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明星

作品数:22 被引量:154H指数:8
供职机构:包头钢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金属学及工艺
  • 1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16篇贝氏体
  • 9篇贝氏体钢
  • 7篇低碳贝氏体
  • 6篇韧化
  • 6篇强韧化
  • 5篇低碳贝氏体钢
  • 5篇马氏体
  • 5篇奥氏体
  • 4篇低碳钢
  • 4篇韧性
  • 4篇碳钢
  • 4篇强韧性
  • 4篇粒状
  • 4篇粒状贝氏体
  • 4篇合金
  • 4篇合金钢
  • 4篇30CRMN...
  • 3篇学成
  • 3篇粒状组织
  • 3篇机械稳定性

机构

  • 20篇西北工业大学
  • 9篇包头钢铁学院
  • 5篇内蒙古科技大...
  • 2篇西北大学

作者

  • 22篇张明星
  • 14篇康沫狂
  • 5篇周鹿宾
  • 4篇胡光立
  • 2篇王军
  • 2篇郭振琪
  • 1篇郭长庆
  • 1篇王贵
  • 1篇陈大明
  • 1篇刘晓
  • 1篇郭宗林

传媒

  • 4篇金属热处理
  • 3篇包头钢铁学院...
  • 2篇钢铁
  • 2篇金属学报
  • 2篇兵器材料科学...
  • 1篇钢铁研究学报
  • 1篇理化检验(物...
  • 1篇航空学报
  • 1篇物理测试
  • 1篇材料工程
  • 1篇金属热处理学...
  • 1篇第三届中国青...
  • 1篇中国航空学会...

年份

  • 1篇1995
  • 5篇1993
  • 8篇1992
  • 3篇1991
  • 3篇1990
  • 2篇198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强高韧低碳贝氏体钢的化学成份与力学性能关系研究被引量:3
1991年
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化学成份对低碳贝氏体钢力学性能影响的规律,建立了在不同冷却速度下化学成份与力学性能间的经验方程。对硅在钢中的作用做了研究,结果表明,低碳贝氏体钢的强度和夏氏冲击功均随硅含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变化,在某一硅量下两者同时达到最大。t_v=70min和200min时,强度和韧性达最大的硅含量为1.99%;t_v=8min时,强度和韧性最大时的硅含量为1.62%。
张明星康沫狂周鹿宾
关键词:贝氏体钢力学性能低碳钢
Si-Mn-Mo系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7
1995年
研究了新型高碳Si-Mn-Mo系贝氏体钢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该钢空冷条件下得到贝氏体、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的复相组织。其中包括板条马氏体和孪晶马氏体,而贝氏体为变态下贝氏体组织。试验用钢空冷后经250~300℃回火可获得较高的强度、硬度及良好的塑韧性配合。超过300℃回火,强度、硬度明显降低且有回火脆性出现。
王贵郭长庆张明星
关键词:回火脆性贝氏体钢
粒状贝氏体和粒状组织强韧化机制的研究被引量:21
1993年
M-A岛以双相强化方式可有效地提高粒状组织的强度;而对粒状贝氏体起主要作用的是碳的固溶强化和板条亚晶强化,这是造成粒状贝氏体强度高于粒状组织的主要原因。粒状组织的韧性来源于由铁素体断裂强度所决定的裂纹形成功,但粒状贝氏体的韧性主要部分是裂纹扩展功,铁素体板条亚晶及机械稳定性较高的残余奥氏体对此起主要韧化作用。
张明星康沫狂
关键词:粒状贝氏体强韧化固溶强化奥氏体机械稳定性
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淬火钢中马氏体含碳量的方法探讨被引量:1
1992年
郭振琪张明星康沫狂
关键词:马氏体含碳量X射线衍射仪
高强高韧低碳贝氏体钢的化学成份与力学性能关系研究
张明星康沫狂周鹿宾
关键词:贝氏体钢力学性质低碳钢
残余奥氏体及其机械稳定性与钢强韧性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钢中残余奥氏体发生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的百分量与拉伸应变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用直线斜率的倒数Ks值可表示残余奥氏体机械稳定性的大小。提高钢中残余奥氏体量及其机械稳定性是改善钢强韧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残余奥氏体发生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吸收能量是提高钢韧性的主要原因。在低碳贝氏体钢中,以M—A岛形式存在的残余奥氏体因受岛中马氏体的强化作用使屈服强度保持较高水平,而残余奥氏体在拉伸的均匀塑性变形阶段因应变诱发相变形成的马氏体使钢的抗拉强度提高。
张明星康沫狂
关键词:残余奥氏体机械稳定性强韧性
硅在低碳合金钢中作用的研究(Ⅰ)——硅对过冷奥氏体转变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5
1992年
针对一种低碳Si-Mn-Mo系贝氏体钢,研究了Si含量对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动力学曲线的影响,并用渗碳法测定了不同含Si量的钢中碳原子在奥氏体中扩散能力的大小。结果表明:(1)提高Si含量,钢的高温先共析铁素体析出C曲线左移,而中温转变(包括粒状贝氏体和粒状组织)C曲线右移;(2)在高温区,因Si可提高碳的活度从而增加碳原子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系数。在中温区,因Si可增加Fe原子的结合力而可提高碳原子扩散的激活能,从而可减小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系数。本文中对上述结果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
张明星王军康沫狂
关键词:CCT曲线贝氏体钢
粒状贝氏体中残余奥氏体机械稳定性与强韧性关系被引量:15
1993年
钢中残余奥氏体发生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的百分量与拉伸应变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用其斜率的倒数 K。值可表示残余奥氏体机械稳定性的大小。本文研究了残余奥氏体的强韧化机理。残余奥氏体发生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吸收能量是提高钢冲击韧性的主要原因。在低碳贝氏体钢中,增加以 M-A 岛形式存在的残余奥氏体的数量及其机械稳定性,可使 M-A 岛的体积分数增多,强度增加,从而提高了钢的强度。
张明星康沫狂
关键词:残余奥氏体机械稳定性强韧性
低碳贝氏体钢的强韧化机理研究
张明星
关键词:贝氏体钢强韧化低碳贝氏体钢
低、中碳合金钢中的马氏体与贝氏体形态被引量:1
1993年
低、中碳合金钢中的马氏体除局部区域因成分偏析呈孪晶亚结构外,主要是位错亚结构的板条马氏体。低碳合金钢的中温转变组织主要有兰类,即粒状组织、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其中上贝氏体又分为粒状贝氏体、准上贝氏体和典型上贝氏体;下贝氏体又有准下贝氏体、变态下贝氏体和典型下贝氏体。中碳合金钢的中温转变组织只有上、下贝氏体。其中上贝氏体又分为准上贝氏体和典型上贝氏体,而下贝氏体则包括准下贝氏体、变态下贝氏和典型下贝氏体。
张明星康沫狂
关键词:合金钢马氏体贝氏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