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康 作品数:42 被引量:350 H指数:13 供职机构: 空军航空气象研究所防雷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水利工程 更多>>
基于FY-4红外资料和光流法的不同空间尺度云团的外推可预报性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为研究云图和不同尺度云团的外推可预报性特征,设计了一种适应于FY-4卫星红外云图(10.8μm)的云检测方法,结合区域识别算法,剥离出不同尺度的云团;使用具有HS全局约束方案的光流法,开展外推敏感试验。对2020年不同月份的12个个例的统计结果表明:对亮温云图进行外推预报时,可用光流信息接近6 h,第0.5、1和6小时亮温均方根误差分别约为4.4、7.1和16.7 K,外推预报准确率随着预报时长的增加呈指数趋势降低。为消除亮温日变化影响,对云检测结果即云团分布进行不同时长的外推预报,统计结果表明:云团位置预报偏差是外推预报在第0~1小时中误差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云团面积和位置的预报偏差是第1~6小时中误差的主要组成。>2000 km、200~2000 km、20~200 km、<20 km等尺度云团的可参考外推时长分别不超过6、1.5、1 h和15 min;外推“所有”尺度云团的预报主要体现了>2000 km尺度云团的外推预报特征;外推预报准确率随着云团空间尺度的减小而降低,这与不同尺度云团的物理属性演变特性、生命史长短等要素密切相关。以上研究结果对红外云图外推预报业务应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史小康 程文聪 张文军 周著华 胡艳冰关键词:光流法 云团 时长 FY-2D红外亮温模拟及对WRF模式云预报误差的响应 被引量:1 2018年 基于WRF和RTTOV模式实现了FY-2D红外模拟亮温图的制作,侧重分析了WRF模式微、宏观云参量模拟误差对FY-2D红外模拟亮温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48h模拟时效内,本文模拟亮温的均方根误差基本上控制在10~27K,好于以往20~40K的研究结果;在0~24h,各通道模拟与观测亮温值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5;相比其他3个通道,水汽通道模拟性能比较稳定,效果最好.4种云微物理方案的模拟结果均显示云区亮温模拟值偏大,云系分布不够饱满,尤其是在台风区;其中THOM方案的模拟效果最好;数值范围253~273K是各方案存在偏差最大的区间.微观方面,THOM方案的雪水物质混合比远大于其他方案,提高云微物理方案中云中固态水的生成效率或保有量是有必要的,但对亮温模拟影响不大.宏观方面,本文云量诊断方案获得云量数值偏小,对高云诊断方案的改进十分必要,选取精准的云量诊断方案更有利于提高模拟精度.研究结果可为预报员研判未来天气提供了一种更直观的参考资料,也可为开展FY-4红外模拟亮温图制作奠定了技术积累. 史小康 李耀东 刘健文 向曦子 刘乐关键词:WRF 云量 MODIS反照率产品在模拟黄河源区陆面过程和降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09年 地表反照率是陆面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其变化直接影响地表能量的收支状况,进而可以影响气温和降水等其它气象要素。本文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通过两组数值模拟试验分别探讨了地表反照率改变在黄河源区不同下垫面情况下潜热、感热的分配关系,详细分析了地表反照率改变对降水变化的影响机制,最后应用EOS/MODIS地表反照率产品替代原模式低时空分辨率的地表反照率。研究结果表明:(1)当地表反照率减少(增加)时,模拟的区域平均地表温度、感热、潜热数值相应增大(减少)。当地表反照率减少0.1时,地表温度上升约1.0K,感热和潜热量增量比约为3∶1。(2)地表反照率改变对降水量变化影响最大的区域是黄河源区下游的草场区域,其次是黄河源头区域,最小的是黄河源区北部的稀疏植被区域。地表反照率通过对大气动力、热力以及水汽条件的影响,使得降水发生的环境改变,主要体现在:当地表反照率减少时,地表气压的减少使得大气低层的辐合气流增强,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发生;2.0m气温的升高增强了大气近地层的热力不稳定度;2.0m比湿的增加表明近地层空气水汽含量增加。(3)与实况对比分析发现,使用卫星遥感产品后在月尺度上能够更准确地模拟降水量的变化过程。 史小康 文军 田辉 王磊 张堂堂 刘蓉 王欣 张静辉关键词:地表反照率 黄河源区 WRF模式 降水 对流温度含义阐释及部分示意图隐含悖论成因分析与预报应用 被引量:12 2014年 分析和预报局地对流时常用到对流温度,对流凝结高度常被用于估计局地对流云的云底高度。对流温度和对流凝结高度用于局地对流分析时存在一定的前提,且其蕴含的物理意义非常丰富。论文剖析了几本较为经典的气象专业书籍中对流温度概念图示,指出其中隐含的悖论。包括与大气稳定度基本常识相悖、违反大气能量学理论、以及与物理量本身含义明显抵触。进一步阐释构图不够严谨、对对流温度含义理解不完全到位是出现这种悖论的根本原因。并构造了物理意义清晰、气象基本理论更为合理的对流温度示意图。利用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夏季对流云的发生频数和生成时间,尝试用对流温度预报局地对流云的生成,用对流凝结高度预报局地对流云云底高度。结果表明,对流温度在局地对流云的预报中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对流凝结高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局地对流云的云底高度。如果将最高温度不低于对流温度1℃作为判定能否产生对流云的一个标准,临界成功指数达到45%。 