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秀娟

作品数:21 被引量:181H指数:7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重庆市科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儿童
  • 6篇重症肌无力
  • 6篇无力
  • 6篇肌无力
  • 4篇小儿
  • 4篇肺炎
  • 3篇胆碱
  • 3篇乙酰胆碱
  • 3篇支原体肺炎
  • 3篇受体
  • 3篇小鼠
  • 3篇抗体
  • 2篇单克隆
  • 2篇单克隆抗体
  • 2篇阳性
  • 2篇阳性率
  • 2篇药物
  • 2篇乙酰胆碱受体
  • 2篇支气管
  • 2篇鼠模型

机构

  • 2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徐秀娟
  • 10篇黄志
  • 8篇罗征秀
  • 7篇刘恩梅
  • 4篇符州
  • 4篇罗健
  • 3篇何琳莉
  • 3篇刘玉琳
  • 2篇郝瑞
  • 2篇陈琼
  • 2篇夏秋玲
  • 2篇任洛
  • 2篇彭才静
  • 2篇禹定乐
  • 1篇李渠北
  • 1篇唐文
  • 1篇彭东红
  • 1篇袁小平
  • 1篇高惠
  • 1篇王崇杰

传媒

  • 3篇儿科药学杂志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重庆医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6年
徐秀娟黄志
关键词:发作性睡病多导睡眠描记术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莫达非尼
小儿癫痫持续状态4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小儿癫痫持续状态(SE)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对我院近11年来收治的47例SE患儿的病因、发作类型、惊厥持续时间、相关辅助检查、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患儿SE按病因分:特发性癫痫22例(46.8%)、症状性癫痫21例(44.7%)、热性惊厥4例(8.5%)。47例SE中36例(76.6%)入院后即给予有效而足量的抗惊厥药物,其中联合用药25例(69.4%),单一用药11例(30.6%),11例(23.4%)入院时惊厥发作已停止,故采用抗惊厥药物。7例(19.4%)SE患儿出现各种并发症,但无1例死亡。3组患儿SE发作控制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7.52,P〈0.05),尤以症状性癫痫所需控制时间最长,有统计学意义(x^2=4.13~5.19.P〈0.05)。结论严格遵守和执行SE的治疗原则,加强监护、支持、对症治疗和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可明显降低SE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预后。
徐秀娟黄志
关键词:癫痫持续状态儿童抗惊厥药物
ABCA3杂合突变病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了解ATP结合盒A家族成分3(ABCA3)突变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及儿童肺部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筛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和新生儿科住院的38例患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均为汉族)的ABCA3基因2个位点:c.875A>T(p.E292V)、c.G3661A(p.G1221S),分析突变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共4例患儿发生基因突变,其中2例为c.875A>T(p.E292V)杂合突变(例2女,3h;例4男,52 d);2例为c.G3661A(p.G1221S)杂合突变(例1男,78 d;例3女,15岁1个月);均否认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例1、2、4在生后患NRDS,例1、2为早产;例3生后正常,入院后临床诊断肺间质疾病(ILD).4例患儿临床转归不同:例1有反复喘息,需吸入激素治疗,生长发育可;例2因脱机困难死亡;例3好转出院后失访;例4生长发育正常,未发现ABCA3突变位点与临床预后有明确的相关性.结论 ABCA3基因突变与多种婴幼儿肺疾病有关,包括NRDS到儿童ILD.早期识别ABCA3基因突变情况,及早诊断,有助于早期判断疾病预后、早期干预及开展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徐秀娟刘恩梅罗征秀罗健符州
关键词:ATP结合匣式转运子突变
儿童慢性肺间质病变相关表面活性物质蛋白基因突变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慢性间质性肺疾病(chronic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CI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具有以下特点:两肺野或大部分肺野布满粟粒状、大小不等的结节状、小片状、粗细不等的线条或网格状、蜂窝状阴影,多为混合性阴影。临床上表现为渐进性劳力性气促、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降低、低氧血症和影像学上的双肺弥漫性病变。病程多缓慢进展,逐渐丧失肺泡一毛细血管功能单位,最终发展为弥漫性肺纤维化和蜂窝肺,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徐秀娟刘恩梅
关键词:基因突变儿童
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痰细菌培养阳性率及与病情严重度相关性分析
目的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已有研究明确证实病毒与细菌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本文拟探讨重庆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原学特点,明确痰培养阳性时是否对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的病情、病程产生影响,从而为临床防...
禹定乐刘恩梅彭才静郝瑞任洛徐秀娟何琳莉夏秋玲
