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玉林

作品数:16 被引量:153H指数:6
供职机构: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麻醉
  • 5篇镇痛
  • 4篇术后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胆囊
  • 3篇硬膜
  • 3篇硬膜外
  • 3篇罗哌卡因
  • 2篇电切
  • 2篇电切术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患者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全凭静脉麻醉
  • 2篇全身麻醉
  • 2篇静脉

机构

  • 16篇陕西省安康市...
  • 3篇陕西省安康市...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16篇马玉林
  • 5篇石磊
  • 4篇吴纯斌
  • 2篇罗会林
  • 2篇周伟
  • 2篇李彦平
  • 1篇薛荣亮
  • 1篇覃涛
  • 1篇吴刚
  • 1篇张旭
  • 1篇王建
  • 1篇姜蓉
  • 1篇李玲

传媒

  • 5篇海南医学
  • 2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河北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套囊和无套囊气管导管在小儿全麻拔管期的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比较采用套囊或无套囊气管导管的两组全麻小儿在拔管期呛咳的发生率和拔管前后SpO2的变化。方法择期唇裂修补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无套囊气管导管组(A组)和套囊气管导管组(B组),两组患儿均实施静脉全麻,插无套囊导管时导管大小以15~20cmH2O气道压有轻度漏气为宜,插套囊导管时采用最小漏气充气技术,记录重复插管的例数,观察拔管期呛咳的发生率和拔管前后SpO2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体质量、手术时间及带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重复插管率低(P<0.05);拔管时呛咳发生率高(P<0.01);拔管后SpO2的下降幅度较大(P<0.01),表现为一过性,多发生在拔管后的2min内,发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6岁以下的患儿,套囊气管导管在全麻拔管期对气道的刺激较大,建议使用无套囊气管导管。
马玉林吴纯斌
关键词:小儿全麻拔管期呛咳SPO2
两种麻醉方式对糖尿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浆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价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糖尿病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糖尿病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观察不同时间点患者MAP、HR,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浆中TNF-α、IL-6水平。结果:B组患者MAP、HR较A组稳定,且TNF-α、IL-6释放水平较A组低(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是糖尿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理想的麻醉方式。
罗会林马玉林
关键词:静吸复合麻醉血流动力学
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产科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4μg/ml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后要求硬膜外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50例(n=50):A组选择0.119%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4μg/ml芬太尼;B组选择0.150%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4μg/ml芬太尼;C组选择选择0.179%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4μg/ml芬太尼;D组选择0.238%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4μg/ml芬太尼,各组于手术结束前5min经硬膜外导管注入2%的利多卡因3ml作为试验量,观察5min无异常后连接电子输注泵,设定负荷量6ml,背景输注5ml/h,单次追加2ml/次,锁定时间20min,最大剂量10ml/h,观察术后4h、8h、12h、24h、36h时疼痛评分(静息时切口痛、宫缩痛、运动时切口疼痛)和对应点时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评分,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监测生命特征,结束时统计患者总体满意度。结果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四组患者静息时切口痛和宫缩痛的镇痛效果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患者运动时镇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运动时镇痛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D组运动时镇痛效果好,但与ABC组比较,术后6-32h下肢运动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运动阻滞,患者满意度不高。结论 0.150%-0.179%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4μg/ml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安全有效,患者满意度高。
夏继林马玉林周伟周耀超王建
关键词:甲磺酸罗哌卡因产科自控镇痛
地佐辛不同时间用药对全身麻醉苏醒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地佐辛术中给药用于术后镇痛时,观察其不同时间用药对全身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ASAⅠ~Ⅱ级患者60例,根据地佐辛在术中的使用情况,随机分为三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毕前60 min用药组(A组),术毕前20 min用药组(B组),对照组不给于地佐辛(C组)。记录术后苏醒时间、拔管后5 min的疼痛VAS评分和改良OAA/S评分。结果:三组在术后的VAS评分上,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B组评分低(P<0.01);在苏醒时间、拔管后的改良OAA/S评分上,A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C组在手术结束后较快苏醒(P<0.01),并且改良OAA/S评分较高(P<0.01)。结论:地佐辛在术毕前20 min用药会导致苏醒时间延长,苏醒质量降低,地佐辛术中给药用于术后镇痛时,建议在手术结束前60 min左右用药。
马玉林夏继林吴纯斌
关键词:地佐辛术后镇痛
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比较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两种通气方式在全麻腹腔镜下胆囊手术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差异。方法选择我院择期全麻下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65例,按照入院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喉罩组为置入SLIPA喉罩,气管插管组为插入气管导管,比较两组置罩管(罩)前后以及拔管(罩)前后HR和MAP变化以及波动幅度。结果两组置罩(管)前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置/拔罩前后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组置/拔管前后HR、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置/拔罩前后HR、MAP波幅变化显著低于气管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IPA喉罩在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机体应激反应轻,心率、血压波动幅度小,可望成为具有心血管基础疾病患者麻醉气道管理的一个新的选择。
吴纯斌马玉林
关键词:SLIPA喉罩气管插管心血管应激反应
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8
2017年
