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立新

作品数:52 被引量:15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环流
  • 6篇海洋观测
  • 6篇浮标
  • 5篇大洋
  • 5篇北太平洋
  • 4篇对虾
  • 4篇湍流
  • 4篇气候
  • 3篇水下
  • 3篇强国
  • 3篇热带
  • 3篇纬度
  • 3篇海底
  • 3篇海洋环流
  • 3篇海洋强国
  • 3篇变暖
  • 2篇等密度面
  • 2篇地球
  • 2篇调理电路
  • 2篇动力过程

机构

  • 5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空间机电...
  • 1篇南昌航空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国家自然科学...
  • 1篇威斯康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国家卫星海洋...
  • 1篇全国人民代表...
  • 1篇伊利诺伊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科学院空...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51篇吴立新
  • 15篇陈朝晖
  • 6篇吴立新
  • 6篇马昕
  • 4篇李三忠
  • 4篇索艳慧
  • 4篇魏兆强
  • 3篇荆钊
  • 3篇王向东
  • 3篇杨华
  • 3篇宋大雷
  • 2篇连琏
  • 2篇陈戈
  • 2篇李春
  • 2篇杨杰
  • 2篇马浩
  • 2篇王伟成
  • 2篇王启
  • 2篇林霄沛
  • 2篇董双林

传媒

  • 4篇科学通报
  • 4篇地学前缘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科学中国人
  • 2篇声学学报
  • 2篇中国基础科学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知识就是力量
  • 1篇大自然
  • 1篇海洋世界
  • 1篇中国科技奖励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遥感学报
  • 1篇前瞻科技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1
  • 1篇1996
  • 2篇1992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空间”视角看海洋科学综合发展新趋势被引量:10
2018年
不仅是海洋科学,空间在地球科学(地学)的研究体系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其既可作为研究对象,也可作为分析手段.空间的概念并不起源于地学,哲学、物理学和社会学等均按照自身的学科特点对空间进行了定义,以致其内涵呈现出百家争鸣之态.
冷疏影朱晟君李薇吴立新
关键词:海洋科学地球科学社会学物理学地学
低纬度西边界环流系统对暖池低频变异的关键调控过程
吴立新
该课题围绕预定科学目标,紧扣低纬度西边界环流系统如何影响暖池的低频变异及气候这一核心问题,以西太平洋暖池季节-年际时间尺度上热力收支平衡、低纬度西边界环流系统对暖池热力充放过程的调控机理以及暖池热力充放过程的气候效应为三...
关键词:
关键词:环流系统季风
海洋在亚洲夏季风对全球变暖响应中的作用(英文)被引量:2
2009年
前人的模式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之后亚洲夏季风降水和环流的改变存在着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本文利用最新的IPCC-AR4模式模拟资料和FOAM模式来研究亚洲夏季风对全球增暖的响应机制。大多数IPCC-AR4模式以及FOAM模式重现了亚洲夏季风降雨与环流变化的自相矛盾性。利用FOAM模式,本文通过系统改变海洋增暖信号来理解海洋变暖在季风响应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亚洲夏季风降雨和环流对全球变暖的不同响应主要是由于印度洋的变暖加强了中上层大气的变暖(从而降低了经向的热梯度)和水汽输送。全球增暖导致海陆温差的增大使得大气对流中心北移从而减弱了北印度洋的底层大气季风风速。这些敏感性实验还表明了太平洋的变暖增强了亚洲夏季风环流但减少了降雨量,从而削弱了印度洋增暖对亚洲夏季风的颖响。模式研究还表明了海洋的增暖能够增强亚洲夏季风自身的内在变率。
吴立新孟素婧刘征宇
关键词:全球变暖
一种带有测量海水流速功能的天线结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测量海水流速功能的天线结构,包括天线和海流计,天线和海流计一起集成在中心连杆上,海流计设置于中心连杆的上部,天线设置于中心连杆的顶端,中心连杆的底端与水下移动平台连接,中心连杆的内部中空,形成线路通道...
宋大雷陈朝晖吴立新杨华王向东郑金明
文献传递
一种智能自主组网的海洋观测浮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自主组网的海洋观测浮标,涉及到海洋浮标领域,包括浮标本体、安装于所述浮标本体上的智能自主组网模块和锚重块,所述锚重块的底部设置有空心插定柱,所述空心插定柱的周侧外壁上均匀安装有多个防脱凸板,所述锚重块...
马昕陈朝晖任国庆魏兆强吴立新
文献传递
声音
2018年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氛围愈加浓烈。但也应该看到,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有的大企业动力不足,小企业能力不够,粗放型发展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传统型发展又难以为继。面对严峻的形势,必须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倒逼企业创新,真正确立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市场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让小微企业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力军,进而形成大的产业联盟。
刘嘉麒罗俊罗俊周忠和
关键词:声音环境污染经济转型
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走向深蓝需要"透明海洋"被引量:1
2017年
我们也要意识到,与远洋深海相关的重要资源能源、环境效应和生命过程问题已成为海洋科技研究的新焦点。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发展与远洋深海相关的海洋科技,这是未来的大趋势。
吴立新
关键词:海洋强国海洋科技生命过程深海相远洋
深海大洋能量传递的过程与机制及其对大气动力过程影响
吴立新王伟林霄沛甘波澜陈朝晖
深海大洋不同尺度运动过程之间的能量传递不仅为深海大洋热量输送提供重要通道,也对地球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水循环有重要调控作用。已有研究虽然在海洋能量传递的某些具体过程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缺乏对整个深海能量传递及输运机制...
关键词:
关键词:深海大洋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科技被引量:3
2018年
海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思想。他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海洋科技。海洋科技涵盖牵涉的领域众多,需要把气候、环境、资源等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把近海和远洋深海统筹起来考虑。
吴立新
关键词:海洋科技海洋强国
解读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浅谈Klaus Hasselmann的科学贡献被引量:1
2022年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对理解复杂物理系统作出突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其中包括两位气象学家,分别是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气象研究所的Klaus Hasselmann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Syukuro Manabe[1].主要是为了表彰他们对模拟地球气候、定量气候变率和准确预测全球变暖而做出的突出贡献.这是气象学家历史上首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也是自1995年气象学家因臭氧空洞的发现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之后,时隔26年再次斩获诺贝尔科学类奖项.
宋丰飞吴立新
关键词:诺贝尔物理学奖气象学家臭氧空洞地球气候普朗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