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死亡率
  • 3篇死因
  • 2篇影响因素
  • 2篇肿瘤
  • 2篇减寿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肿瘤
  • 2篇病毒
  • 1篇带病毒率
  • 1篇碘盐
  • 1篇碘盐监测
  • 1篇毒率
  • 1篇性别
  • 1篇性别差异
  • 1篇盐类
  • 1篇肾综合征
  • 1篇生存率
  • 1篇寿命损失分析
  • 1篇鼠密度
  • 1篇数据收集

机构

  • 9篇南充市疾病预...
  • 3篇川北医学院
  • 1篇西藏大学
  • 1篇南充市中心医...
  • 1篇广安市疾病预...
  • 1篇医学情报研究...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吴鹏
  • 5篇杨千三
  • 4篇邹雪平
  • 3篇黄顺和
  • 3篇刘乔虹
  • 2篇罗俊毅
  • 2篇张芹
  • 2篇田洪瑞
  • 2篇吴涛
  • 1篇谭代林
  • 1篇罗成远
  • 1篇张宗辉
  • 1篇蒋北平
  • 1篇孙青松
  • 1篇赵凤
  • 1篇蒲晓蓉
  • 1篇张军

传媒

  • 3篇预防医学情报...
  • 3篇职业卫生与病...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2008—2020年南充市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了解2008—2020年南充市艾滋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08—2020年南充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基本信息和治疗信息,比较不同治疗时间患者CD4^(+) T淋巴细胞和病毒载量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评价免疫恢复、病毒抑制效果及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结果 纳入4 430例研究对象,截至观察终点,排除失访、死亡和转出患者,CD4^(+) T淋巴细胞恢复成功比例为35.11%,其中基线CD4^(+) T淋巴细胞0~199.99个/μl、200~349.99个/μl和350~499.99个/μl的患者CD4^(+) T淋巴细胞恢复成功的比例分别为17.71%、40.01%和58.99%;基线CD4^(+) 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治疗后成功恢复的比例越高、所需时间越短;治疗6、12、24、36和48个月后,病毒抑制成功比例分别为82.02%、82.37%、83.77%、85.94%和87.27%;开始治疗时的年龄、婚姻状况、确证到开始治疗时间、CD_(4)恢复情况对病毒学效果有影响。结论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对于患者降低病毒载量、恢复和重建免疫系统均有积极效果,坚持早发现、早治疗、规范治疗是抗病毒治疗成功的核心,应高度关注中老年群体、离异、丧偶或分居等重点人群的治疗依从性教育。
吴鹏张芹吴涛兰洪兵车双双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1961-2010年南充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
2012年
目的探索南充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规律与特征,为其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1961-2010年疫情资料,分析人群血清学和宿主动物监测结果。结果 1961-2010年全市HFRS平均发病率为3.92/10万,病死率为4.09%,1976-1995年为发病的高峰期,呈现5月~7月和10月~翌年1月2个发病高峰,主要发病地区为3个市辖区和相邻的蓬安县,发病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共捕鼠9种6 881只,总鼠密度10.80%,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四川短尾鼩和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鼠肺HFRS抗原阳性率为4.75%,带病毒鼠主要为黑线姬鼠(8.75%)和褐家鼠(4.30%),HFRS发病与总鼠密度、野外黑线姬鼠密度及居民区内褐家鼠密度相关。结论南充市属姬鼠型为主的混合HFRS疫区,发病呈高度散发和相对集中的流行特点。黑线姬鼠与褐家鼠是南充市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及传染源,应综合预防,加强监测。
张宗辉罗俊毅吴鹏田洪瑞蒋北平黄顺和罗成远
关键词:HFRS鼠密度
脑卒中风险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联合暴露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南充市顺庆区40岁及以上人群为研究对象,统一使用国家卫计委制定的《脑卒中发病风险筛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符合纳入资料完整的人群共5 241人,男性2 124人,平均年龄64.6±9.3岁;女性3 117人,平均年龄61.7±9.3岁。男性脑卒中危险因素联合暴露数目多于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人群的脑力劳动者危险等级均高于体力劳动者(男性OR=1.28;女性OR=1.43)。男性人群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罹患脑卒中的风险较高(初中OR=1.71,中专/高中OR=2.01,大专及以上OR=1.54)。女性人群中,50岁以上人群罹患脑卒中的风险较高(50~59岁OR=1.75,60~69岁OR=2.44,≥70岁OR=1.94)。结论脑卒中危险因素联合暴露水平男性高于女性,患病风险男性高于女性;男性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联合暴露水平受文化程度影响较大,女性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联合暴露水平受年龄影响较大,应根据不同性别人群特征开展针对性干预。
刘乔虹杨千三刁琴琴邹雪平吴鹏
关键词:脑卒中性别影响因素
2015年南充市死因监测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及减寿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2015年死亡监测资料显示,恶性肿瘤是导致南充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南充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和寿命损失情况,收集2015年南充市死因监测地区恶性肿瘤死亡数据,对死亡率及潜在减寿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肿瘤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不同性别和年龄作为分层标准,应用Excel 2007、SPSS 13.0软件测算2015年南充市居民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率和潜在减寿年数,分析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南充市死因监测点2015年总死亡人数13578人,其中恶性肿瘤死亡人数为4134人,粗死亡率为214.76/10万(占全部死因的30.45%),标化死亡率为178.89/10万,死亡率居前5位恶性肿瘤分别为食管癌、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和肛门癌。南充市2015年居民全死因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为69185.50人年,其中恶性肿瘤PYLL为24958.50人年(占全死因的36.07%)南充市2015年居民恶性肿瘤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APYLL)为11.08年,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ork 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WPYLL)为16439.50人年,平均工作损失年数(average work 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AWPYLL)为10.72年。结论南充市恶性肿瘤呈高发状态,其中肝癌、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和肛门癌等肿瘤是严重危害当地居民的恶性肿瘤,同时宫颈癌和乳腺癌对女性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
