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奇

作品数:31 被引量:75H指数:6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重点实验室基金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核科学技术
  • 10篇动力工程及工...
  • 9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9篇两相流
  • 10篇探针
  • 10篇光学探针
  • 8篇过冷沸腾
  • 7篇流型
  • 4篇截面
  • 3篇流道
  • 3篇反应堆
  • 2篇压降
  • 2篇热工水力
  • 2篇细颗粒
  • 2篇两相流流型
  • 2篇径向
  • 2篇空泡份额
  • 2篇分布参数
  • 2篇棒束
  • 1篇低压
  • 1篇低质量流速
  • 1篇电加热
  • 1篇定位格架

机构

  • 26篇中国核动力研...
  • 22篇清华大学
  • 1篇哈尔滨锅炉厂...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0篇孙奇
  • 18篇杨瑞昌
  • 17篇赵华
  • 6篇郗昭
  • 6篇陈军
  • 6篇蒋序伦
  • 5篇吴小航
  • 5篇王小军
  • 2篇黄彦平
  • 2篇陈炳德
  • 2篇胡军
  • 1篇洪钢
  • 1篇何军山
  • 1篇吴晓航
  • 1篇姚强
  • 1篇覃世伟
  • 1篇李水清
  • 1篇张红岩

传媒

  • 11篇核动力工程
  • 3篇核科学与工程
  • 2篇热能动力工程
  • 2篇化工学报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核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锅炉技术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中国核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9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入口过冷度工况沸腾流道内真实含汽率理论计算
掌握沸腾流道内真实含汽率计算方法对于预测受热工况下两相流动相分布特性极为重要.本文基于沸腾流道内热平衡微分方程,通过相应的理论推导,建立了一个高入口过冷度工况沸腾流道内真实含汽率的计算模型,模型中同时给出了饱和沸腾起始点...
孙奇杨瑞昌郗昭赵华陈军
关键词:两相流
文献传递
高温环境细颗粒惯性撞击沉积实验研究
细颗粒的沉积不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基础物理现象,而且在诸多涉及到多相流的工程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近年来由于人们不断寻求发展更先进的技术,不断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因此一些工程应用的环境逐渐向高温高压的条件发展。在这样严苛...
孙奇
关键词:细颗粒高温粘附
文献传递
低流速过冷沸腾压降实验与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在中压强迫循环工况下开展了低流速过冷沸腾压降实验,实验中同时对过冷沸腾空泡率进行了测量。基于得到的实验数据,对低流速过冷沸腾压降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过冷沸腾工况下的流动压降与重力压降亦即空泡率密切相关,选用合理的空泡率计算模型对于低流速过冷沸腾压降的准确计算极为重要。由于目前普遍采用的Saha模型、Levy模型难以得出准确的低流速过冷沸腾真实含汽率与空泡率预测结果,应用于低流速过冷沸腾压降计算时会产生较大偏差。笔者提出的真实含汽率模型和净蒸汽产生点(NVG)空泡率模型可用于蒸汽-水强迫循环低流速过冷沸腾压降计算。通过本文研究,最终得出蒸汽-水强迫循环低流速过冷沸腾压降的推荐计算方法。
孙奇赵华郗昭王小军蒋序伦杨瑞昌
关键词:过冷沸腾压降计算方法
过冷沸腾蒸汽-水两相流真实含汽率模型被引量:2
2004年