目的研究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胃癌患者,均采取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2组麻醉前后的免疫功能,以及CO2气腹前后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术毕2组的NK、CD3+、CD4+和CD4+/CD8+水平均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且对照组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术后72 h 2组的免疫功能指标均较术毕时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气腹前后的血气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气腹后p H值明显降低(P<0.05),CO2分压、碱剩余和CO_2总量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气腹后的血气分析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较全凭静脉麻醉,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患者术中血气分析指标平稳。
马玉林吴纯斌
关键词:静吸复合麻醉全凭静脉麻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血气免疫功能
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用于膀胱侧壁肿瘤电切术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膀胱肿瘤临床比较常见,其中,肿瘤位置较为表浅者以电切术为主要治疗手段。如何对患者进行麻醉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1]。我们通过对38例膀胱侧壁肿瘤患者实施电切术治疗取得不错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罗会林马玉林
关键词: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膀胱肿瘤电切术
盐酸纳布啡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胆囊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的影响被引量:41
2022年
目的研究盐酸纳布啡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胆囊手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至2021年9月期间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8例行腹腔镜胆囊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右美托咪定镇痛,研究组患者术后采用盐酸纳布啡联合右美托咪定镇痛。在术后2 h及术后24 h,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6.23±12.54)min,(58.21±13.1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98±1.02)min、(8.92±1.06)min、(6.32±1.0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62±0.95)min、(14.23±2.31)min、(9.36±1.4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两组患者的HR、DBP、S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HR、SBP、DBP较术后2 h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HR、SBP、DBP分别为(76.28±4.92)min/次、(121.23±7.63)mmHg、(66.29±10.24)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2.26±8.62)min/次、(128.26±11.32)mmHg、(70.43±10.1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术后2 h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3±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2±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Ramsay评分较术后2 h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Ramsay评分为(3.6±0.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1±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石磊马玉林方圆周银芳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术血流动力学
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拟行THA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内侧入路FICB,B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外侧入路FICB。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苏室停留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48 h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舒芬太尼使用量、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阻滞指标(穿刺注药时间、置管时间、导管重新固定例数、置管深度)、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C反应蛋白(CRP)]、手术前后疼痛介质指标[血清P物质(SP)、神经肽Y(NPY)、前列腺素E2(PGE2)及5-羟色胺(5-HT)]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后48 h的VAS评分为(2.43±0.45)分,明显低于B组的(3.48±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苏室停留时间、术后拔管时间、舒芬太尼使用量、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患者的导管重新固定例数占比为5.00%,明显少于B组的25.00%,置管时间为(63.29±8.36)s,明显短于B组的(155.40±9.25)s,置管深度为(11.13±1.27)cm,明显大于B组的(7.09±1.18)c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穿刺注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A组患者的NE、CRP、Cor水平分别为(236.16±16.33)pg/mL、(7.18±0.64)mg/L、(193.62±24.19)pg/mL,明显低于B组的(289.29±27.12)pg/mL、(12.40±1.41)mg/L、(235.39±26.31)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A组患者的NPY、SP、PGE2、5-HT水平分别为(68.68±7.51)pg/mL、(72.14±8.38)pg/mL、(28.99±5.32)ng/mL、(0.64±0.14)μmol/L,明显低于B组的(81.29±8.45)pg/mL、(95.68±
李彦平方圆张旭马玉林石磊
关键词:内侧入路外侧入路镇痛效果
罗哌卡因复合右旋美托咪啶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复合右旋美托咪啶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50例无产科及硬膜外阻滞禁忌证的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罗哌卡因组(R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R+S组)和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嘧啶组(R+D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3组分别单次给予0.1%罗哌卡因、0.1%罗哌卡因与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0.1%罗哌卡因与0.5μg/ml右旋美托咪啶混合液10~15ml。背景剂量5ml/h,PCA量6ml,锁定时间20min。观察各组产妇生命体征、产程、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产后不良反应。结果:3组产妇心率、平均动脉压麻醉30min(Tb)与麻醉前(Ta)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监测值仍在正常范围内;且所有产妇呼吸、产程、产后出血、Bromage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在潜伏期后2h(T1)、活跃期后1h(T2)、第二产程后1h(T3)VAS评分比潜伏期麻醉前(T0),均明显下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组VAS评分明显高于R+S组和R+D组(P〈0.05),R+S组和R+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恶心及皮肤瘙痒发生率,R+S组明显高于R组及R+D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0.1%罗哌卡因复合0.5μg/ml右旋美托咪啶比复合0.5μg/ml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时镇痛效果更好,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且副作用少。
赵侠勇王晓娟薛荣亮吴刚马玉林覃涛
关键词:分娩镇痛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