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大荣

作品数:31 被引量:167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进食
  • 18篇进食障碍
  • 11篇厌食
  • 10篇神经性
  • 9篇神经性厌食
  • 7篇厌食症
  • 7篇神经性厌食症
  • 5篇心理
  • 5篇神经性贪食
  • 4篇心理治疗
  • 4篇贪食症
  • 4篇住院
  • 4篇精神病
  • 4篇精神分裂症
  • 4篇分裂症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诊疗
  • 3篇神经性贪食症
  • 3篇女性

机构

  • 30篇北京大学第六...
  • 3篇青岛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河北省第六人...
  • 2篇复旦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福利会国...
  • 1篇青岛市精神卫...
  • 1篇北京市西城区...

作者

  • 31篇张大荣
  • 16篇李雪霓
  • 13篇孔庆梅
  • 5篇司天梅
  • 4篇钱英
  • 4篇阮燕
  • 4篇陈超
  • 3篇陈妍
  • 3篇张岚
  • 3篇栗克清
  • 3篇王振
  • 3篇乔慧芬
  • 3篇张岱
  • 3篇韩永华
  • 3篇陈珏
  • 2篇岳伟华
  • 2篇曲梅
  • 2篇汤富磊
  • 2篇苏允爱
  • 2篇黄悦勤

