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增华

作品数:10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病理
  • 3篇艾滋病
  • 3篇SIV
  • 3篇病毒
  • 2篇移植性
  • 2篇缺陷病
  • 2篇肿瘤
  • 2篇小鼠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免疫缺陷
  • 2篇免疫缺陷病
  • 2篇免疫缺陷病毒
  • 2篇可移植
  • 2篇可移植性
  • 2篇恒河猴
  • 2篇猴免疫缺陷病...
  • 2篇病理学
  • 2篇病理学研究
  • 2篇MA

机构

  • 10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军区

作者

  • 10篇刘增华
  • 9篇刘亚莉
  • 7篇张永蓉
  • 7篇卢耀增
  • 6篇秦川
  • 4篇张呈生
  • 4篇何伏秋
  • 4篇朱华
  • 3篇蔡有余
  • 3篇涂新明
  • 3篇潘勇
  • 2篇佟巍
  • 2篇舒子正
  • 2篇苏树芸
  • 2篇宋怀燕
  • 2篇伍治平
  • 2篇丛喆
  • 2篇施慧君
  • 2篇陈中
  • 2篇魏强

传媒

  • 5篇中国比较医学...
  • 2篇中国实验动物...
  • 2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年份

  • 3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 3篇199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RV-1实验感染猴淋巴结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1995年
实验感染SRV-1的12只恒河猴,通过活检和尸检的淋巴结观察了淋巴结组织病理变化的全过程,淋巴结的病变可分为5个类型:Ⅰ.弥漫增生型;Ⅱ.巨泸泡增生型:Ⅲ.肉瘤样增生型:Ⅵ消型和Ⅴ.淋巴组织耗竭型。随着感染后的不同时间5个类型交错存在和演变。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表明,除1例(89008)外,均显示淋巴结内有SRV-1gp-20抗原的持续存在,最长者达2年。
秦川卢耀增张永蓉张呈生刘增华刘亚莉伍治平舒子正
关键词:恒河猴淋巴结病理形态学艾滋病
中药1号治疗SIVmac感染猴和艾滋病模型猴的观察被引量:8
1995年
中药1号治疗SIVmac感染猴2只,给药6周。结果:治疗组病毒血症在感染后4周消失,对照组病毒血症持续至14周。淋巴结病理组织学显示,治疗组淋巴结滤泡数量较多,淋巴组织修复较好,结构基本保持原来状态。对照组淋巴结滤泡数量减少,并有滤泡耗竭现象。中药1号治疗模型猴2只,给药8周。结果:病毒学检查治疗和不治疗的猴无差异。淋巴结病理组织学表明,治疗猴淋巴结的结构和滤泡有明显修复现象。对照猴淋巴滤泡大量减少,出现滤泡耗竭和纤维化现象,并死亡1只。
卢耀增吴小娴何伏秋徐新明秦川潘勇魏强宋怀燕张永蓉刘增华丛喆佟巍王欣刘亚莉朱华丁小鼎
SIV实验感染猴淋巴结病的免疫病理研究
1994年
活检或尸检SIV实验感染的恒河猴淋巴结38个,观察到SIV感染时淋巴结病的病变过程是淋巴结从增生到萎缩、耗竭的动态变化经过;SIVp27抗原检查显示阳性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吞噬细胞,IgM、IgG和IgA广泛沉着于生发中心及灶性沉着于副皮质区内,66.7%的猴感染后2个月,IgM开始沉着,88.9%的猴在感染后5个月IgG出现,沉着区为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沉着的滤泡出现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普遍增生;CD_4 ̄+、CD_8 ̄+淋巴细胞分析,感染后5个月,CD_8 ̄+淋巴细胞普遍较CD_4 ̄+淋巴细胞数量为多。
张永蓉卢耀增朱华涂新明潘勇何伏秋刘增华王昕丛喆刘亚莉
关键词:淋巴结免疫病理人免疫缺陷病毒猴免疫缺陷病毒SIV
肺炎支原体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PCR技术在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与研究被引量:4
1993年
用人工接种法建立肺炎支原体感染动物模型,模拟人的发病过程,采用动物肺脏和气管做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同时采用PCR技术对动物肺脏和气管标本进行检测,并用探针杂交方法作特异性分析,探讨PCR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从接种动物的肺脏和气管中分离出肺炎支原体,PCR检测与分离培养结果相同。PCR技术简便,快速,无交叉反应,适宜于临床推广使用。
