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纯斌

作品数:7 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腹腔
  • 3篇麻醉
  • 3篇腹腔镜
  • 2篇镇痛
  • 2篇术后
  • 2篇术后镇痛
  • 2篇全麻
  • 2篇全身麻醉
  • 1篇胆囊
  • 1篇地佐辛
  • 1篇心血管应激
  • 1篇心血管应激反...
  • 1篇血气
  • 1篇应激反应
  • 1篇用药
  • 1篇用药时间
  • 1篇神经丛
  • 1篇神经丛阻滞
  • 1篇时间用药
  • 1篇手术

机构

  • 7篇陕西省安康市...
  • 2篇陕西省安康市...

作者

  • 7篇吴纯斌
  • 4篇马玉林
  • 2篇温习兵

传媒

  • 3篇海南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地佐辛不同时间用药对全身麻醉苏醒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地佐辛术中给药用于术后镇痛时,观察其不同时间用药对全身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ASAⅠ~Ⅱ级患者60例,根据地佐辛在术中的使用情况,随机分为三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毕前60 min用药组(A组),术毕前20 min用药组(B组),对照组不给于地佐辛(C组)。记录术后苏醒时间、拔管后5 min的疼痛VAS评分和改良OAA/S评分。结果:三组在术后的VAS评分上,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B组评分低(P<0.01);在苏醒时间、拔管后的改良OAA/S评分上,A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C组在手术结束后较快苏醒(P<0.01),并且改良OAA/S评分较高(P<0.01)。结论:地佐辛在术毕前20 min用药会导致苏醒时间延长,苏醒质量降低,地佐辛术中给药用于术后镇痛时,建议在手术结束前60 min左右用药。
马玉林夏继林吴纯斌
关键词:地佐辛术后镇痛
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比较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两种通气方式在全麻腹腔镜下胆囊手术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差异。方法选择我院择期全麻下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65例,按照入院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喉罩组为置入SLIPA喉罩,气管插管组为插入气管导管,比较两组置罩管(罩)前后以及拔管(罩)前后HR和MAP变化以及波动幅度。结果两组置罩(管)前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置/拔罩前后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组置/拔管前后HR、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置/拔罩前后HR、MAP波幅变化显著低于气管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IPA喉罩在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机体应激反应轻,心率、血压波动幅度小,可望成为具有心血管基础疾病患者麻醉气道管理的一个新的选择。
吴纯斌马玉林
关键词:SLIPA喉罩气管插管心血管应激反应
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8
2017年
目的研究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胃癌患者,均采取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2组麻醉前后的免疫功能,以及CO2气腹前后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术毕2组的NK、CD3+、CD4+和CD4+/CD8+水平均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且对照组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术后72 h 2组的免疫功能指标均较术毕时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气腹前后的血气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气腹后p H值明显降低(P<0.05),CO2分压、碱剩余和CO_2总量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气腹后的血气分析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较全凭静脉麻醉,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患者术中血气分析指标平稳。
马玉林吴纯斌
关键词:静吸复合麻醉全凭静脉麻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血气免疫功能
套囊和无套囊气管导管在小儿全麻拔管期的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比较采用套囊或无套囊气管导管的两组全麻小儿在拔管期呛咳的发生率和拔管前后SpO2的变化。方法择期唇裂修补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无套囊气管导管组(A组)和套囊气管导管组(B组),两组患儿均实施静脉全麻,插无套囊导管时导管大小以15~20cmH2O气道压有轻度漏气为宜,插套囊导管时采用最小漏气充气技术,记录重复插管的例数,观察拔管期呛咳的发生率和拔管前后SpO2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体质量、手术时间及带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重复插管率低(P<0.05);拔管时呛咳发生率高(P<0.01);拔管后SpO2的下降幅度较大(P<0.01),表现为一过性,多发生在拔管后的2min内,发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6岁以下的患儿,套囊气管导管在全麻拔管期对气道的刺激较大,建议使用无套囊气管导管。
马玉林吴纯斌
关键词:小儿全麻拔管期呛咳SPO2
羟考酮和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对患者咳嗽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究羟考酮和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诱导中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呼吸循环参数稳定性及咳嗽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择期行全麻手术的184例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及羟考酮组,每组92例,分别在麻醉诱导时给予芬太尼及羟考酮。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及血氧饱和度(SaO2)、通气量(MV)、呼吸频率(RR)等呼吸功能参数,比较呛咳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芬太尼组及羟考酮组患者咳嗽发生率分别为30.43%、9.7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入室前(T0)比较,麻醉诱导后1 min(T1)MAP、HR升高(P<0.05),MV、RR降低(P<0.05),芬太尼组升高或降低幅度更大(P<0.05);与芬太尼组比较,羟考酮组患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用于全麻诱导中可避免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对于维持术中血液动力学波动、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具有一定效果。
吴纯斌温习兵夏季林黄国平
关键词:羟考酮芬太尼全身麻醉诱导咳嗽
氯诺昔康和曲马多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和曲马多在妇科腹腔镜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曲马多组;B组为氯诺昔康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吸复合全麻。两组患者均于手术结束前约30min静注曲马多(A组)2mg/kg、氯诺昔康(B组)0.3mg/kg,分别记录患者清醒后10min、lh、5h、10h、24hVAS评分以及各种副作用。结果两组均达到了较满意的镇痛效果,但A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副作用较明显。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后采用静注曲马多、氯诺昔康在术后可达到较好的镇痛效果。
吴纯斌
关键词:氯诺昔康曲马多妇科腹腔镜术镇痛
CT、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的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CT、超声引导下进行腹腔神经丛阻滞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上腹部顽固性癌痛患者41例,收集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引导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超声引导组(n=18)及CT引导组(n=23),比较两组患者止痛效果、成功率、阻滞剂分布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引导组患者治疗后24h、治疗后30d治愈率分别为66.66%、55.55%,超声引导组患者治疗后24h、治疗后30d有效率分别为100.00%、88.88%;CT引导组患者治疗后24h、治疗后30d治愈率分别为73.91%、56.52%,CT引导组患者治疗后24h、治疗后30d有效率分别为100.00%、86.95%。两组方式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止痛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超声引导组腹腔神经丛阻滞止痛成功率为94.44%(17/18),术后均进行较大范围的CT扫描,17例患者中16例患者阻滞剂分布情况良好,双侧阻滞剂能汇合包绕腹主动脉,均匀分布于腹膜后间隙,1例患者因局部占位、分布情况不理想。CT引导组腹腔神经丛阻滞止痛成功率为100.00%(23/23),23例患者阻滞剂分布情况良好;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CT、超声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临床止痛效果相当,但CT应用范围更广,可直观评估阻滞剂术中、术后分布情况。
吴纯斌温习兵
关键词:CT腹腔神经丛阻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