传媒

  • 17篇中国心理卫生...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国乡村医药
  • 2篇社区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健康伴侣
  • 1篇精神医学杂志
  • 1篇'2006北...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4
  • 1篇1993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进食障碍患者临床表现的性别差异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进食障碍患者体重指数、进食相关行为及心理特征等方面的性别差异。方法纳入2008年8月至2015年1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986例进食障碍患者,其中男54例,女932例。采用进食障碍问卷(Eating Disorder Questionnaire,EDQ)及进食障碍调查量表-1(Eating Disorder Inventory-1,EDI-1)进行进食障碍相关临床表现的横断面调查。使用1∶4的倾向性评分匹配消除年龄及诊断亚型对进食障碍患者症状表现的潜在影响。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比较男女进食障碍患者EDQ项目数据和EDI-1评分差异。使用多重线性回归进一步验证症状的性别差异。通过网络分析进食障碍患者最为重要的症状并进行性别间的比较。结果(1)匹配后男女患者分别为54例和213例,两者在年龄(t=-0.02)及诊断亚型构成(χ^(2)=0.28)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男女进食障碍患者期望体重指数与目前体重指数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0.6,3.2)kg/m^(2)与-0.3(-2.3,2.4)kg/m^(2);Z=-2.64,P<0.01],男性患者期望体重高于目前体重,女性患者期望体重低于目前体重。(3)男性进食障碍患者选择减少主食作为节食方式的比例较女性患者小[41.5%(17/41)与63.2%(117/185);χ^(2)=6.60,P=0.010]。(4)男性进食障碍患者对瘦的追求和内省因子分均低于女性患者(Z=-3.19、-2.26,均P<0.05)。(5)在控制一般资料以及其他因子分后,性别对对瘦的追求因子分影响有统计学意义(β=3.10,P<0.001)。(6)网络分析显示,男女进食障碍患者的核心节点均为内省和对瘦的追求,与总体进食障碍群体一致。结论男性进食障碍患者的瘦身动机弱于女性,在症状网络中其最重要的症状为内省和对瘦的追求,这可能与女性相似。
郑理匀陈超张大荣李雪霓孔庆梅司天梅
关键词:进食障碍性别差异体重指数行为症状心理特征网络分析
中国神经性厌食症诊疗专家共识被引量:4
2024年
神经性厌食症是以自我饥饿、体质量显著减轻和营养不良为特征的一类进食障碍。在所有精神疾病中,神经性厌食症死亡率最高,其会导致严重的精神病理症状和危及生命的医疗并发症。然而,目前在中国,对于神经性厌食症不能早期识别和诊治,导致病程迁延。因此,在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的组织下,联合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进食障碍研究协作组,由16名医学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国内外指南与专家共识、专家经验等制定本专家共识,以期提高国内专业人员对神经性厌食症的识别和诊治水平。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进食障碍研究协作组陈涵陈妍韩慧琴李雪霓张岚孔庆梅乔慧芬匡桂芳孙建琴虞阳金富锐蒋晶晶张大荣栗克清王振陈珏
关键词:神经性厌食营养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104例进食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了解住院进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神经性厌食症(AN)和神经性贪食症(BN)诊断标准的104例住院进食障碍患者按不同临床类型分组,对两组患者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AN和BN患者的怕胖心理、闭经、误工误学时间及减少食物对身体影响的方式等临床特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AN患者较BN患者发病年龄早,体象障碍比较多见(P均<0.01,或P均<0.05)。BN患者比AN患者有更多抑郁症状,病程较长,就诊年龄晚(P<0.01)。结论:进食障碍两大综合征可能是一个疾病进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而贪食症的危害更应引起重视。
席巧真李雪霓张大荣
关键词: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
女性进食障碍与DSM-Ⅳ轴Ⅰ疾病共病研究调查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了解我国女性进食障碍患者与DSM-Ⅳ轴Ⅰ系统其他精神障碍共病的情况。方法以DSM-Ⅳ轴Ⅰ诊断的定式临床检查(SCID-P-I)为工具,比较62例女性进食障碍患者与DSM-Ⅳ轴Ⅰ系统其他精神障碍的终身共病情况。结果 69.4%的患者与至少1种DSM-Ⅳ轴Ⅰ其他精神障碍终生共病,而与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的终生共病率分别为58.1%、38.7%和9.6%,与2种以上的轴Ⅰ精神障碍终生共病率为33.9%。神经性贪食组患者终生共病率最高为85.2%,其中神经性贪食组共病焦虑障碍和至少2种轴Ⅰ其他精神障碍的比例高于神经性厌食组患者(P<0.05)。结论女性进食障碍与DSM-Ⅳ轴Ⅰ其他精神障碍的的共病率较高。
仪玉伟张大荣李雪霓孔庆梅钱英靳玉宏
关键词: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共病
进食障碍概念的演变及病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2
1993年
进食障碍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AN)和神经性贪食症(BN)二大综合症。在近三、四十年中,这类障碍的患病率明显增高,诊断术语、诊断标准、及其在疾病分类学中的地位随着临床现象学和病因学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变化。现将进食障碍概念的演变过程和有关病因学的研究作一综述。
张大荣沈渔村
关键词:进食障碍病因学厌食
ICD-10进食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在中国应用的几点修改建议被引量:5
2009年
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ED)是以进食行为异常为显著特征的一组综合征,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两大类,是主要发生于青少年和成年早期女性的心身疾病,患病率为1%~4.2%,在美国、日本、西班牙、中国香港等地开展的研究显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食障碍的患病率呈增加的趋势。因此进食障碍的标准化诊断,
张大荣徐玉玉张卫华
关键词:进食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ICD-10
更年期心情郁闷要不要吃药
2009年
问:我现在需不需要用药治疗?自己能不能进行一些心理调节?
张大荣
关键词:更年期吃药郁闷用药治疗心理调节
我们应该宽容地对待他们
2006年
心理问题需要早期干预,这样可以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这也是心理学专业上所称的“危机干预”。现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所以,我们对这些从业者不要要求过高,也不要对他们过于苛刻。
张大荣
关键词: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学专业早期干预心理问题危机干预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TNFα)-G308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 (TNFα) -G3 0 8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收集14 1个核心家系 ,每家有 1名符合ICD -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 ,患者的生物学父母均健在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basedRFLP)分析方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TNFα -G3 0 8A基因型。结果 :传递不平衡检验 (TDT)显示等位基因的传递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 χ2TDT=7 70 44 ,P =0 0 0 5 )。结论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 (TNFα) -G3 0 8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联 ,支持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TNFα)是精神分裂症的候选基因。
杨建中司天梅凌炎苏阮燕韩永华王希林周沫张鸿燕孔庆梅李雪倪刘萃张大荣舒良张岱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精神分裂症传递不平衡检验
神经性厌食不同亚型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初步探讨女性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AN)患者不同亚型,即限制型(anorexia nervosa restricting type,ANR)和暴食/清除型(anorexia nervosa binge-purging type,ANBP)临床及心理特征的差异。方法:采用进食障碍问卷(eating disorder questionnaire,EDQ)及进食障碍调查量表-1(eating disorders inventory-1,EDI-1),对269例ANR和151例ANBP女性AN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对其人口学资料、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EDI-1量表因子分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可能影响AN分型的因素。结果:ANBP组当前BMI高于ANR组,但其期望的BMI却低于ANR组。ANBP组EDI-1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ANR组。Logistics回归显示暴食、无效感分值越高,越倾向于ANBP亚型;成熟恐惧分值越高,越倾向于ANR亚型。结论:暴食、无效感、成熟恐惧对女性AN的诊断分型具有预测作用;ANBP与ANR亚型可能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
廖雪梅陈超张大荣李雪霓苏允爱司天梅孔庆梅
关键词:神经性厌食体质量指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