李耀东 刘健文 吴洪星 史小康区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运行监控软件的技术实现 2014年 针对区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运行监控的基本内容,借助C#编程语言及SSH、FTP协议的库函数,给出了简单实现对区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运行监控的技术方法。通过开发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区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运行监控软件,可直观地获得运行监控结果,并且能够方便、快捷地对预报系统进行维护。 史小康 黄兵 谭永强 胡容关键词:监控软件 SSH协议 下载及裁剪美国GFS全球数值天气预报资料的方法 被引量:1 2021年 针对当前下载美国GFS全球数值天气预报资料速度较慢和文件所需存储空间较大的问题,文章提出初步解决方法,即借助腾讯云计算服务器实现数据的稳定、快速下载;同时介绍了grib2文件格式和WRF模式背景场变量;实现了数据下载脚本、基于python、ecCodes和pygrib软件对grib2格式文件的读写和区域裁剪,减少了无用变量,缩小了文件大小,并可给WRF模式提供背景场。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为业务应用提供了参考。 史小康 程文聪 忤建勋 李森关键词:GFS PYTHON 裁剪 FY-2E卫星资料在基于LAPS的台风三维云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4年 LAPS(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采用物理初值化与三维变分约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融合多源观测资料,发挥各种资料的优势,分析得到较为客观的三维云场,并可改善数值模式初始场。将FY-2E卫星可见光反照率和红外亮温资料引入LAPS,针对2014年6月登陆我国的台风"海贝思",设计不同水平分辨率的同化试验,研究台风三维云结构和初始场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1)LAPS云分析中引入卫星可见光反照率资料之后,总云量有显著的调整,能够较清晰地分辨出台风眼区、云墙和螺旋云带,卫星红外亮温资料在云顶高度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高分辨率的云分析结果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出台风结构和强对流区域。2)LAPS物理初值化技术将卫星资料中的云结构和微物理信息添加到初始场中,一定程度上调整了数值模式初始场中垂直速度、云水、云冰和水汽场等变量的分布,提高了模式初值质量,对模拟和预报台风系统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韩成鸣 李耀东 史小康关键词:卫星资料 LAPS 台风 云分析 东北区域农业生产对地面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015年 为深入研究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的气候效应,基于具有较高精度的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ODIS)土地利用及地面温度数据,在月、季、年等时间尺度上分析了我国东北区域耕地与草地的温度差异,以弥补基于常规站点观测资料的相关研究在空间分辨率、资料代表性等方面的不足。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在月尺度上,农业生产对地面温度的影响显著,耕地区域白天(13:30)温度相对草地偏低,7~9月偏差较大,偏差幅度为-3.9℃,夜间温度偏差相对较小;在季尺度上,冬季耕地与草地温度差异较小,且在不同时次的变化不大,在其他季节,白天(10:30,13:30)草地温度明显偏高,其中夏季的偏差幅度最大;在年尺度上,耕地与草地NDVI差值与二者地面温度的差值具有负相关性,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39。 刘向培 佟晓辉 史小康 杨剑刃 顾锦容关键词:农业生产 地面温度 主动微波遥感黄河上游玛曲地区夏季土壤水分 被引量:15 2011年 利用ENVISAT-1/ASAR的VV极化主动微波资料,基于裸土表层微波后向散射GOM物理模型,并利用“水一云”模型处理植被层对土壤表层微波后向散射的影响,遥感估算了夏季黄河上游玛曲地区土壤水分空间分布。通过地面观测网的同步观测资料验证,卫星遥感的土壤体积水分含量和地面测值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0.02m^3/m^3,决定系数R^2〉0.86,表明所用方法适于黄河上游区域。从遥感结果来看,夏季玛曲地区土壤水分平均值约0.40m^3/m^3,说明该区是黄河重要的水源区;但该区域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分布受地形影响明显,平坦区域土壤水分的空间相关距离大于2000nl,而山地区域的土壤水分空间相关距离较小,为500~1000m。 田辉 文军 史小康 王欣 刘蓉 张静辉 吕少宁关键词:夏季 土壤水分 物理初值化与短时强对流降水数值模拟研究 物理初值化和变分同化方法一样,是一种处理观测量与模式变量间非线性或非直接关系,而使非常规观测资料在数值预报系统中得以应用的方法。与变分同化相比,物理初值化基本上是在一定的物理框架内进行,不会导致计算量的大幅度增长,ADA... 李耀东 暴冬玲 史小康关键词:雷达系统 卫星资料 强对流降水 数值模拟 ARPS模式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