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东
- 作品数:67 被引量:704H指数:14
- 供职机构:空军航空气象研究所防雷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对流温度在北京夏季局地热力对流云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0年
- 利用北京近郊地区南苑机场1990-2000年6-8月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夏季对流云出现日数、出现时间、云底高、生命史等基本特征;利用北京站1995-2000年6-8月常规探空资料,分析了北京夏季对流温度和对流凝结高度的特征,尝试用对流温度预报对流云的出现,用对流凝结高度预报对流云的云高。结果表明:对流温度在局地热力对流云的预报中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对流凝结高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流云的云高。有对流云时,对流温度与实测温度之差在4℃以内的,占对流云总数的80%。在对流温度与实测温度之差≤4℃的有对流云日内,对流凝结高度与实测对流云云高之差90%以上都是在1200m以内,500m以内的也达到了53%。
- 吴洪星李耀东王慧娟刘伟超
- 一次导致空难事故的下击暴流的天气分析和数值模拟
- 下击暴流是危害飞行安全的一种重要天气现象.为了深刻了解下击暴流发生发展的热力条件、环流背景和演变特点,本文对一次发生下击暴流的大气热力和动力条件进行了较全面的计算和分析,同时利用ARPS模式成功地模拟了本次下击暴流的基本...
- 李耀东秦丽
- 关键词:下击暴流数值模拟大气热力
- 文献传递
- 建立在数值预报系统上的航空气象要素预报试验被引量:11
- 1997年
- 文章介绍了建立在数值预报基础上的航空气象要素(颠簸、积冰和云等)预报技术,给出了预报颠簸强度的晴空湍流指数和预报积冰的积冰强度和积冰严重性指数,并利用预报模式进行了模式成云预报和云区诊断分析,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模拟及预报试验结果.
- 李耀东金维明王炳仁王洪芳刘健文
- 关键词:气象要素预报
- 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海地区降水性质的变化被引量:14
- 2010年
- 利用1998—2006年共9年4—6月的TRMM卫星2A25资料,选取南海中北部地区(110~120°E,10~20°N)为关键区域,分别对比分析了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海地区降水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⑴南海夏季风爆发后,对流和层云的降水比面积均有明显增加,且层云的降水比面积增加幅度更大。夏季风爆发后的对流降水比降水量减小,而层云降水比降水量增加。⑵南海夏季风爆发后,强降水所占的比重比爆发前有所增加,而弱降水所占比重减小。⑶南海夏季风的爆发使南海地区降水场的水平分布发生变化,降水中心发生偏移。⑷夏季风爆发后,南海地区降水的垂直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降水率随高度的变化率加大,释放出更多的潜热,并通过正反馈机制使得对流降水变得更加深厚,层云降水的冻结层高度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 宋明坤李耀东胡亮
- 关键词:TRMM卫星降水特性
- 东亚热带季风与副热带季风降水特征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8
- 2010年
- 东亚季风既包含热带季风又包含副热带季风,他们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我国大范围旱涝灾害。东亚热带季风和东亚副热带季风作为两种性质不同的季风,其形成原因及其主要天气系统截然不同,对应的热带季风降水和副热带季风降水在结构、性质上自然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简要回顾我国气象学家在东亚热带季风降水及东亚副热带季风降水方面的研究成果,概述最近关于东亚副热带季风研究的热点问题,引证了利用星载测雨雷达对南海地区降水性质的部分研究结果,并对进一步利用星载测雨雷达资料开展季风及其降水研究进行了展望。
- 胡亮李耀东何金海
- 关键词:气候学降水特征季风
- 多普勒雷达资料在中尺度模式中的应用
- 本文利用非静力ARPS中尺度数值模式,对发生在天津地区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探讨了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改进模式初始场,提高中尺度数值预报水平的可能性。对比试验表明,在模式初始场中引入雷达反射率和径向风资料...
- 暴冬玲李耀东
- 关键词:多普勒雷达资料中尺度模式初始场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东亚热带与副热带季风区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季节变化特征对比分析研究
- 利用10年的TRMM卫星2A25资料,本文对东亚热带和副热带季风区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热带和副热带季风区降水性质的差异,并结合IPCC第四次报告中24个模式的20c3m模拟资料,对现有模...
- 胡亮李耀东杨松邓涤菲
- 关键词:热带季风副热带季风对流降水层云降水
- 文献传递
- 对流温度含义阐释及部分示意图隐含悖论成因分析与预报应用被引量:12
- 2014年
- 分析和预报局地对流时常用到对流温度,对流凝结高度常被用于估计局地对流云的云底高度。对流温度和对流凝结高度用于局地对流分析时存在一定的前提,且其蕴含的物理意义非常丰富。论文剖析了几本较为经典的气象专业书籍中对流温度概念图示,指出其中隐含的悖论。包括与大气稳定度基本常识相悖、违反大气能量学理论、以及与物理量本身含义明显抵触。进一步阐释构图不够严谨、对对流温度含义理解不完全到位是出现这种悖论的根本原因。并构造了物理意义清晰、气象基本理论更为合理的对流温度示意图。利用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夏季对流云的发生频数和生成时间,尝试用对流温度预报局地对流云的生成,用对流凝结高度预报局地对流云云底高度。结果表明,对流温度在局地对流云的预报中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对流凝结高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局地对流云的云底高度。如果将最高温度不低于对流温度1℃作为判定能否产生对流云的一个标准,临界成功指数达到45%。
- 李耀东刘健文吴洪星史小康
- 南海地区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 利用1998-2006年共9年的TRMM卫星2A25资料,将南海地区(100-120°E,0-20°N)划分为三个特征区域,研究了各区域对流降水、层云降水及总降水的日变化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海西北部中南半岛地区...
- 宋明坤胡亮李耀东
- 关键词:降水日变化对流降水层云降水
- 文献传递
- 利用TRMM降水资料对华南和长江流域夏季天气尺度波的对比分析被引量:8
- 2007年
- 利用1998~2003年共6a的TRMM 3B42降水资料,采用一种新的三维波谱分析方法,对中国华南地区和长江流域夏季的天气尺度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地区存在明显的向西传播的天气尺度波,波数主要集中在9~21,频率范围为:-0.22^-0.12d-1;而长江流域主要是向东传播的天气尺度波,其波数也集中在9~21,频率范围为:0.20~0.29d-1.通过对这两种天气尺度波波能的经向和纬向分布、波动随季节的强弱变化的对比分析得出,夏季华南地区天气尺度波是由西太平洋热带辐合带波动的北移引起的,而长江流域的天气尺度波则是由西风气流中高原小槽东移所造成的.
- 付容胡亮谷国军李耀东
- 关键词:TRMM天气尺度波长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