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君左

作品数:13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术后
  • 3篇细胞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2篇低浓度
  • 2篇神经母细胞
  • 2篇神经母细胞瘤
  • 2篇平阳霉素
  • 2篇肿瘤
  • 2篇晚期
  • 2篇细胞瘤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小儿
  • 2篇母细胞
  • 2篇母细胞瘤
  • 2篇静脉
  • 2篇镜检
  • 2篇局部灌注
  • 2篇化疗

机构

  • 13篇川北医学院附...
  • 4篇川北医学院

作者

  • 13篇廖君左
  • 10篇王城
  • 10篇赵丹
  • 7篇周柯均
  • 5篇张灿
  • 5篇蒋琳
  • 5篇何文飞
  • 3篇张红梅
  • 3篇刘雪岚
  • 2篇王亮
  • 2篇梁云
  • 2篇雷媛
  • 2篇陈小波
  • 2篇王进
  • 2篇敬鹏
  • 2篇赵妍丽
  • 1篇谭榜宪
  • 1篇商义
  • 1篇陈祖德
  • 1篇杨金凤

传媒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中国现代医药...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肿瘤预防与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奥曲肽维持治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 探讨奥曲肽治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4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4例。治疗组在一般禁饮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基础上给予奥曲肽30μg/kg,24h维持治疗;对照组除未给予奥曲肽维持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效果好于对照组,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曲肽能抑制胃肠道分泌、减轻肠壁水肿、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促进胃肠蠕动及减轻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治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廖君左王城周柯均赵丹王进
关键词:奥曲肽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腹腔镜术中男性患儿对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中男性患儿对侧隐匿性鞘状突未闭(occult patent processus vaginalis,OPPV)的患病率、发病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行经脐二孔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2596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4.65%(1159/2596)患儿对侧腹股沟区探查为阳性,右侧OPPV患病率为48.89%(420/859),左侧OPPV患病率为42.54%(739/1737),左右侧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8,P〈0.01),右侧相对于左侧相对危险度为1.15。OPPV总发病率为4.31%(50/1159)。其中,1岁以内患儿OPPV患病率为40.65%(163/401),发病率为6.75%(11/163);1~2岁内患儿OPPV患病率最高达59.53%(534/897),发病率为1.87%(10/534);2~6岁患儿OPPV患病率为40.41%(379/938),发病率为5.28%(20/379);6至16岁患儿OPPV患病率最低为23.06%(83/360),发病率为最高10.84%(9/83)。80.00%(40/50)患儿有呼吸道感染、腹泻等诱发因素,20.00%(10/50)为不明诱因。本组复发率为0.08%(2/2596)。结论不同年龄段OPPV患病率及发病率不同,提示所有患儿腹腔镜下常规行对侧OPPV探查有一定临床价值,尤其是2岁后OPPV可能更需要积极的手术干预。
何文飞赵丹张红梅敬鹏张灿廖君左梁云王亮刘雪岚王城
关键词:腹股沟腹腔镜检查患病率
FOXC2对人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叉头框C2(forkhead box C2,FOXC2)对食管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人食管癌细胞CaES-17,Eca-109,TE13及人食管上皮细胞;选择FOXC2较高表达的食管癌细胞(CaES-17)作为转染细胞,设siRNA FOXC2组、pcDNA-FOXC2组及未转染组和转染阴性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FOXC2表达;CCK-8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MMP2、MMP9、E-钙黏附素、N-钙黏附素、Vimentin、Snail、Wnt3a、β-catenin、p-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食管癌细胞FOXC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食管上皮细胞;与对照组相比,上调FOXC2表达可使MMP9、Snail表达明显升高,下调FOXC2表达可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并抑制食管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及降低Wnt3a蛋白表达。结论:下调FOXC2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MMP-9、Snail水平及Wnt/β-catenin通路有关。