辛德莉李贵张继红孟雁刘艳蒋观成张永蓉刘增华马跃文蔡有余张小为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实验动物模型
猴艾滋病(SAIDS)模型的建立
1991年
用猴逆转D型病毒1型(SRV-1)接种幼龄恒河猴8只,先后出现猴艾滋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免疫学、病毒学和病理学改变.根据猴艾滋病的病程、症状、血液、免疫功能、病毒分离、抗体出现和病变,文献上将猴艾滋病模型分为3个类型,即致死型,迁延型,恢复型.本文根据中和抗体滴度和持续病毒血症增加感染型艾滋病,并将淋巴结活检病变分为五个型,可作为病程预后的观察参考指标.猴艾滋病模型将为进一步研究猴和人艾滋病提供基础.
吴小闲卢耀增涂新明张永蓉阎铭杰秦川何伏秋蒋虹施慧君刘增华刘亚莉时建东张新生许炳权伍治平侃燕萍许建舒子正陈德蕙
34例恒河猴尸检病理分析
1993年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恒河猴已被科学工作者广泛运用,我所从1987年开始饲养繁殖恒河猴,为了解恒河猴疾病死亡原因,本文总结我所34例完整恒河猴尸检病理材料,以便为猴疾病防治提供资料。
张永蓉秦川张呈生林杰刘增华刘亚莉
关键词:恒河猴尸检资料抗酸染色结肠粘膜系膜细胞增生
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猴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0
1994年
应用SIVmac毒株感染中国恒河猴13只,感染剂量为病毒液的10-1~2×10-5;感染食蟹猴4只,感染剂量为10-2。感染后2周出现各种症状和体征如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血象白细胞总数下降,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和中性白细胞。感染后期T4下降,T4、T8比例倒置等。从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血浆分离病毒阳性,血清抗体上升。淋巴结组织切片呈规律性改变,即淋巴滤泡增生-滤泡耗竭-淋巴组织耗竭或逐渐恢复。感染后2.5个月有急性死亡病例,以后呈散在死亡例,尸检还发现机遇性感染如肺寄生虫,肺、肝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卢耀增吴小闲涂新明何伏秋张永蓉苏树芸陈中潘勇宋怀燕施慧君佟巍刘增华刘亚莉朱华丛王欣秦川魏强贾锐胜
关键词:SIV染剂猴免疫缺陷病毒白细胞总数脾肿大急性死亡
计算机图象识别系统在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1995年
为了客观准确地反映病理形态学方面常使用的经验型语言,如:淋巴滤泡生发中心细胞“轻度活跃”、“中度活跃”、“极度活跃”、生发中心免疫复合物“少量沉积”、“中等量沉积”、“大量沉积”等等病理学术语。我们将模糊数学理论引入计算机识别系统。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以求能相对一致地表达这些模糊语言。本文以“猴艾滋病模型建立及中药治疗”研究工作中淋巴结活检病理观察出现的病理现象为例,说明应用本套系统是可以达到上述目的,并可用于检查淋巴结中病毒含量及免疫复合物沉积量。
秦川卢耀增刘士强刘士强刘增华朱华刘亚莉
关键词:病理学
BALB/c小鼠可移植性乳腺癌(MA-901)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组织病理学研究
1991年
该模型用本所发现的BALB/c小鼠自发性乳腺癌作瘤源,同源小鼠作宿主,连续皮下移植传代,目前已达21代。从移植第一代起,即出现自发肺、肝转移,其转移比数为3/3。移植第9代时,曾作连续动态病理切片观察,移植后第11天即可见肺转移,肝转移多发生在20天左右,90天以后肺、肝转移率均高达100%,这在可移植性小鼠肿瘤模型中罕见。晚期亦可见脾、肾转移。该肿瘤以血道转移为主,亦可见淋巴转移。从移植肿瘤后第11天开始,宿主脾脏进行性肿大,形成巨脾症亦是本模型的重要特征之一。
欧阳卓志张呈生王红兵卢耀增蔡有余刘亚莉刘增华李广粹
关键词:小鼠肿瘤移植肿瘤血道转移可移植性病理学研究
BALB/c小鼠可移植性乳腺癌(MA-901)的生长规律及高转移表达
1991年
将1例BALB/c小鼠自发性乳腺癌移植到同品系小鼠皮下获成功并连续鼠间传代21代,共移植小鼠234只,成活率达100%,无自发消退现象。该瘤的移植成功率高,潜伏期短且相对稳定,肿瘤生长迅速,实验周期短;脾脏进行性肿大,脾系数与瘤系数呈明显正相关;有高发的自发性肺转移特点;长期传代维持高转移率不变。该移植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对研究肿瘤转移的机制和宿主与肿瘤的关系有一定意义。
欧阳卓志张呈生王红兵陈中蔡有余苏树芸刘亚莉刘增华李广粹
关键词:BALB/C小鼠乳腺癌肿瘤转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