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逸
- 作品数:25 被引量:155H指数:9
- 供职机构:无锡市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分泌蛋白DKK1(Dickkopf-1)在胃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探讨DKK1(Dickkopf-1)在胃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检测153例胃癌患者与173名健康志愿者血清中DKK1含量。免疫组化检测144例胃癌患者(从153例胃癌患者中选取)和265例回顾性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DKK1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血清DKK1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组(P<0.05)。当把血清DKK1浓度31.9150 pg/mL设为诊断胃癌的阈值时,其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7.9%和87.6%。血清DKK1浓度大于60.0 pg/mL胃癌患者生存期明显低于血清DKK1浓度较低患者(P=0.033)。胃癌组织中DKK1高表达与血清DKK1含量有密切相关性。结论低浓度阈值的DKK1可以作为胃癌诊断标志物,而高浓度阈值的DKK1可以作为胃癌预后预测标志物。血清和组织中DKK1表达水平可以帮助诊断胃癌,预测胃癌患者预后。
- 蔡靓羽尹卫娟徐敏逸
- 关键词:胃癌预后
- 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鞍麻在PPH术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痔是一种常见病、多见病,治疗方法繁多。我院从2010年引进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应用细针小剂量罗哌卡因鞍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择期行PPH手术患者80例,男36例,女44例,年龄25—55岁。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小剂量罗哌卡因鞍麻,B组应用局麻。
- 尹卫娟蔡靓羽徐敏逸
- 关键词: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鞍麻PPH手术
- 麻醉科业务查房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 2013年
- 麻醉科是国内外公认的高危、高技术风险科室之一。探索开展麻醉科业务查房可以不断地提高麻醉医师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麻醉操作流程及用药;及时发现操作者不良习惯、杜绝事故苗子,切实保证麻醉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探索合理的麻醉临床路径。
- 蔡靓羽王冬青徐敏逸尹卫娟
- 关键词:麻醉科业务查房
- 丙泊酚和环泊酚静脉麻醉对宫腔镜手术中膈肌运动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环泊酚用于静脉麻醉下宫腔镜手术时对呼吸运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无锡市中医医院行宫腔镜手术治疗患者10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环泊酚组(H组)和丙泊酚组(P组), 每组50例。所有患者静脉注射羟考酮后, H组静脉输注环泊酚维持麻醉, P组静脉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 如期间患者出现皱眉或体动反应, 可追加用药, 根据手术进程调控麻醉, 维持BIS值在50~60。呼吸功能监测采用M型超声观察测量膈肌运动幅度。分别记录入室时(T_(0))、扩张宫颈时(T_(1))、诱导后5 min(T_(2))、苏醒时(T_(3))患者的心率、MAP、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 RR)、SpO_(2)、BIS、膈肌运动幅度, 并记录患者的注射痛、呃逆、呼吸抑制、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术后患者满意度。结果 H组注射痛、呼吸抑制、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T_(1)时点H组心率、MAP、RR、膈肌运动幅度明显高于P组(P<0.05);与T_(0)时点比较, 两组患者T_(1)时心率、MAP、RR、膈肌运动幅度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相比于丙泊酚, 环泊酚可以提供相似的理想镇静效果, 但呼吸抑制发生少, 且很少产生注射痛。环泊酚联合羟考酮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相比丙泊酚优势更明显。
- 徐永成李荣华徐敏逸张建楠乔羽清蔡靓羽
- 关键词:丙泊酚静脉麻醉宫腔镜手术
- 右美托咪啶辅助连续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右美托咪啶组(T组)和对照组(C组).所有患者常规腰硬联合麻醉后,蛛网膜下腔注入0.5%等比重罗哌卡因3ml,术中根据手术需要硬膜外腔追加0.375%罗哌卡因3~5ml.股神经穿刺成功后,T组注入0.37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啶混合溶液20 ml(含右美托咪啶0.6 μg,/kg),C组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放置连续股神经阻滞导管,术毕两组患者均连接电子镇痛泵行连续股神经镇痛,采用0.75%罗哌卡因50 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每袋).背景剂量:4ml/h;PCA剂量4ml/次,锁定时间为30 min.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24、48、72 h静息状态VAS疼痛评分(RVAS)和被动活动VAS疼痛评分(PVAS).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麻醉前和术后24、48、72 h血清TNF-α、IL-1β、IL-6等炎性因子水平.记录术后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与C组比较,T组术后6、24、48 h的RVAS和P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T组24和48 h的TNF-α、IL-1β、IL-6炎性因子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T组术后窦缓发生率高于C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镇痛可有效提高TKA术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术后应激反应.