蒋琳廖君左赵妍丽商义沈俊
关键词:食管癌迁移
环磷酰胺暴露后Piwil2在人神经母细胞瘤移植瘤中的表达
2014年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暴露后Piwil2在人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移植瘤中的表达。方法建立免疫活性C57BL/6j系小鼠的人NB SK-N-SH细胞株荷瘤模型,选择瘤体积在100~200 mm3之间的2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和环磷酰胺组(CP组),每组10只,CP组每日经腹腔注射CP75 mg/kg,2次/周,连续2周;NS组每日经腹腔注射NS 2 ml。每2天测量肿瘤体积,计算相对肿瘤体积(RTV);停药后次日处死小鼠,称瘤重,计算抑瘤率(IR);并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Piwil2基因m RNA的转录水平,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Piwil2蛋白的分布及表达水平。结果与NS组比较,CP组移植瘤的RTV和瘤重均显著降低(P〈0.05),CP组的平均抑瘤率为83.56%。两组移植瘤组织中Piwil2基因m RNA的转录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组移植瘤组织中Piwil2蛋白高表达于胞浆,而CP组大部分肿瘤细胞坏死,Piwil2蛋白表达下降,细胞核稀疏,核浓缩,细胞体积变小;CP组移植瘤组织中Piwil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S组(P〈0.05)。结论 CP干预后,移植瘤缩小,移植瘤组织中Piwil2基因m RNA的转录水平不变,但蛋白表达水平有改变,可能影响人NB抵抗性。
王城何文飞张红梅赵丹杨金凤廖君左周柯均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移植瘤环磷酰胺
低浓度平阳霉素局部灌注预防体表淋巴管瘤术后淋巴管漏的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使用平阳霉素局部灌注来观察其对术后淋巴管漏防治效果.方法 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各组均先行手术切除肿瘤.低浓度灌注组46 例,高浓度组对照组40 例,分别将平阳霉素用生理盐水稀释为0.5mg...
廖君左
曲马多和咪达唑仑联合静脉应用镇痛促进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研究胃肠外科肿瘤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方法的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间我科210例平诊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应用曲马多300 mg+咪达唑仑30 mg+生理盐水60 mL,静脉微泵控制输入(2.5 mL/h),持续24 h输入,连续3 d止痛114例。B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后8 h后3 d内按照患者诉求给予曲马多每次100 mg肌注止痛,每天最多3次,共96例。比较两组的患者疼痛程度、术后舒适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坠积性肺炎例数及住院天数、睡眠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总分(124.35±14.10)分,对照组总分(191.75±16.67)分,两组总分相比(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床时间治疗组(3.41±0.93)d,对照组(5.53±1.15)d,两组相比(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坠积性肺炎治疗组10例,对照组20例,两组相比(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2,P<0.05)。住院天数两组相比(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质量评分治疗组(20.87±3.91)分,对照组(13.58±4.49)分,两组相比(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和咪达唑仑联合静脉应用对胃肠肿瘤患者术后的疼痛减轻程度、术后舒适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坠积性肺炎及住院天数、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传统术后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周柯均王城雷媛廖君左张灿赵丹刘雪岚陈小波
关键词:曲马多咪达唑仑静脉镇痛
斑蝥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小儿肿瘤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斑蝥胶囊联合化疗治疗小儿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晚期恶性肿瘤的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化疗的基础上实验组加用斑蝥胶囊,观察患儿的预后及毒副反应。结果未观察到斑蝥胶囊对肿瘤预后有明显作用,但对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有确切作用,未发现药物对患儿的不良作用。结论斑蝥胶囊作为化疗辅助用药是安全有效的,可以用于那些对化疗毒副反应较重的患儿,可以减少这些不良反对治疗的影响。
