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亚东

作品数:49 被引量:299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北京市教委课题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脊髓
  • 17篇腰椎
  • 17篇脊髓损伤
  • 12篇骨折
  • 10篇椎间盘
  • 9篇节段
  • 8篇腰椎间盘
  • 8篇腰椎间盘突出
  • 8篇腰椎间盘突出...
  • 8篇突出症
  • 8篇椎间盘突出
  • 8篇椎间盘突出症
  • 7篇凋亡
  • 7篇椎体
  • 7篇颈椎
  • 6篇疏松性
  • 6篇骨水泥
  • 6篇骨质
  • 6篇骨质疏松
  • 6篇骨质疏松性

机构

  • 3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1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中国康复研究...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通州区...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9篇刘亚东
  • 42篇陈学明
  • 25篇崔利宾
  • 22篇于振山
  • 22篇许崧杰
  • 19篇袁鑫
  • 10篇王彦辉
  • 8篇赵鹏
  • 7篇关骅
  • 6篇崔利宾
  • 5篇张衍军
  • 5篇唐本强
  • 4篇王德成
  • 3篇冯世庆
  • 3篇彭如臣
  • 3篇朱旭
  • 3篇袁鑫
  • 3篇王彦辉
  • 3篇王永杰
  • 2篇洪毅

