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凌孟华

作品数:69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文学
  • 9篇文化科学
  • 7篇历史地理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6篇文学
  • 9篇诗歌
  • 9篇抗战
  • 7篇学史
  • 6篇演讲
  • 6篇战时
  • 6篇文化
  • 6篇文学史
  • 6篇抗战时期
  • 5篇代文
  • 5篇日记
  • 5篇女性
  • 5篇作家
  • 4篇外文
  • 4篇吴宓
  • 4篇现代文
  • 4篇现代文学
  • 4篇非文学
  • 4篇补正
  • 3篇中国现代文学

机构

  • 63篇重庆师范大学
  • 9篇西南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学院
  • 1篇四川文理学院
  • 1篇重庆南开中学
  • 1篇重庆商务职业...
  • 1篇重庆文化艺术...

作者

  • 65篇凌孟华
  • 1篇王本朝
  • 1篇周晓风
  • 1篇王学振
  • 1篇田娟
  • 1篇孙亚敏
  • 1篇邵雪梅

传媒

  • 10篇鲁迅研究月刊
  • 8篇重庆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现代文学...
  • 4篇文艺争鸣
  • 4篇郭沫若学刊
  • 3篇新文学史料
  • 2篇中国出版史研...
  • 2篇现代中文学刊
  • 2篇现代中国文化...
  • 1篇广播电视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戏剧艺术
  • 1篇社会科学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传记文学
  • 1篇新闻界
  • 1篇出版发行研究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沙洋师范高等...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社会风貌的双重展示——论小说《红岩》与重庆民俗文化被引量:2
2009年
对红色经典《红岩》与英雄城市重庆的看似不言而喻的密切关系,学界缺乏全面的梳理和深入的研究。《红岩》蕴涵着丰富的重庆民俗文化因子,折射着斑斓的重庆民俗文化光彩,在总体上形成对重庆民俗文化的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社会风貌的双重展示。前者可从"山城"之别称、"江城"之古称、"雾都"之美誉三个方面分析,后者可从社区文化、方言文化、仪典节令、服饰文化四个层面梳理。
凌孟华
关键词:民俗文化
《吴宓日记续编》中吴宓与方敬的交往考察
2016年
方敬是《吴宓日记续编》中出现的重要人物之一,不仅涉及的时间长,而且频率高。方敬既是现代著名诗人,又是有诗人本色的教育家,还是吴宓的同事和领导。由于特殊情势、地位身份和个性气质等,决定了吴宓与方敬的交往具有方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直接等特点。他们的交往处于朋友与同事之间,有偶然遇见、专门访晤、赠送礼品、参加会议等方式;有寻求政治指导、谈论文化名流、咨询其他意见等内容,多涉及政治性与个人性;这些交往给吴宓带来了诸多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既解决了吴宓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也给吴宓以充实的精神慰藉。吴宓与方敬的交往既显示了吴宓令人感佩的性情与气质,也呈现了方敬受人尊重的人格和道德,同时体现了建国以来党的领导干部与知识分子交往的典型特点。
凌孟华王本朝
关键词:吴宓人际交往
人物群像、叙述结构与方言口语——重读黄济人获奖报告文学力作《命运的迁徙》被引量:1
2014年
获得全国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重要奖项的《命运的迁徙》是黄济人的又一力作。十余年后重读几乎已淡出评论家视野的《命运的迁徙》,仍然会发现其在鲜活的人物群像勾勒、独特的叙述结构展开和成功的方言口语书写等方面表现出来的鲜明的创作特色与炫目的艺术光芒,不失为重庆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而其存在的个别问题也还有待黄济人在今后的创作中进一步解决。
凌孟华
关键词:人物群像方言口语
九十年文学史的创造社成立时间书写问题摭谈
