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继民

作品数:31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儒道
  • 8篇儒道互补
  • 6篇庄子
  • 5篇哲学
  • 4篇中国哲学
  • 4篇关系式
  • 3篇秩序
  • 3篇儒家
  • 3篇文化
  • 3篇伦理
  • 2篇道家
  • 2篇社会
  • 2篇社会批判
  • 2篇天人合一
  • 2篇仁义
  • 2篇自然主义
  • 2篇文明
  • 2篇相对主义
  • 2篇逻辑
  • 2篇冯友兰

机构

  • 28篇河南省社会科...
  • 2篇河南省社科院
  • 1篇安徽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郑州轻工业学...
  • 1篇马里兰大学
  • 1篇河南行政学院

作者

  • 31篇安继民
  • 1篇于省宽
  • 1篇慧超
  • 1篇钱耕森
  • 1篇高秀昌
  • 1篇杨翰卿
  • 1篇张静

传媒

  • 15篇中州学刊
  • 6篇商丘师范学院...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寻根
  • 1篇学习论坛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焦作师范高等...
  • 1篇中原文化研究
  • 1篇中国儒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2篇1997
  • 1篇199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道家为根柢的儒道互补——冯友兰新理学的哲学归属被引量:1
2003年
本文从哲学本体论视角立论 ,试图证明冯友兰新理学的哲学性质在本土化意义上置根于道家 ,冯氏不是新儒家 ,而是新道家 ;但同时承认 ,就文化意义上 ,说冯友兰是新儒家可以成立。就“道统”意义而言 ,中国人追求真理的传统是一个儒道互补的动态平衡过程。冯友兰作为一代宗师 ,他为种族生存权和文化合法性奋斗终身 ,因此 ,他的“接着讲”决不仅仅是接着哪一家来讲 ,虽说他的新理学之根柢确在道家。
安继民
关键词:新道家新儒家儒道互补冯友兰
家庭和家庭价值观被引量:1
2020年
本文作为《反对个人主义:儒家对道德、政治、家庭和宗教根基的反思》的第七章,认为古老的中国儒家的家庭价值观,可以是反对从古希腊、古罗马到欧洲中世纪、欧美近现代,作为世俗生活理论基础的个人主义观念的重要参照。只有且必须以某种方式生活于家庭中的人,既非功利性亦非道义论的,却可以同时既是功利性的又是道义论的;既非孤立个人亦非仅是关系性角色,却既是个体人又是关系人,二者兼而有之。既此且彼,难分彼此,才是人的真相。只有通过家庭生活,人作为不同人生阶段扮演的不同角色,才能让男女老少所有人,通过协商协调,以应对微妙的生活事务。家庭作为社会基底性的社会单元和机构,它将自然而然地在父子互动中,使人类文明世代相传,保持文化的基本稳定。这种家庭中人际关系的稳定性,是人类现代化过程走到今天,在突破个人主义价值偏颇后面对的重要价值选项。译者认为,这种东西方互补诠释的思想进路,作为作者晚年的封笔之论,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创新历史,造福子孙后代,将产生久远的影响。
安继民
关键词:儒家家庭价值角色伦理
崔学成立的特点、条件和意义
2012年
崔大华先生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在道家和儒家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其列入人民出版社"哲学史家文库"的三部大著《庄学研究》(1992年)、《儒学引论》(2001年)和《儒学的现代命运》(2012年),在海内外学术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庆贺崔大华先生《儒学的现代命运》一书出版,深入研究和总结他的学术思想,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于2012年10月14日上午举办了"《儒学的现代命运》出版暨崔大华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中共河南省委党校、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40多人出席了会议。研讨会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道兴主持。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喻新安首先致辞,对"《儒学的现代命运》出版暨崔大华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崔大华先生的学术风范和学术业绩给予高度评价。崔大华先生在致辞中对各方面对他学术事业的支持表示感谢。研讨会上,专家学者踊跃发言,对崔大华先生新出版的《儒学的现代命运》以及他的《儒学引论》、《庄学研究》、《庄子歧解》、《南宋陆学》等著作所包含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深入研讨,充分肯定了崔大华先生对中国哲学史研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并对他30多年来所取得的辉煌的学术成就表示热烈的祝贺。会议开得很成功,特选出其中几篇发言稿刊登于此,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安继民