蒋琳谭榜宪赵妍丽廖君左
关键词:小儿肿瘤
DDP联合CTX节律化疗治疗晚期神经母细胞瘤疗效观察
2011年
目的探讨DDP、CTX小剂量持续化疗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5例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CTX700mg/m2,d3和DDP80mg/m2分4天使用,3周为一个疗程),B组给予节律化疗方案(CTX90mg/m2和DDP10mg/m2)。观察两组病例治疗的有效率及手术切除率。结果 A组13例,化疗总疗程71例次,有效率10/13(76.9%);B组12例,化疗总疗程数90例次,有效率11/12(91.7%)。两组患儿化疗后手术切除率分别为61.5%、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化疗方案在本次实验中治疗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节律化疗方案能明显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
廖君左王城蒋琳周柯均赵丹
关键词:节律化疗神经母细胞瘤
妊娠期糖尿病致子代先天性肾脏及尿路畸形大鼠模型的建立
2022年
目的探索建立妊娠期糖尿病(GDM)致子代先天性肾脏及尿路畸形(CAKUT)SD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自然合笼受孕的SD大鼠孕鼠30只,于孕1.5 d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据STZ浓度将孕鼠随机分为5组:STZ 30 mg/kg组、STZ 35 mg/kg组、STZ 40 mg/kg组、溶剂对照组(注射同剂量溶剂柠檬酸钠缓冲液)、空白对照组(不注射任何液体),每组6只,孕期监测孕鼠体重、血糖、流产情况。分娩第1天,记录子鼠存活率,解剖子鼠并观察泌尿系统畸形情况;子鼠横截面HE染色,多切面观察肾、输尿管异常情况,测量子鼠肾皮质厚度。结果STZ 30、35、40 mg/kg 3组子鼠均观察到输尿管扩张积水(双侧均达单侧3倍以上)及肾发育不良,输尿管总积水率均超70%,HE染色镜下表现为输尿管扩张积水、输尿管壁发育不良、肾实质变薄、肾皮质厚度降低(较空白对照组减少20%以上)。3组孕鼠血糖均达建模标准,其中STZ 30 mg/kg组血糖均值低于40 mg/kg组(P<0.05);STZ 35 mg/kg组血糖孕早期低于STZ 40 mg/kg组(P<0.05),在孕中晚期无差异(P>0.05)。仅STZ 40 mg/kg组孕鼠流产(流产率33.33%),3组子鼠存活率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GDM大鼠子代CAKUT模型的建立具备可行性,SD大鼠孕1.5 d一次性腹腔注射STZ 30 mg/kg方案,能安全稳定地使子鼠发生输尿管积水(单侧或双侧)和肾发育不良。
欧阳辰昕王城王城廖君左廖君左敬鹏何文飞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链脲佐菌素子代
孕鼠产前川芎嗪灌胃对先天性膈疝胎鼠肺组织发育及Hippo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通过观察孕鼠产前川芎嗪灌胃对先天性膈疝胎鼠肺组织发育及Hippo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川芎嗪产前干预对先天性膈疝胎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按照雌雄2∶1的比例分笼夜间交配,于孕鼠妊娠9.5 d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模型+川芎嗪组各5只。模型对照组及模型+川芎嗪组在分组后立即给予除草醚一次性灌胃建立胎鼠膈疝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橄榄油灌胃。模型+川芎嗪组从妊娠11.5 d开始给予80 mg/(kg·d)的川芎嗪一次性灌胃给药直至妊娠21 d,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所有孕鼠于妊娠21.5 d行剖宫产取出胎鼠,取出胎鼠两侧肺组织观察有无膈疝,选择模型对照组及模型+川芎嗪组仅有左侧膈疝的胎鼠肺组织进行研究,取正常对照组胎鼠的左侧肺组织作为正常对照。HE染色及血管特殊染色观察各组肺组织形态和肺泡发育指标辐射状肺泡计数(RAC)、肺泡面积百分比、肺泡间隔厚度,以及肺血管发育指标血管外径、血管中膜百分比、血管壁肌化程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肺组织Hippo信号通路相关蛋白Yap、Lats1、磷酸化Yap(p-Yap)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胎鼠肺组织发育明显滞后,肺泡、肺泡囊及肺泡管均呈假腺体样结构,肺泡间隔及腺泡内动脉壁增厚;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川芎嗪干预组胎鼠肺组织发育有明显改善。模型对照组RAC、肺泡面积百分比小于正常对照组,肺泡间隔厚度大于正常对照组;模型+川芎嗪组RAC、肺泡面积百分比大于模型对照组,肺泡间隔厚度小于模型对照组(P均<0.05)。模型对照组血管中膜百分比高于正常对照组,血管壁未肌化程度低于正常对照组;模型+川芎嗪组血管中膜百分比低于模型对照组,血管壁未肌化程度高于模型对照组(P均<0.05)。模型对照组、模型
廖君左蒋琳王城赵丹
关键词:川芎嗪肺发育不良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先天性膈疝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