传媒

  • 6篇中国康复理论...
  • 6篇中国脊柱脊髓...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 1篇第七届北京骨...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脊髓损伤后大脑运动皮质神经元凋亡的观察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大脑运动皮质神经元的凋亡情况,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正常大鼠)、假手术组(单纯椎板切除)、脊髓损伤组(椎板切除+脊髓横断损伤),每组24只,各组分别于造模后1d、3d、7d、14d处死6只动物取材。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对脊髓损伤后大脑运动皮质区行神经元凋亡检查,并检测该区域神经元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情况,分析神经元凋亡与iNOS表达的关系。结果:脊髓损伤组大鼠大脑运动皮质区神经元在术后1d、3d、7d、14d的凋亡指数分别为(10.11±4.02)%、(56.53±8.63)%、(35.03±11.66)%、(3.78±1.03)%,均高于相应时间点阴性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术后3d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术后1d、7d和14d(P<0.01)。术后1d、3d、7d、14d脊髓损伤组大鼠大脑运动皮质iNOS阳性神经元百分数分别为(17.92±2.75)%、(60.65±8.78)%、(34.35±7.74)%、(6.12±1.99)%,1d、3d、7d时均高于相应时间点阴性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14d时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脊髓损伤组术后3d时显著高于其余时间点(P<0.01)。脊髓损伤组大鼠大脑运动皮质区神经元凋亡指数与iNOS阳性神经元百分数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89,P<0.01)。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大脑运动皮质区神经元凋亡增加,其可能与iNOS的表达增加有关。
刘亚东陈学明于振山关骅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元凋亡运动皮质
椎间孔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椎间孔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2年9月~2014年5月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实施诊治的84例椎间孔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实施椎间孔减压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疼痛评分及ODI评分。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为(90.3±25.4)min,住院时间为(9.3±3.4)d,术中出血量为(200.3±20.4)m L,切口疼痛评分为(7.41±1.47)分,术前ODI评分为(31.68±9.26)分,术后ODI评分为(19.44±2.61)分;研究组手术时间为(60.3±15.4)min,住院时间为(4.3±1.4)d,术中出血量为(12.6±5.6)m L,切口疼痛评分为(2.08±1.03)分,术前ODI评分为(29.34±11.56)分,术后ODI评分为(11.05±3.59)分。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疼痛评分和术后ODI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椎间孔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对于脊柱稳定结构所产生的破坏小,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袁鑫王彦辉陈学明于振山崔利宾许崧杰刘亚东祁文龙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疼痛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形成团块样骨水泥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形成团块样骨水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6采用PVP治疗的87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13例术后出现团块样骨水泥(团块样组),662例术后出现非团块样骨水泥(非团块样组)。比较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是否有外伤史、骨折部位、是否合并骨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折形态、骨折程度、是否合并椎体裂隙征、骨水泥注入量方面的差异。结果 87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团块样组与非团块样组在年龄、病程、是否合并骨皮质连续性中断、骨折类型、骨折程度、是否合并椎体裂隙征、骨水泥注入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较长、骨折程度重、合并椎体裂隙征、骨水泥注入量较多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后合并团块样骨水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程较长、骨折程度重、合并椎体裂隙征、骨水泥注入量较多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后出现团块样骨水泥的危险因素。
唐本强陈学明崔利宾王彦辉许崧杰袁鑫刘亚东祁文龙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
初级感觉神经元外周突预损伤促进受损中枢突修复的机制
2015年
目的 通过Microarray技术寻找环磷酸腺苷(cAMP)表达上调的机制.方法 利用Microarray技术和生物信息分析方法,寻找与初级感觉神经元外周突预损伤促进中枢突损伤修复有关的关键微小RNA(miRNA,miR),并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Western blot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反义miRNA寡核苷酸抑制剂和咯利普兰[磷酸二酯酶4A(PDE4A)抑制剂]等技术进行验证.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预损伤组背根神经节cAMP在各时间均有升高,而后索损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损伤组NF-200累计吸光度值(79 473.86 ±2018.15)明显高于后索损伤组(89 623.43±1 984.6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预损伤组和后索损伤组共有681个miRNA发生表达变化,预损伤组miR-139-5p在脊髓后索损伤后4h、3d和7d明显上调,而14 d开始下降.与对照组比较预损伤组各时间点PDE4A 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DE4A蛋白含量在脊髓后索损伤后4h、3d和7d下降.培养基中加入AMO-139抑制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miR-139-5p后PDE4A蛋白含量较未加入AMO-139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高.加入咯利普兰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轴突较空白神经元明显延长,而在加入咯利普兰的同时加入AMO-139则轴突长度与空白神经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级感觉神经元外周突预损伤使miR-139-5p上调,通过抑制PDE4蛋白的表达导致神经元内cAMP含量上升进而促进中枢突损伤修复.
陈学明张衍军赵鹏刘亚东冯世庆
关键词:脊髓损伤微小RNA环磷酸腺苷
JZ052 WALLIS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观察
崧杰陈学明刘亚东崔利宾袁鑫王德成于振山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颈胸髓损伤患者H反射测定值与痉挛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完全性颈胸髓损伤后H反射相关值的变化及其定量评价痉挛的程度。方法对13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和30例脊髓损伤患者(亚急性期18例,慢性期12例)进行两次比目鱼肌H反射测定,两次之间相隔1个月,对患者同时运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分级进行痉挛评估。结果通过比目鱼肌H反射检测,各阶段脊髓损伤患者Hmax/Mmax比、最大H波波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波幅均较健康成人明显减小(P<0.01)。脊髓损伤亚急性期痉挛程度与最大H波波幅、Hmax/Mmax比均呈quadratic关系(P<0.05),慢性期后两者间呈线性关系(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比目鱼肌Hmax/Mmax比与痉挛有密切的关系,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还需要更大样本来证实。
熊国星洪毅张军卫刘亚东陈世铮关骅
关键词:脊髓损伤H反射
miR-20a-3p靶向STAT3调控大鼠脊髓损伤轴突修复
2019年
目的探索Wistar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局部微环境发生改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寻找起关键调控作用的微RNA。方法 15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3)和脊髓损伤组(n=12)。脊髓损伤组根据取材时间分为4 h、3d、7 d、14 d四个组,每组3只。使用Microarray 3.0芯片检测脊髓损伤大鼠损伤局部发生改变的微RNA,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论证发挥关键调控作用的微RNA,进行靶基因预测。运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检测miR-20a-3p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信号传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3表达量,并分析各组中靶蛋白与目标微RNA表达变化趋势相关性。在神经元中抑制关键候选微RNA,并使用免疫荧光观察靶蛋白表达与轴突生长的关系。结果脊髓损伤标本中miR-20a-3p特征性上调明显。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显示,STAT3可为miR-20a-3p的靶基因,与其趋势相反。细胞实验结果显示,miR-20a-3p抑制组与对照组相比轴突延长。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iR-20a-3p抑制组STAT3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论脊髓损伤后miR-20a-3p通过调节其序列互补靶基因STAT3表达量来影响神经元轴突的生长。miR-20a-3p上调导致STAT3下调,抑制miR-20a-3p,可促进神经元轴突的再生。
张衍军王志杰王天仪陈学明崔利宾许崧杰袁鑫刘亚东赵鹏吴启超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元微RNA治疗靶点
腰椎管狭窄症术后D-二聚体动态变化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关系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D-二聚体动态变化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行标准后正中入路减压融合手术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84例,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采集所有患者的静脉血液,离心后取上清液测定其D-二聚体含量,于术后第7天对所有患者进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根据患者的静脉彩超结果是否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将患者分成血栓组(13例)和对照组(271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D-二聚体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血栓均为无症状血栓。在术前和术后的不同时间点内,血栓组血清D-二聚体含量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5%CI为0.77-0.90,D-二聚体诊断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即刻出现下肢深静脉的临界值为0.63μg/m L,灵敏性为92.31%,特异性为68.27%,准确性为72.6%。结论 在术后即刻以0.63μg/m L含量的D-二聚体作为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和诊断手段,其灵敏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均相对较高。
袁鑫王彦辉陈学明于振山崔利宾许崧杰刘亚东祁文龙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D-二聚体下肢深静脉血栓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髓核摘除术后10年以上随诊观察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观察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及影像学改变。方法:1990~1998年我院经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0例,对其中术后10年以上来门诊随访且资料完整的35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10例,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25例。随访内容包括:询问病史、骨科查体、摄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行腰椎MRI检查及ODI评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时5例无腰腿疼痛症状,26例偶有腰痛及下肢酸痛,4例有明显腰腿痛。X线检查手术节段椎间隙变窄22例,占62.9%,手术节段残存活动度5.0°±3.2°,均未显示脊柱不稳定,依据U-CLA标准8例(22.9%)手术节段头侧相邻节段存在退变。MRI检查6例患者原手术节段可见椎间盘突出(占17.1%),其中4例有明显腰腿痛症状;依据改良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头侧椎间盘1~5级27例,6级及以上8例;12例手术节段存在终板信号改变,占34.3%,其中ModicⅠ型4例,Ⅱ型8例。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狭窄与无狭窄患者的OD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术式患者ODI、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和手术节段活动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髓核摘除术后10年以上手术节段能保留一定活动度,无脊柱不稳发生,但手术椎间隙变窄、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较高,其与腰部功能障碍相关。
陈学明刘亚东许崧杰崔利宾朱旭于振山沈秀芝关骅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远期随访
Wallis棘突间动态固定系统的研究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常伴有椎体不稳及显著的下腰痛。目前多应用脊柱融合固定技术重建节段稳定性以缓解下腰痛。随着融合固定技术的发展,融合率得到了提高,但腰痛的缓解却没得到相应的改善。融合固定可使相应脊柱节段的运动功能丧失。
刘亚东陈学明于振山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