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玉
- 作品数:10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下颈椎侧块螺钉固定与椎动脉、神经根的解剖关系及评价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通过解剖学研究和影像学手段 ,了解下颈椎侧块螺钉固定与椎动脉之间的关系以及斜位片在置钉过程中对神经根的监测价值。方法 (1)取 2 8具尸体的C3 ~C7标本 ,年龄 2 8~ 79岁。摄取标本各椎体的横断面片 ,测量X线片上C3 ~C7横突孔外缘与侧块背面中心内侧 1mm处的连线在横断面上与矢状轴之间的成角。 (2 )取 10具标本 ,以侧块背面中心点内侧 1mm处为入针点、横突与侧块相交处为出针点在C3 ~C6侧块内置入克氏针。当针尖未超出或超出侧块远侧皮质 2、4、6mm时 ,摄取标本左右 4 5°斜位片。把斜位片上椎间孔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部实际是真正的椎间孔 ,下部则相当于横突间孔位置。观察针尖在斜位片上椎间孔内的位置并计数 ,同时与实际解剖比较两者的一致性。 结果 (1)C3 ~C6横突孔外缘与侧块背面中心内侧 1mm处的连线在横断面上与矢状轴成外偏 5°~ 12°的角度 ,椎体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 )以横突与关节突相交处为出针点 ,实际观察当针尖超出侧块远侧皮质 2mm时 ,未突入横突间孔 ;当超出距离为 4、6mm时 ,针尖则突入横突间孔。X片上显示当针尖未超出远侧皮质时 ,斜位片上有 15 %针尖出现于椎间孔下部 ;当针尖超出 2mm时 ,斜位片 4 1 3%针尖出现于椎间孔下部 ;当针尖超出
- 魏亦兵顾玉东周建伟张志玉黄煌渊
- 关键词:侧块螺钉椎动脉神经根解剖学内固定器
- 下颈椎侧块螺钉固定安全性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2
- 2004年
- 目的 通过解剖学研究 ,确定下颈椎侧块螺钉安全的植入途径。方法 取 2 8具C3~ 7标本 ,解剖确定安全的入、出钉点后摄取C3~ 7各椎体的横断面X线片 ,测量片上C3~ 6横突孔外缘与入钉点连线和矢状轴之间的成角。结果 侧块背面中心内侧 1mm处是安全的入钉点 ,横突与关节突相交处是安全的出钉点。C3~ 6横突孔外缘与入钉点连线和矢状轴成外偏 5~ 12° ,椎体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颈椎侧块外上象限是螺钉植入的安全区 ,横突与关节突相交处是安全的出钉点。颈椎侧块螺钉置入时保持外倾 15°以上 ,不会损伤椎动脉。
- 魏亦兵周建伟张志玉黄煌渊顾玉东
- 关键词:颈椎螺钉固定安全性
- 体感诱发电位对颈椎病术中神经功能实时监测分析及其预后判断中的价值(英文)被引量:4
- 2004年
- 背景:目前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EP)被认为是颈椎手术中重要的监护手段。目的:分析SEP在颈椎病手术监护中的应用价值及判断颈椎病预后中的作用。设计:病例分析。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对象:1999-01/2000-06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SEP监护下进行颈椎病手术患者75例,男48例,女27例;年龄35~73岁。方法:75例颈椎病术中进行SEP监护,分析其特征、结果及SEP变化与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主要结局观察:患者术前的JOA评分及术前、术中及术后的SEP变化。结果:其中14例(18.7%)术中波幅有轻度下降,潜伏期轻度延长,手术结束时又恢复到接近术前水平;51例(68%)术前、术中几乎无变化;9例(12%)术中有明显恢复。以上多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1例(1.3%)术中有波幅下降和潜伏期延长,术后症状加重。术前JOA评分平均(11.6±3.09)分,术后(13.75±3.25)分。在症状改善明显患者中,术后随访3~6个月,SEP均有潜伏期缩短或波幅明显增高,而改善不明显者,SEP的变化亦不明显。结论:SEP尽管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变化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关系,在颈椎病术中监护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是肯定的。
- 姜建元吕飞舟张志玉黄煌渊顾玉东
- 关键词:颈椎病监护
- 39例颈椎后路钢板固定短期疗效评估
- 2001年
- 目的 报告 39例颈椎后路钢板固定以探讨颈椎后路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999年 2月~ 7月间共 39名经颈椎后路作钢板内固定的患者进行随访 ,平均随访月 (3~ 7月 )。结果 颈痛明显改善者为 19例 (2 5例存在颈痛症 )占 76 .0 % ,2 5例肌力有较明显改善 ,占 6 4.1%。 5例(12 .8% )出现一侧钢板螺钉松动。4例 (10 .3% )出现一侧上肢的麻木疼痛加重。结论 颈椎后路钢板加植骨能提供较稳定的固定 ,有效改善颈痛。钢板螺钉松动与神经根损伤是并发症之一。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与安装技术 。
- 陈文钧张志玉顾湘杰周建伟姜建元夏军
- 关键词:钢板螺钉疗效
- 特制牛骨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的应用(附15例报告)被引量:7
- 1998年
- 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经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特制牛骨作植骨材料进行融合,平均随访22个月。结果,优7例,良4例,好转3例,无变化1例,骨性融合率67%,效果满意。作者认为,异种骨的疗效不及自体骨的原因仍是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活性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但由于制备技术的改进,疗效有了提高,来源广泛的异种骨终能成为良好的植骨替代材料。