重症肌无力被动转移幼鼠的黏膜免疫耐受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特异性耐受原-双类似物(Lys262-Ala207)对重症肌无力被动转移(PTMG)小鼠模型的黏膜免疫效果,探讨其作用机理及该方法在模型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将C57BL/6幼年雌性小鼠60只分为3组:耐受组、模型组、对照组,各20只。耐受组和模型组建立PTMG模型。耐受组在致敏前10d,每天经鼻腔滴入含耐受肽-双类似物25μg的PBS50μl;模型组连续10d经鼻腔滴入不含耐受肽的PBS50μl;正常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观察实验各组小鼠的体重、临床评分、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TGF-β1及其他各项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表现较为典型的PTMG症状;耐受组小鼠经耐受治疗有效,其临床症状较轻。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含量耐受组为(16.01±1.09)mg/L,模型组为(28.12±1.28)mg/L,均高于对照组[(1.60±0.28)mg/L](t=44.37,70.27,P〈0.01)。耐受组外周血中TGF-β1[(437.19±1.93)ng/L]高于模型组[(175.63±3.12)ng/L](t=36.07,P〈0.01),模型组IL-4、IFN-γ[(193.37±3.95)ng/L,(320.46±2.14)ng/L],均高于耐受组[(141.02±3.11)ng/L,(187.99±4.67)ng/L](t=37.20、51.69,P〈0.01)。各因子与对照组比较仍未达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5、31.05、49.02,P〈0.01)。结论双类似物鼻黏膜耐受对缓解PTMG有效,表现为:血清AChRAb含量降低,外周血中TGF-β1分泌增高,IL-4、IFN-γ分泌降低和临床症状的缓解等。同时该方法还具有使用方便、安全等特点。
徐秀娟黄志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性黏膜受体
儿童慢性咳嗽的治疗药物被引量:17
2020年
慢性咳嗽是儿童就诊常见原因之一,咳嗽反复、迁延不愈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和家庭生活质量。目前对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及诊断思路的认识逐步成熟,但对儿童慢性咳嗽的管理如药物治疗等仍欠规范。儿童慢性咳嗽的治疗原则是明确病因,对因治疗,在明确病因前应慎用镇咳药物。需重视观察-等待-随访的原则,注重相关病因的诊断性治疗及治疗后的再评估。
徐秀娟罗征秀
关键词:慢性咳嗽药物治疗对症治疗
小儿EB病毒性肺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细胞因子IL-2、IL-8、IL-10、INF-γ在小儿EB病毒(EBV)性肺炎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12年1~12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EBV肺炎的患儿32例为观察组,年龄1~8岁,平均(4.17±1.43)岁;同期儿童保健科门诊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正常对照组,年龄2~7岁,平均(4.77±1.83)岁。两组受试者分别进行血清IL-2、IL-8、IL-10、INF-γ的检测,并分别比较这四种细胞因子在两组受试者中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IL-2、INF-γ水平降低(P〈0.01),而IL-8、IL-10水平升高(P〈0.05)。结论:小儿EBV肺炎其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分泌紊乱,主要表现为Th1/Th2细胞平衡失调,提示机体存在相应的免疫功能障碍;对EBV感染性肺炎患儿及时进行细胞因子IL-2、IL-8、IL-10、IFN-γ等检测,对于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陈琼姜函徐秀娟黄志
关键词:EB病毒肺炎细胞因子TH1TH2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Nebulized Hypertonic Saline Treatment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Viral Bronchiolitis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requently nebulized 3%hypertonic saline(HS) in moderately t...
罗征秀符州刘恩梅徐秀娟付学明彭东红刘玉琳
文献传递
nAChR单克隆抗体建立重症肌无力被动转移小鼠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采用乙酰胆碱受体(nAChR)单克隆抗体-mAb35建立C57BL/6幼年小鼠重症肌无力被动转移模型(passive transferred myasthen ia gravis,PTMG),摸索成功建立动物模型的mAb35的有效剂量,为进一步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 ia gravis,MG)的发病机制和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将实验组分为3组(E1、E2、E3),分别经腹腔注射含0.5、1.0、1.5 mg/kg mAb35的R inger’s液0.2m l给B6幼年小鼠,对照组(N)注射不含mAb35的R inger’s液0.2m l。观察其临床表现,并进行药理学、神经电生理学及电镜超微结构鉴定,同时检测血清中nAChRAb水平,以判断模型建立是否成功。结果实验组小鼠表现不同程度的MG临床症状,电生理改变、药理学特征、血清学AChRAb升高及超微结构病理改变等均符合MG的病理生理特点。结论利用AChR单克隆抗体-mAb35可在幼年C57BL/6小鼠成功建立PT-MG模型,其有效剂量为1.0 mg/kg,该方法简便、可靠、敏感,为研究儿童MG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实验动物模型。
黄志徐秀娟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单克隆抗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