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童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酷儿
  • 2篇酷儿理论
  • 2篇《道林·格雷...
  • 1篇叙事
  • 1篇叙事艺术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图像
  • 1篇莎士比亚
  • 1篇身份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水环境
  • 1篇水环境污染
  • 1篇图像
  • 1篇秦腔
  • 1篇专家系统
  • 1篇纨绔主义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冲突
  • 1篇文化身份

机构

  • 6篇哈尔滨师范大...

作者

  • 6篇张童
  • 1篇张晔

传媒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神州
  • 1篇青年与社会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对亨利勋爵的酷儿理论解读
2013年
奥斯卡·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是唯美主义的著名作品,随着时代与文化的发展,对这部小说的解读具有了多样性。酷儿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主要研究社会性别角色、性取向、性别认同等问题。《道林·格雷的画像》由于作者本人的同性恋经历,使得这部小说及人物可以使用酷儿理论进行解读。
张童
关键词:酷儿理论纨绔主义
从《暴风雨》中看莎士比亚的反乌托邦精神被引量:1
2013年
莎士比亚的作品《暴风雨》常被认为是剧作家乌托邦思想的体现。虽然作品中提到了乌托邦的设想,但通过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绿色世界"模式和对作品中人物、台词的分析,可知剧作家对人性和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并不会单纯地寄希望于一个乌有之乡。通读整部作品,无论剧作家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的,体现的是一种反乌托邦精神。
张童
关键词:暴风雨莎士比亚反乌托邦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对道林·格雷的酷儿理论解读
2013年
酷儿理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形成的文化理论,社会性别角色、性取向、性别认同等问题是这一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酷儿理论认为人的性别角色是由社会身份所决定而非生理身份,常用解构主义的手法来研究性别认同、社会常规、权力形式等议题,从而拓展了文化文学等领域的发展空间。近年来,酷儿理论逐渐被运用到文学研究中,而成为一种后现代的文学理论。描写同性恋情的文学作品通常是酷儿理论的研究对象,而奥斯卡·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不仅仅是唯美主义的著名作品,也因为作者本人的同性恋经历而成为了同性恋文学的重要作品,王尔德本人也因为其我行我素、放荡不羁的作风,而被视为最早的酷儿主义者。
张童张晔
关键词:酷儿理论
文化冲突中身份的书写——《我的名字叫红》和《秦腔》的叙事艺术比较研究
《我的名字叫红》和《秦腔》分别是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穆克和中国作家贾平凹的知名作品。两部小说诞生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从表面看来,并没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但实际上两部小说想要反映的是同一主题,即文化冲突中个人和民族文化身份认...
张童
关键词:叙事艺术文化冲突文化身份
文献传递
基于CBR和RBR的突发水环境污染处理专家系统研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并且环境事故呈现多事态,尤其是突发水环境污染,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那么建立一种简洁、方便的应对突发水环境污染专家系统是非常必要的,能够提高应对突发水环境污染决策的成功率...
张童
关键词:专家系统
文献传递
基于残差块的遥感图像目标识别自编码网络
2019年
实现遥感图像目标识别的智能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建立了黑龙江地区地表高清遥感图像数据集,以深度学习为基本工具,设计了基于残差块的遥感图像目标识别自编码网络,并使用优化算法对学习过程进行了优化提升.搭建了实验平台,完成了对神经网络的训练和测试实验,验证了该文所提算法的有效性,为实现遥感图像目标识别的智能化提供了有效方案.
张童
关键词:遥感图像目标识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