- 李增春张志玉姜建元贾连顺
- 关键词:异种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
- 侧块钢板螺钉系统在颈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探讨侧块钢板螺钉系统在颈椎后路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 1999年 2月 - 2 0 0 0年 3月间共 36例行侧块钢板内固定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 2 9例 (80 .6 % )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8个月 (4~ 15个月 )。2 9例患者中颈椎病 (3节及 3节段以上椎间盘突出 ) 2 0例 ,黄韧带骨化症 (OYL) 1例 ,后纵韧带骨化症 (OPLL) 2例 ,颈椎骨折脱位 6例。手术时采取坐位 ,病变节段行全椎板切除减压 ,保留关节突。钢板螺钉固定于侧块 (即关节突 ) ,同时关节突间植骨融合。结果 2 9例患者共植入 12 4枚螺钉 ,平均每位患者 4 .3枚。颈痛明显改善者为 18例 (2 0例术前存在颈痛 )占 90 %。术后 3~ 6月X线随访 ,2 7例患者关节突间见骨小梁生成 ,融合率 93%。 4例患者 (4枚螺钉 )出现螺钉松动 ,松动率为 3.2 %。 4例患者 (13.8% )术后出现一侧上肢的麻木疼痛加重。结论 颈椎后路侧块钢板螺钉系统能提供较稳定的固定 ,有效改善颈痛。钢板螺钉松动与神经根损伤是较严重的并发症。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与安装技术 。
- 魏亦兵周建伟姜建元张志玉黄煌渊
- 关键词:侧块钢板螺钉手术并发症
- 下颈椎后路侧块螺钉固定的“两点法”应用解剖研究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获得安全的下颈椎侧块螺钉的置钉技术.方法取28具C3~7标本,年龄28~79岁.解剖确定安全的入、出针点--侧块背面中心内侧1 mm处为入针点、横突与侧块相交处后方为出针点,以克氏针代替螺钉置入,摄取标本侧位片和各椎体的横断面片,测量X线片上克氏针在矢状面和横断面成角.同时测量标本上克氏针在侧块内的长度(进针深度).结果以C3~7侧块背面中心内侧1 mm处为入针点,克氏针向头侧成角(头倾角)18~39°、向外侧成角(外倾角)为14~37°,针尖可自横突与侧块相交处后方穿出,该处与神经根和椎动脉均隔以横突后结节.C3~7侧块内进针深度为9.4~14.8 mm.结论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在C3~7较安全的置钉技术是以侧块背面中心内侧1 m处为入钉点,外倾25~35°、头倾20~30°置入,深度为11~12 mm.
- 魏亦兵周建伟张志玉黄煌渊顾玉东
- 关键词:侧块钢板螺钉进针深度侧块螺钉下颈椎侧位片
- 股骨质量对非骨水泥假体置换近期疗效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股骨质量对非骨水泥假体置换近期疗效的影响以及皮质骨指数 (CI)对股骨质量的评价意义 ,以指导临床假体选择和术后康复。方法 49名非骨水泥假体置换患者进行平均 3 5年的随访 ,42名患者有术前或术后当天X线片。结果 皮质骨指数低者 ,Harris评分及病人满意度较低 (P <0 0 5 ) ,大腿处疼痛率较高 (P <0 0 5 ) ,且疼痛持续时间长。结论 皮质骨指数是临床上评价股骨质量的可靠半定量指标。骨质疏松患者易于发生大腿处疼痛。CI≤ 2 2者 ,应延缓负重时间 ,减少产生扭力矩的动作 。
- 桂鉴超顾湘杰沈海琦马昕陈劲松姜建元张志玉夏新雷
- 关键词:非骨水泥假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 逆置型交锁髓内钉在胫腓骨下段复杂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研究治疗胫腓骨远端复杂骨折的较佳方法。方法:采用施乐辉公司提供的逆置型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远端复杂骨折25例,所有病人均经足底逆行打入髓内钉,通过瞄准系统将远端及近端交锁钉分别交锁于跟骨、距骨、胫骨。结果:25例病人获随访2~14个月,未发现感染、断钉等情况。其中23例已完全愈合,可正常行走。结论:逆置型交锁髓内钉在胫腓骨远端复杂骨折的治疗中不失为1种有效的方法,其固定确切,且术中无需C臂X光机透视,值得推广使用。
- 吕飞舟姜建元陈劲松张志玉
- 关键词:骨折内固定
- 兔分级脊髓损伤后运动诱发电位的变化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与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MEP在判断运动预后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对21只兔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分别用60、120gcf gram×centimeter×force(gcf)冲量打击兔T10-11脊髓,建立不同程度SCI模型,并在伤前及伤后24 h连续记录兔双侧腓肠肌MEP,用Tarlov’s评分衡量兔下肢运动神经功能。结果 脊髓轻度打击伤时,兔MEP波幅明显降低,但恢复良好;中度打击伤时,MEP波幅的下降更明显,且不能完全恢复;重度打击伤时,MEP波均无法引出,至24 h也不能恢复MEP波形。结论 MEP可敏感而准确地反映脊髓损伤后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监护脊髓功能的手段,并可作为判断运动神经功能预后的可靠指标。
- 吕飞舟姜建元张志玉黄煌渊顾玉东
- 关键词:脊髓损伤运动诱发电位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