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鹿宾

作品数:26 被引量:92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0篇金属学及工艺
  • 15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23篇贝氏体
  • 20篇贝氏体钢
  • 13篇低碳贝氏体
  • 12篇低碳贝氏体钢
  • 6篇低碳钢
  • 6篇碳钢
  • 6篇SI-MN
  • 5篇MO
  • 4篇学成
  • 3篇稳定性
  • 3篇化学成分
  • 3篇奥氏体
  • 3篇残余奥氏体
  • 2篇韧化
  • 2篇强韧化
  • 2篇强韧化机理
  • 2篇热影响区
  • 2篇粒状
  • 2篇粒状贝氏体
  • 2篇粒状组织

机构

  • 25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南昌航空大学
  • 2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包头钢铁学院
  • 1篇上海材料研究...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6篇周鹿宾
  • 10篇康沫狂
  • 5篇张明星
  • 5篇张蓉
  • 3篇陈大明
  • 3篇刘晓
  • 2篇魏秋明
  • 2篇孟祥康
  • 2篇周贤良
  • 2篇刘小文
  • 2篇赵洁
  • 1篇赵洁
  • 1篇郑文龙
  • 1篇孙萍
  • 1篇刘晓

传媒

  • 3篇钢铁
  • 3篇兵器材料科学...
  • 2篇焊接学报
  • 2篇金属学报
  • 2篇金属热处理
  • 2篇特殊钢
  • 2篇西北五省区第...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理化检验(物...
  • 1篇包头钢铁学院...
  • 1篇机械科学与技...
  • 1篇江西冶金
  • 1篇上海钢研
  • 1篇第六届全国断...
  • 1篇第三届中国青...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年份

  • 2篇1996
  • 2篇1994
  • 5篇1993
  • 2篇1992
  • 9篇1991
  • 3篇1990
  • 3篇198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碳贝氏体钢的摩擦焊接性被引量:1
1996年
试验研究了低碳贝茵体钢0.17C-1.72Mn-1.12Cr-0.52Mo的焊接工艺参数及热处理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变形量为1.0mm,焊接接头采用910℃正火,350℃回火,可得到良好的组织和性能。
刘小文周鹿宾
关键词:机械性能贝氏体钢
一种新型含硅低碳贝氏体钢的成分、组织和性能被引量:4
1993年
以硅锰作为主加元素,对低碳贝氏体钢进行合金化。采用逐步回归法得出了常规性能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式,定量地指出了合金元素对性能的影响。该钢空冷后的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和准贝氏体(即在铁素体板条间存在稳定的残余奥氏体膜或M—A岛),与粒状组织相比,具有较高的强韧性。试验和试生产表明,用该钢制成的大截面零件(φ200×900mn),经锻造后在空气中冷却即可获得良好的强韧性,且在较宽的冷速范围内性能稳定,是一种生产工艺简便、可以代替调质钢、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钢种。
周贤良周鹿宾康沫狂
关键词:贝氏体钢低碳钢化学成分
非调质钢和贝氏体钢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被引量:20
1993年
非调质钢与贝氏体钢均属于新型的机械结构用钢,其共同优点在于简化生产工艺,取消淬火回火工序,减少矫形工作量,从而达到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的目的.同时,这两类钢还具有很好的使用性能,如强韧性、抗疲劳和耐磨性能.与调质合金钢相比,还具有节约合金元素的优点.近年来,这两类新型结构钢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得到很大的发展,国家已决定将其列入重点推广应用项目.一。
周鹿宾
关键词:非调质钢贝氏体钢
一种超高强度贝氏体钢的研制被引量:11
1994年
设计了一种具有优良综合力学性能的中碳Si-Mn-Mo系超高强度贝氏体钢。给出了成分-性能关系,测定了CCT图,考察了低温回火对性能的影响。组织分析表明,该钢在轧态下是一类以无碳化物的特殊贝氏体-准贝氏体为主的组织,此种组织的获得是设计钢种具有超高强度及良好韧塑性配合的主要成因。
刘晓孟祥康陈大明周鹿宾康沫狂
关键词:贝氏体钢高强度钢
含硅贝氏体钢的残余奥氏体稳定性及其影响被引量:1
1991年
周鹿宾赵捷张蓉
关键词:含硅贝氏体钢残余奥氏体稳定性
回火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研究了Si—Mn—Mo低碳贝氏体钢在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该钢奥氏体化空冷后获得的粒状贝氏体组织,经300℃回火后具有良好的强韧配合,而在400℃~500℃回火时出现明显的回火脆性。通过研究回火后的组织转变及残余奥氏作热稳定性、机械稳定性的变化,探讨了粒状贝氏体韧化及脆化机理。提出了适于该钢的最佳回火工艺。
周鹿宾赵洁张蓉王瑞清雷经义
关键词:回火贝氏体
新型超高强度(Ⅴ级)建筑钢筋用钢的成分及组织设计
刘晓孟祥康周鹿宾
关键词:超高强度钢钢筋化学成分金相组织性能分析
高强高韧低碳贝氏体钢的化学成份与力学性能关系研究被引量:3
1991年
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化学成份对低碳贝氏体钢力学性能影响的规律,建立了在不同冷却速度下化学成份与力学性能间的经验方程。对硅在钢中的作用做了研究,结果表明,低碳贝氏体钢的强度和夏氏冲击功均随硅含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变化,在某一硅量下两者同时达到最大。t_v=70min和200min时,强度和韧性达最大的硅含量为1.99%;t_v=8min时,强度和韧性最大时的硅含量为1.62%。
张明星康沫狂周鹿宾
关键词:贝氏体钢力学性能低碳钢
Si-Mn—Mo系低碳贝氏体钢焊接热影响区过热带的组织分析被引量:2
1989年
本文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机及光学和电子金相(TEM)研究了一种低碳Si-Mn-Mo系贝氏体钢焊接热影响区(HAZ)过热带的组织,主要分析了其贝氏体组织形态。证明该钢模拟HAZ过热带不出现典型的中温转变组织,其上贝氏体、下贝氏体都是铁素体板条内或条间的残余奥氏体为特征的准上贝氏体或准下贝氏体;并探讨了这种准贝氏体组织的形成机制。
魏秋明周鹿宾
关键词:低碳钢热影响区HAZ
显微组织对低碳贝氏体钢腐蚀疲劳性能的影响
1991年
研究了经不同温度回火低碳贝氏体钢在3.5%NaCl水溶液中的腐蚀疲劳行为。结果表明:该钢经300℃回火后,可以提高抗腐蚀疲劳能力。
张蓉周鹿宾郑文龙华惠中
关键词:贝氏体低碳钢显微组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