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缺损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间隔缺损
  • 1篇动脉弓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畸形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畸形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诊断
  • 1篇循证
  • 1篇循证决策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造影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

作者

  • 4篇崇梅
  • 2篇吴琳
  • 2篇桂永浩
  • 2篇黄国英
  • 1篇成璐
  • 1篇盛锋
  • 1篇徐素梅
  • 1篇卢大儒
  • 1篇刘芳
  • 1篇帕米尔
  • 1篇胡喜红
  • 1篇李国平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儿...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中国新生儿科...

年份

  • 3篇2007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循证决策与儿科心脏病学临床实践
2005年
循证医学的发展标志着以经验和推论为基础的传统经验医学开始转变为以大型临床试验、系统性评价和Meta分析提供证据为基础的循证医学。结合病种的特殊性 ,跟踪一些热点问题演变 ,把循证医学思想用于儿科心脏病学临床实践 ,从而做出合理的临床决策 ,推动了儿科心脏病学进入现代诊治的新阶段 ,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了某些局限。该文就急性风湿热卧床休息治疗的疗效判断、不同室间隔缺损的临床决策及分散性主动脉瓣下狭窄的治疗等 ,阐明循证医学在儿科心脏病学实践中的必要性与特殊性。
崇梅桂永浩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风湿热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错位的急诊球囊房间隔造口术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 评价急诊球囊房间隔造口术(BAS)对新生儿大动脉错位患儿抢救生命和姑息治疗的价值。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6年1月,我中心急诊行新生儿大动脉错位房间隔造口术12例,其中11例在心导管室X线透视下完成,1例在超声心动图图像实时导引下完成。对比手术前后心脏超声、动脉血气结果及临床症状。结果 12例患儿术后心脏超声监测示房间隔缺损增大,直径达7~10mm,即刻动脉血氧饱和度升高,达77%~91%,代谢性酸中毒明显改善或得以纠正,临床缺氧症状改善。结论 急诊球囊房间隔造口术对挽救大动脉错位新生儿的生命具有重要价值,并可为行大动脉调转术争取最佳手术时机和尽可能好的术前状态。
盛锋崇梅徐素梅刘芳吴琳黄国英
关键词:动脉房间隔缺损急诊处理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弓离断1例被引量:2
2007年
胡喜红黄国英帕米尔李国平吴琳崇梅
关键词:主动脉弓离断血管造影诊断多层螺旋CT先天性心血管畸形AORTIC手术证实
斑马鱼Tbx2基因阻抑先天性心脏病模型的建立与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建立斑马鱼 Tbx2基因阻抑先天性心脏病动物模型,并研究 Tbx2基因对心脏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吗啉环寡聚核苷酸显微注射介导的翻译抑制,观察 Tbx2基因阻抑胚胎的心脏发育,并通过心脏特异性分子标记整胚原位杂交技术进一步阐明 Tbx2在心脏发育中的作用。结果600枚 Tbx2基因阻抑的斑马鱼胚胎受精后8 h 27.2%(163/600)胚胎死亡,24~96 h 出现轻、中、重度不同程度的心脏发育异常,比例分别为21.3%(128/600)、32.8%(197/600)、18.7%(112/600),心脏缺陷包括心室发育不良、心房扩张、房室区异常、心率缓慢、心律不齐、血液反流等,整胚原位杂交结果显示了房率区特异性分子标记多能聚糖(versican)基冈表达的异常。结论斑马鱼是研究心脏发育的理想模式生物,吗啉环寡聚核苷酸基因阻抑足研究基因功能的良好方法。Tbx2基因在房窜特异性分化和房室管形成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崇梅桂永浩成璐卢大儒
关键词:斑马鱼原位杂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