- 张建楠柳娇徐敏逸任晓平徐永成尹卫娟蔡靓羽周春刚
- 关键词:股神经神经传导阻滞
- 小剂量氯胺酮防止雷米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大剂量或长时间应用雷米芬太尼会诱发疼痛加剧或痛觉异常的现象,即痛觉过敏。Joly等[2]的研究证实,术中及术后应用小剂量氯胺酮能够防止痛觉过敏的发生。本研究旨在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对防止雷米芬太尼麻醉所致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
- 徐敏逸蔡靓羽祝平徐永成
- 关键词:小剂量氯胺酮雷米芬太尼痛觉过敏麻醉后术后应用芬太尼麻醉
- 骶麻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小儿隐匿性阴茎延长术的临床麻醉效果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骶麻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小儿隐匿性阴茎延长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近期行小儿隐匿性阴茎延长术5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每组各26例,A组行单纯静脉全身麻醉,B组行骶麻复合静脉全身麻醉,观察两组不同的麻醉效果。结果 B组麻醉效果较A组满意,B组与A组在进入手术时(T0)、麻醉诱导入睡后(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手术结束时(T4)、出手术室时(T5)6个时间点比较,在手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心率、辅助呼吸次数、肢体运动、追加静脉全身麻醉药物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进入手术室时(T0)、麻醉诱导入睡后(T1)的血氧饱和度(SpO_2)和心率(HR)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手术结束时(T4)、出手术室时(T5)心率(HR)相对较A组慢且平稳(P<0.05),血氧饱和度(SpO_2)在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手术结束时(T4)较A组高(P<0.05),出手术室时(T5)两组血氧饱和度(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后苏醒时间(TR)(2.08±2.05)min少于A组(21.31±5.16)min(P<0.05),B组手术中使用全身麻醉药总量(8.23±1.77)ml少于A组(22.0±6.77)ml(P<0.05),B组手术过程中体动次数(TT)(0.77±0.51)少于A组(2.77±0.90)(P<0.05),B组麻醉过程中需辅助呼吸次数(F)(1.46±1.34)少于A组(2.62±1.32)(P<0.05)。结论骶麻复合静脉全麻在小儿隐匿性阴茎延长术的应用中麻醉更平稳,麻醉苏醒更顺利,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 蔡靓羽张建楠尹卫娟徐敏逸
- 芬太尼对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ED_(50)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芬太尼对罗哌卡因腰麻半数有效剂量(ED_(50))的影响。方法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成年男性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腰麻药物:FR组为芬太尼10μg+罗哌卡因+10%葡萄糖液1ml;R组为罗哌卡因+10%葡萄糖液1ml。均用脑脊液稀释麻醉药至3ml,以0.2ml/s推注药液。采用序贯法确定罗哌卡因腰麻ED_(50)剂量;记录BP、HR,评估麻醉效果、感觉阻滞平面和改良Bromage下肢运动功能评级。观察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满意,循环稳定。FR组满足PPH的罗哌卡因ED_(50)为4.23mg,95%CI(3.99~4.48mg);R组的罗哌卡因ED_(50)为5.07mg,95%CI(4.71~5.43mg)。FR组罗哌卡因ED_(50)低于R组(P<0.05)。结论复合芬太尼10μg能减少罗哌卡因腰麻的ED50剂量。
- 王静蔡靓羽徐敏逸周红梅倪平尹卫娟
- 关键词:腰麻罗哌卡因半数有效剂量芬太尼痔上黏膜环切术
- 颊针疗法在髋部骨折手术麻醉体位摆放过程中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 2022年
- 目的 观察颊针疗法在髋部骨折患者手术麻醉前体位摆放过程中的镇痛作用。方法 将60例髋部骨折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予相同的腰硬联合麻醉方法,但在摆放椎管内麻醉体位前,治疗组行颊针镇痛治疗,对照组予舒芬太尼静脉注射。观察患者入室时(T0)、摆放麻醉体位前(T1)及摆放麻醉体位后(T2)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比较麻醉体位摆放时间、麻醉完成时间、手术部位温度觉消失时间,以及比较镇痛治疗后至手术开始前期间患者的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所有病例均完成试验。(2)与T0时相比,T1、T2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与T1时相比,T2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T1、T2时,治疗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麻醉体位摆放时间明显较短,麻醉完成时间也更短(P<0.05)。两组手术部位温度觉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镇痛治疗后至手术开始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颊针疗法可为髋部骨折患者行椎管内麻醉体位摆放时起到确切有效的镇痛作用,且相较于静脉药物疗法,其更易于实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
- 李荣华蒋蕴智蒋晨浩张建楠徐敏逸
- 关键词:髋部骨折微针针刺镇痛
- 硬膜外吗啡镇痛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相关性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观察术后硬膜外应用吗啡镇痛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是否存在联系。方法 180例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术后不用镇痛泵;B组用吗啡+布比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C组用布比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依据谵妄评定方法中文版(CAM-CR)评估各组患者术后24、48、72 h内的谵妄发生情况。结果 A、B、C三组谵妄的发生率分别为20.0%、51.7%、18.3%,B组明显高于A、C组(P<0.05)。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B组、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24、48 h谵妄评分明显高于A、C组(P<0.05)。结论术后硬膜外应用吗啡镇痛有增加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风险。
- 徐敏逸孙卫楠胥晓明刘广渊
- 关键词:吗啡谵妄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