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丽娟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人格
  • 1篇蛋糕
  • 1篇神经机制
  • 1篇跨期选择
  • 1篇额叶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自...

作者

  • 3篇徐丽娟
  • 3篇梁竹苑
  • 2篇李纾
  • 2篇蒋田仔
  • 1篇王坤
  • 1篇饶俪琳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基础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20%的概率获得蛋糕”=“获得蛋糕的20%”?检验风险决策的期望法则假设被引量:5
2012年
风险决策主流理论以期望法则的计算为核心假设,认为决策者需要进行"加权求和"的期望值计算过程.为检验这一基本假设,本研究采用相同的视觉材料设计了两类任务:将"%"看成"概率"的概率决策任务(风险决策)和将"%"看成"比例"的比例决策任务(计算决策).两任务均要求被试选择自己偏好的选项.考虑到被试在比例决策任务中须执行"加权求和"的期望值计算,方能使其收益最大化,我们推测,若被试在概率决策任务中也是根据"加权求和"规则做出决策,我们应当会发现影响"期望值计算"的诸因素(如计算难度、算术能力)同时影响两类任务.结果发现:计算难度和算术能力只影响比例决策任务绩效(其反应时更长,基于期望值选择的比例更高),但不影响概率决策任务绩效.相反,与"期望值计算"无关的"概率能力"和"感觉寻求人格"只影响概率决策任务绩效,但不影响比例决策任务绩效.该结果表明,概率能力和人格对风险决策的行为绩效起调节作用,人们在风险决策中可能并未按照期望法则的精确计算方式做出决策.期望法则家族理论将"加权求和"结果作为人类风险偏好的单一指数,或许是一种人为创造的错误指数.
梁竹苑徐丽娟饶俪琳蒋田仔李纾
关键词:人格
算术还是概率能力?检验风险决策中的期望法则假设
风险决策主流理论以期望法则的计算为核心假设,认为决策者需要进行加权求和的期望值计算过程。本研究对这一假设进行了检验。实验任务为包括获得/损失的风险决策(RD)和计算决策(CD)任务(材料完全匹配),要求被试从两个选项中选...
梁竹苑徐丽娟蒋田仔李纾
关键词:人格
跨期选择的神经机制:从折扣未来获益到折扣未来损失被引量:2
2009年
跨期选择是对不同时间产生的结果进行权衡的决策过程。该过程不仅涉及到获益,往往也涉及到损失。以往对跨期选择神经机制的影像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获益情境,而损失条件下的神经机制仍属未知。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事件相关fMRI技术,通过获益和损失对称设计的两个决策任务,考察了跨期选择的神经机制。研究发现,对获得和损失进行折扣的神经机制并不对称。一般来说,当被试对未来的获得与损失进行选择时,侧额叶和后顶叶区域都发生了激活;但在折扣损失时,不仅这两个区域的脑激活更强,脑岛、丘脑、背侧纹状体等区域也显著激活。其次,如果被试需要对即刻获得选项进行选择时,后扣带回和内侧前额叶皮质都会发生激活;而在折扣损失时,前扣带回、脑岛和额上回都会发生激活。这些结果说明,人类的大脑对未来损失比对未来的获得更加敏感,而这可能是由诸如恐惧、厌恶之类的负性情绪所驱动的。这一研究结果为揭开跨期选择时间折扣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
徐丽娟梁竹苑王坤李纾蒋田仔
关键词:跨期选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