2021年
关于创造社成立时间,所见九十余年来出版的一百余种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之书写可谓众说纷纭,大致可分为五类:1922年类,有数种;1921年7月类,多达60余部,超过50%;1921年6月类,有近30部;避而不谈月份类,有十余种;其他说法类,也有几种。究其原因,当是文学史家在材料掌握、学术视野、敏锐程度、创新能力、统摄功夫上的差异,反映了现代文学史书写的惰性问题、滞后问题和沿袭问题,也凸显了文学史与学术史的互动关系。
凌孟华周心怡
关键词:创造社文学史
第十五行“十四行诗”——林子诗歌《给他·只要你要》的版本问题
2010年
当代著名女诗人林子和她的诗歌《给他》无疑是中国当代文学史、当代新诗史,特别是女性文学史和女性诗歌史不容忽视,甚至是无法回避的重要的经典的作家作品。林子诗歌《给他》引人注目之处在于:一、出生的特别。作者写于50年代却机缘凑巧地发表于80年代,经历了从私人爱情信件到公共文学作品的漫长的转换之旅。二、影响的特别。
凌孟华
关键词:诗歌史十四行诗中国当代文学史女性文学史作家作品
新发现夏衍1941年纪念鲁迅文章——从夏衍研究说起被引量:3
2016年
关于夏衍,《(夏衍全集)序》的定位是“中国革命文化运动卓越的活动家、组织者和领导者,享有盛誉的戏剧作家、报刊评论家、报告文学家、杂文作家和外国文学翻译家,人民电影事业的奠基人和拓荒者”。这段落款“《夏衍全集》编委会陈坚执笔”的文字全面而中肯地概括了一代文学名家,文化巨人夏衍多方面的成就,是值得引述的。但是,与夏衍的丰硕成果和巨大影响比较起来,夏衍研究却是明显滞后的、偏弱的。
凌孟华
关键词:戏剧作家文学翻译家文化运动
冰心译《吉檀迦利》(1—30)汇校
2015年
1946年《妇女文化》月刊连载的《吉檀迦利》是冰心译《吉檀迦利》(1—30)初刊本。此版《吉檀迦利》长期湮没无闻且与目前通行版本存在相当大的差别,有必要对照几个值得注意的版本进行汇校,逐一说明版本间的'删除''增加''更换''改译'等情况,以完整呈现冰心译《吉檀迦利》初刊本(1—30)的版本差异与变迁,为冰心研究,特别是冰心翻译思想研究提供文献支持。
凌孟华
关键词:《吉檀迦利》翻译
填补穆旦缅印从军经历空白的集外文两篇
2020年
昆明版《中央日报》刊发有两篇穆旦集外文,一为1942年4月6日与4月10日连载的《光荣的远征》,一为1943年3月1日刊发的《国军在印度》,均署名"查良铮",可填补穆旦缅印从军经历空白,具有重要价值。后者又以《中国健儿在印度》为题在《声报》刊出。两篇集外文与李煜哲整理的《苦难的旅程》合在一起,已勾勒出穆旦从军经历的完整线索,可以丰富对穆旦其人及其经历与思想的理解,加深对诗人穆旦及其诗歌创作与表达的体悟。
凌孟华
关键词:《中央日报》远征军
非文学期刊正名及其重要意义与广阔前景被引量:1
2022年
近年来,建立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已成共识,对现代文学文献的辑佚、考辨与整理,也被研究者们自觉地应用于研究中,成为推进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凌孟华《烽火遗篇:抗战时期作家佚作与版本》(已收入本刊编辑部的“中国出版史研究”系列,预计于2022年10月出版)一书以“非文学期刊”视野考察抗战文学,进行抗战文学辑佚研究,进一步拓展抗战文学史料发掘的深度和广度。本期辑录该书的序言部分,提出“文学期刊”和“非文学期刊”的两分法,并为“非文学期刊”正名,辑录重要作家佚作,并在精心校勘基础上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前景。从本期开始,将原“书评”栏目扩展为“书评·书序·书摘”,以期更加全面、及时、充分地反映学界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凌孟华
关键词:抗战文学现代文学研究史料发掘文学史料学文学文献
鲁迅反对某书局“不支付标点和空格稿费”是移花接木吗?——与纪维周先生商榷被引量:1
2013年
鲁迅反对某书局"不支付标点和空格稿费"的轶闻出现的范围非常广泛,或出现在中学生刊物之中,如《今日中学生》2002年第Z6期(署名"方晖",题为《鲁迅与标点符号》);或刊登在专业刊物之上,如《咬文嚼字》2005年第1期(署名"凌大",题为《鲁迅为标点符号索取稿费》);或收录在以"故事"、"趣谈"、"趣话"为标题的著作之内,如武晓兰、江海燕著《标点,跳动的文字音符:你不能不知道的标点故事》(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2-123页),
凌孟华
关键词:标点符号移花接木稿费空格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