏差为-1.781~1.902,相对误差为0.122%~2.855%。结果表明含水量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准确性,可用于鲜食花生种子水分含量快速检测。
杨传得于洪涛关淑艳王传堂张建成唐月异王秀贞吴琪
关键词:花生含水量近红外反射光谱
转淀粉分支酶反义基因(sbe2b)玉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异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以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玉米淀粉分支酶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的后代中的PCR阳性植株为试材,分析其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异。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的淀粉分支酶活性有明显的下降,种子的直链淀粉含量比未转化对照有显著提高,T1代种子的直链淀粉含量提高幅度为2.2%~24.9%,最高含量达到了59.4%,表明外源基因的导入有效地抑制了淀粉分支酶基因的表达。转化的淀粉分支酶反义基因能稳定传递,T2代大部分株系的分离比率大致呈3∶1,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部分株系的分离比率接近于15∶1,但卡平方测验不显著。
王丕武高玮关淑艳曲静张君姚丹马健
关键词:玉米淀粉分支酶反义基因直链淀粉含量
农业院校细胞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被引量:1
2013年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细胞工程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课程,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从实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核办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验动手能力。
刘思言王义孙春玉关淑艳姚丹刘慧婧江源
关键词:教学改革
大豆脂肪含量遗传分析及QTL定位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以高蛋白大豆品种吉育50和高油大豆品种吉农18杂交后获得的F2及其衍生群体为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QTL IciMapping v2.2完备区间作图法研究大豆脂肪含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大豆脂肪含量表现为多基因遗传模型,主要受多基因控制,多基因遗传率为79.15%;对大豆脂肪含量进行QTL定位和分析,共检测到2个主效QTL和2个微效QTL,分布于12(G)、17(M)和22(F)3个连锁群上,其中包括了1个在2年间稳定存在的主效QTL.
姚丹王丕武张君刘占柱关淑艳刘思言曲静
关键词:大豆脂肪含量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SSRQTL定位
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16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高产、抗逆、优质、抗病的玉米新品种。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生物技术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开辟了玉米育种的新途径,不仅加快了玉米新品种的选育进程,也提高了玉米育种的效率。文中论述了玉米生物技术育种的种类及其特点,综述了基因工程技术在玉米抗逆、抗虫、抗除草剂、品质改良方面的应用,以及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基因定位、遗传多样性分析、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种子纯度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展望了基因工程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前景,总结了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重要性。
关淑艳董昭旭李晖孙国旭马义勇
关键词:玉米育种基因工程分子标记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