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青
- 作品数:19 被引量:88H指数:6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1998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加根治性放疗的治疗原则,观察近期疗效。方法:20例乳腺癌患者施行了肿瘤切除和腋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后2~4周接受放疗。外照射用对穿切线野照射全乳腺50Gy/5周,瘤床部位组织间插植192Ir针管,一次性放疗8Gy/1.0~1.5cm,或用电子束2Gy/次,共8次。如患者乳房肿瘤位于乳房乳晕区或腋淋巴结阳性,则内乳淋巴结及锁骨区接受放疗。平均随访时间为14个月。结果:20例患者全部存活,无1例出现局部复发,无放疗反应,外形满意。只有1例T4N1患者在治疗后18个月出现骨转移。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术加根治性放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金冶宁申功恩孟岩王强张晓青施俊义蓝莉马大烈
- 关键词:乳腺癌综合疗法保乳
-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研究现况
- 2010年
- 【指示性摘要】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目前仍有争议,尤其是对N2期的患者完全切除术后是否应放疗争议较多,本文就近年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方面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作一综述。
- 谢晔明张晓青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
- 原发性肝癌腹膜后转移立体适形放疗的疗效分析
- 2006年
- 目的:探讨分析立体适形放疗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腹膜后转移的疗效。方法:1999年4月~2003年4月,共收治41例原发性肝癌腹膜后转移患者,其中11例为原发性肝癌术后(有1例为肝移植术后)发生转移,有12例合并肺、骨、脾转移。采用立体适形放疗技术治疗,分割剂量视病情为2.81~7Gy/次,6~20次,80%~90%以上的等剂量线包绕靶区,总的肿瘤生物剂量40~70Gy。结果:CR16例(39%),PR12例(29.3%),NC3例(7.3%),PD10例(24.4%),总有效率(CR+PR)68.3%。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6.1%、19.6%、9.8%。中位生存时间为15.1个月。近期疗效与病灶体积有显著关系,病灶体积越小,疗效越好,统计学有显著性意义(P<0.05)。当总剂量≥56Gy时,CR与PR值明显升高,统计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立体适形放疗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腹膜后转移,疗效好,损伤小,易耐受,不失为腹膜后转移癌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建议原发性肝癌患者应定期进行腹部CT、MRI或PET-CT检查,腹膜后转移癌发现越早,病灶体积越小,放疗效果越好。
- 郑红肖作平张晓青张可领刘永明董昭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立体适形放疗
- 放射防治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被引量:1
- 1999年
- 金冶宁张晓青秦永文
-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形术再狭窄放射疗法
-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治的研究
- 楼国良居小萍张晓青徐斌李永梅刘峰
- 该课题从aGVHD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防治三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aGVHD发病的新机制,首次证实IL-2、IFN-、IL-12和IL-18促进了aGVHD的发生,而IL-4和IL-10在aGVHD...
- 关键词:
- 关键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机制早期诊治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65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副反应及生存率。[方法]对65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3DCRT治疗,单次剂量3.54Gy~7Gy,照射次数7~15次。[结果]6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率21.5%,部分缓解(PR)率41.5%,总有效(CR+PR)率为63.1%。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7.2%、19.1%和10.3%。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块>5cm、等效生物剂量≥60Gy以及合并门静脉癌栓为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结论]3DCRT对原发性肝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低。
- 居小萍张晓青肖作平刘永明董文君董昭陈樱
- 关键词:肝肿瘤放射疗法三维适形放疗
- 全身^(60)Coγ线照射对小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
- 1990年
- 本实验就电离辐射对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实验用:昆明种雄性成年小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及C组分别接受一次性全身(?)0Co线照射3Gy及6Gy,在照射后1、3、7、14、21、28天取血进行检测。红细胞C3b受体活性的测定,参照郭峰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法。
- 张晓青余友渔郭峰
- 关键词:小鼠红细胞COΓ线照射受体活性成年小鼠
-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疗效和美观效果被引量:16
- 2005年
- 目的 观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疗效和美观效果。方法 保乳术后全乳外照射和瘤床加量共10 9例,79例除应用高剂量率插植技术[T1期肿瘤用单排插植,针距为1.5cm ,T2期以上肿瘤用双排或三排插植;针距间单次剂量(DB) 10~12Gy ,靶区周边剂量为85 %DB]外,其中4 8例还经组织间插植加量放疗;30例除采用电子线常规外照射15Gy外,其中2 7例还经电子线外照加量放疗。全乳照射应用6MV直线加速器,采用双切线半野照射技术,靶区剂量为4 5~5 2Gy(平均4 8.6Gy)。采用医生评分与患者问卷方法评价美观效果。结果 5年生存率为93.8% ,局部复发率为6 .5 %。全组无放射性溃疡发生,5例出现位于插植针孔周围急性皮肤炎症。在经临床随访体检的75例中,医生打分和患者自评满意度为优的比例分别占87%和81% (P >0 .0 5 )。两组满意度医生总评为优的患者比例分别为81.2 %和85 .2 % (P >0 .0 5 )。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少。不同的瘤床加量放疗方法不影响美观满意度。
- 金冶宁王雅杰张晓青孟岩李荣清施俊义
- 关键词:术后放疗乳腺癌组织间插植常规外照射保乳术后单次剂量靶区剂量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06年
- 背景与目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提高肿瘤的局控率,降低正常组织反应。目前,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本研究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对40例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对纵隔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先常规外照射30~40Gy,然后对肿瘤局部用立体定向放疗追加照射剂量,每次2.5~4.85Cy,照射10~12次;对无纵隔淋巴结转移且肿瘤直径小于6cm的患者单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单次剂量3~8Gy,每日一次,共照射5~18次。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24例,总有效率(CR+PR)为87.5%(33/40),1、2年生存率分别为85.4%和45.1%,放疗期间无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肿块较大及年龄大于70岁为影响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发症较低,大部分患者能够耐受。
- 居小萍肖作平王春刚张晓青刘永明董文君张可领董昭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
- 射波刀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研究射波刀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估射波刀治疗周围型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66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射波刀治疗,金标追踪25例,肺追踪35例,椎体追踪6例;65%~75%等剂量线覆盖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总剂量为42~60Gy,分割次数4~6次,生物等效剂量(biological equivalent dose,BED)为71.4~150.0Gy。治疗后4~12周CT扫描评价近期疗效;随访时间为11~29个月,中位时间为18个月。结果全组患者完全缓解31例,部分缓解28例,稳定5例,疾病进展2例,有效率89.4%,肿瘤大小和BED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P=0.019,P=0.007)。结论射波刀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可获得较好的肿瘤控制率,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 方芳居小萍张火俊卢明智陈樱于春山曹洋森王晓艳刘永明张晓青
- 关键词:射波刀肺肿瘤周围型肺癌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