关键词:中国哲学史庄学研究现代命运学术成就著述陆学
秩序与自由:儒道互补的一个向度
2005年
本文从一个直观的想法出发,即古今中外任何文明都禁止胡作非为,任何文化都管不住胡思乱想,“胡说八道”即言论自由有其区域和时代的相对性;试图开发出中国传统中儒家宗法主义秩序和道家自然主义自由的功能性资源,以便推动秩序与自由向它的现代形态,即法治和民主的中国特色转化。
安继民
儒道家/乡信念的社会学基础——丧服单元理想模型的“三位一体”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对丧服单元理想模型的分析,可以揭示其生活-生产-祭祀的三位一体性,并可以此支撑国人的家/乡信念。宗亲血缘/姻亲地缘作为儒道互补的社会结构基础,全幅面满足国人的传统物质-精神生活。在当代经济学、法学和宗教性问题上,她依凭以人为本的坚实生活基础、深厚的文化积淀,通过大一统价值共识,将可以支撑现代化的成功转型。
安继民
关键词:儒道互补
企业文化建设的伦理学思考
2003年
我国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着信用危机。以诚信为基石、以对话为形式的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五种效果,即发现问题、理顺情绪、调动潜能、营造氛围、树立形象;遵循四项原则,即以人为本原则、义利统一原则、程序决策原则和理性竞争原则。应发掘我国传统的诚信资源,进行对话式现代性转化,迎接入世的挑战和机遇。
安继民于省宽
关键词:企业文化伦理学信用危机诚信
从乙丁制到昭穆制:儒道互补的历史渊源被引量:1
2009年
殷商乙丁制是地缘共生的两个血缘族群轮流执政的政权继承方式,具体是"兄终弟及"和"舅死甥继"两种继位方式;西周时期改为单亲男系的"父死子继",乙丁制却以昭穆庙制的方式延续下来,为后世儒家造成解释上的困难。道家老子思想的历史源头在殷商,儒家孔子思想的历史源头在西周。通过从血缘继替和地缘共生角度对儒道历史渊源的考察,可以厘清儒道两家在重血缘和重地缘上的纠葛。
安继民
从儒道互补看一重化生活世界的人本价值——兼论中西碰撞中的思想传承与革新
2012年
儒家强调以礼制情,道家强调的则是以理化情。情/理的悖论必须通过一生修养过程才能获得某种动态的平衡性,这是中华人本主义价值多元的基础。强调关系人的是儒家的仁道,强调个体人的是道家的德道。儒家强调群体,道家强调个体。中国哲学强调人在对自我心性修养的工夫历练中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即成为什么;西方哲学则强调人作为"类"与自然、与他人、与自身的外在知识。后者是在理性框架内对人的认识性描述,前者则在儒家亲在/道家缘在的框架内对人的自我实现过程及方法的探究。从这一根本性差异出发,我们试图以中国一重化生活世界与西方一神教商业文明展开对话:(一)时间自然性与空间自然性的差异;(二)生活世界价值优先与形上存在知识至上的差异;(三)易学阴阳思想方法与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差异。新时期以来,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支撑着和谐社会的构建。易学主干儒道主体的文化传统秩序优先原则与自然性自由形成相对稳定的张力结构。立足于这一结构和当代实际的整体态势,人本主义在学理上表现为三种价值向度:(一)回归生活的基本价值(二)和谐润德的现实向度(三)确立信念的终极价值。
安继民张静
关键词:个体人关系人一神教农耕
人类起源问题的逻辑究问:问题的提出被引量:1
2015年
人类起源问题与宇宙起源、物质结构相并列,被誉为科学前沿的三大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在这些问题上的努力,与从进化论及其相关自然科学展开的研究不同,我们这里所尝试运用的西方文化所擅长的形式逻辑A=A思维方式、中国文化所擅长的《易》学阴阳最简关系式P/Q思想方法,总体上属于一种逻辑学性质的考察。逻辑考察是科学考察的思维训练,却并非科学考察本身。从单系祖先对人类起源问题进行逻辑考察的结果是典型的逻辑悖论,而我们运用"人是父母生的"这一自明的经验事实,套入阴阳符号所代表的二进制,对人类"父母双系祖先"进行二进制数学反推,结果却面对"先祖无限多"的荒诞性。显然,用逻辑究问人类起源问题,应该是有意义的研究领域,但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故只能谓之"问题的提出"。至于引入东西方文化形象所进行的有限说明,只是这一研究的副产品而已。
安继民安剑泉
关键词:逻辑悖论二进制
老问题的新说法——赵志浩《亚细亚模式批判——试论传统中国的国家职能》读后
2015年
80后的著作让一个50后的人怦然心动且想借机说几句,一是慨叹地方社科院对于教育系统的隔漠,二是勾引了我三十多年前的怀想。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涉及到上世纪二三年代和五六十年代两次关于“社会史性质论战”,是史学界的“五朵金花”之一,我在七八十年代之交,因就读于历史学科曾经认真接触过。
安继民
关键词:教育系统历史学科性质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