潘秋予田小兵吴鹏张成杨千三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
1995-2019年南充市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南充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1995-2019年现住址为南充市的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利用寿命表计算生存率,运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4 863例HIV/AIDS患者观察期内平均生存时间(3.02±2.77)年,估计最大生存时间平均为(12.98±0.14)年,1、5、10和1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74%、85.12%、77.99%和77.0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死亡风险高于女性;文化程度越高死亡风险越低;同性传播、其他途径感染者死亡风险均低于异性传播;AIDS患者死亡风险是HIV感染者的4.519倍;CD4细胞计数水平<350个/mm^(3)死亡风险是≥350个/mm^(3)的2.593倍;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死亡风险是治疗者的13.743倍。结论应进一步加强男性、低文化水平者的HIV抗体检测、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教育,加大异性传播途径的防控力度,切实提高抗病毒治疗覆盖率和有效率,遏制或延缓HIV感染者转为AIDS患者,延长HIV/AIDS患者生存时间。
吴鹏张芹兰洪兵吴涛车双双
关键词:HIV/AIDS患者生存率影响因素
2015-2017年四川省南充市死因监测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寿命损失分析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分析2015-2017年四川省南充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寿命、工作损失情况,为恶性肿瘤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获取南充市死因监测地区2015-01-01-2017-12-31死因报告资料,测算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潜在减寿年数(AP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P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率(SPYLLR)、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PYLL)、平均潜在工作损失年数(AWPYLL)、标化潜在工作损失年数(SWPYLL)、标化潜在工作损失年数率(SWPYLLR)。结果2015-2017年南充市死因监测地区累计人口6036920人,报告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累计11941例,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97.80/10万和141.78/10万。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除女性特有恶性肿瘤外,男性均高于女性。死亡率前5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食管癌、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80.72%。PYLL为72348.50人年,APYLL为11.14年,SPYLL为62442.30人年,SPYLLR为1.14%,WPYLL为43445.00人年,AWPYLL为9.75年.SWPYLL为39349.63人年,SWPYLLR为0.76%。结论食管癌、肺癌、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严重影响南充市居民健康,应采取针对性的有效防治措施。
潘秋予刘宇丹杨千三杨帆邹雪平吴鹏田小兵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潜在工作损失年数
2015年四川省阆中市居民主要死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分析四川省阆中市居民主要死因及特征,为制定阆中市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死因监测系统及全人群死因漏报调查,收集阆中市2015年全人群死亡资料,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死因分类,计算居民主要死因的死亡率、构成比、减寿率等。结果 2015年阆中市居民总死亡率670.78/10万,标化死亡率508.92/10万;男性死亡率768.79/10万,女性死亡率568.01/10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人群前五位死因是恶性肿瘤、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减寿率居前5位的死因是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不同年龄组死因构成不同。结论阆中市居民主要死因是慢性病,死亡年龄集中在60岁之后,应根据不同疾病谱及年龄组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杨千三刘乔虹吴鹏黄顺和邹雪平张军曾海
关键词:死因死亡率
2005-2013年四川省南充市碘盐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南充市在2005-2013年开展了居民食用碘盐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罗俊毅孙青松田洪瑞吴鹏赵凤
关键词:盐类数据收集
南充市健康巡讲的做法和主要经验探讨
2017年
目的总结南充市开展健康巡讲活动的主要经验和体会,打造健康巡讲活动品牌,建立健康巡讲活动的长效机制。方法对2014年原南充市卫生局(现南充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前期组织开展健康巡讲"七进"活动(进学校、进医院、进单位、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进行回顾总结,系统归纳。结果争取政府专项经费支持,市卫生局出台专门文件,聘请巡讲专家,打造南充市健康巡讲品牌;每次巡讲活动开始前要了解巡讲对象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准备巡讲内容;巡讲过程采取教学互动、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提高听众参与的积极性;课程结束后,组织对活动效果进行问卷评估,以便更好地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巡讲效果。通过开展健康巡讲活动,巡讲对象的健康知识普遍得到提高,赢得社会各界对此项工作的普遍赞誉。结论健康巡讲是推动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的一种有效形式,总结经验做法对持续改进巡讲工作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杨千三邹雪平吴鹏刘乔虹蒲晓蓉谭代林黄顺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