过冷沸腾蒸汽水两相流相分布特性计算对核反应堆的热工设计与安全分析非常重要。该研究建立了计算过冷沸腾真实含汽率的非线性热平衡微分方程;基于在过冷沸腾起始点和饱和沸腾起始点分别存在2个拐点的特点,提出了高、低入口过冷度工况下沸腾流道内真实含汽率计算模型,模型中同时给出了饱和沸腾起始点的计算公式。根据该模型获得真实含汽率后可采用漂移流模型得出真实空泡率。在较大的压力、质量流速和热流密度工况范围内的该模型计算结果与现有的大量蒸汽水空泡率实验数据一致性较好。
孙奇杨瑞昌覃世伟赵华
关键词:过冷沸腾
高入口过冷度工况沸腾流道内真实含汽率理论计算被引量:1
2003年
掌握沸腾流道内真实含汽率的计算方法对于受热工况下两相流动相分布特性的预测极为重要。本文基于沸腾流道内热平衡微分方程,通过相应的理论推导,建立了一个高入口过冷度工况沸腾流道内真实含汽率的计算模型,模型中同时给出了饱和沸腾起始点的计算公式。将模型计算结果与现有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获得满意的预测结果。
孙奇杨瑞昌郗昭赵华陈军
关键词:两相流
垂直上升管内两相流空泡份额径向分布被引量:13
2000年
对于两相流空泡份额分布的实验研究,通常只能在有限工况下进行,而对其基本现象的描述也仅局限于特定的实验工况。为此,本文总结分析了以往一些研究者的实验结果,对圆管内垂直上升两相流空泡份额的径向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描述。根据这些结果,进一步分析得出了典型的垂直上升流中空泡份额径向分布曲线与流型的对应关系,通过与已有实验结果的比较,说明该对应关系无论从实验结果还是机理解释上都是可信的。
孙奇吴晓航陈军赵华
关键词:两相流空泡份额流型
低流速净蒸汽产生点模型预测过冷沸腾空泡率被引量:7
2004年
空泡率是汽液两相流动的基本参数之一,而已有过冷沸腾空泡率计算方法研究以高质量流速为主,且大量文献报道现有空泡率模型难以适用于低流速过冷沸腾工况。本文基于低流速过冷沸腾净蒸汽产生点(NVG)理论模型,进一步建立了计算过冷沸腾空泡率的分布拟合模型。在较宽广的压力、质量流速、热流密度和流道尺寸范围内将模型计算结果与现有空泡率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低流速工况下该模型与实验数据符合良好,表明该模型可适用于低流速过冷沸腾工况。
孙奇杨瑞昌
关键词:两相流过冷沸腾NVG
棒束临界热流密度流体模化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在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重点实验室氟里昂热工实验装置上进行了CHF实验 ,实验段为9 5×1 0mm元件管组成的 4× 4棒束 ,并对其开展了 4× 4棒束CHF流体模化研究。在压力 1 5 9~ 2 73MPa、质量流速 4 88~ 2 0 80kg (m2 ·s)、临界含汽率 -0 2 0~ 0 3 0的工况范围内 ,采集了 1 70个 4× 4棒束CHF实验数据 ,并与压力 9 9~ 1 6 2MPa、质量流速 2 74~ 1 4 73kg (m2 ·s)、临界含汽率 -0 2 0~0 3 4工况范围内 ,以水为工质相同棒束实验段内的 2 0 6个棒束CHF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发现Ahmad补偿失真模型、张振杰模型和Stevens Kirby模型在上述工况范围内不再适用于棒束CHF的模化 ,这些模型的预测偏差均大于 2 0 %以上 ,而且棒束CHF模化的流量模化因子k明显地受压力、质量流量和入口含汽率的影响。据此提出适用于上述工况范围内 4× 4棒束CHF模化的流量模化因子k的关系式 ,其CHF预测偏差在± 1 5 %以内 ,均方根误差为 7 0 5 %。
陈军吴小航孙奇
关键词:临界热流密度氟里昂棒束反应堆
细颗粒撞击效率和粘附特性的机理研究
传统的惯性撞击器广泛应用于细颗粒物的采样和粒径分布测量。本文基于惯性撞击原理,研发了一套用于测量细颗粒物的撞击和粘附特性的高温撞击器实验系统。首先,开展了高温撞击器的流场理论计算,获得了斯托克斯数和撞击效率的关联曲线。进...
孙奇李水清姚强
关键词:颗粒物
核释热瞬态特性模拟初探被引量:2
2000年
在利用热工水力台架进行反应堆热工水力研究时 ,一般采用电加热代替核释热。由于反应堆本身存在温度效应、空泡效应等内部反馈 ,因此用电加热代替核释热时 ,还应能模拟这种内部反馈。本文分析了各种内部反馈的不同影响 ,提出了模拟的重点 。
吴小航陈军孙奇赵华
关键词:电加热瞬态模拟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