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莉莉

作品数:21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三苯双脒
  • 10篇吸虫
  • 8篇华支睾吸虫
  • 7篇阿苯达唑
  • 7篇虫病
  • 4篇小鼠
  • 4篇疗效
  • 4篇剂型
  • 4篇包虫
  • 4篇包虫病
  • 3篇新剂型
  • 3篇青蒿
  • 3篇吡喹酮
  • 3篇甲苯达唑
  • 3篇肝损伤
  • 2篇代谢动力学
  • 2篇血吸虫
  • 2篇血吸虫病
  • 2篇液状
  • 2篇青蒿琥酯

机构

  • 20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池州市贵池区...
  • 1篇上海健康医学...

作者

  • 20篇徐莉莉
  • 12篇姜斌
  • 12篇张皓冰
  • 9篇薛剑
  • 8篇肖树华
  • 7篇刘丛珊
  • 6篇周晓农
  • 6篇陶奕
  • 5篇张永年
  • 5篇强慧琴
  • 5篇魏玉芬
  • 4篇郑琪
  • 3篇张超威
  • 3篇伍卫平
  • 3篇刘妮
  • 3篇姚俊敏
  • 3篇涂珍
  • 2篇王立英
  • 2篇温爱丹
  • 1篇贾铁武

传媒

  • 8篇中国寄生虫学...
  • 3篇国际医学寄生...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苯并咪唑类药物油混悬剂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寄生虫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新剂型——油混悬剂,包含苯并咪唑类药物、液状油脂、助悬剂和润湿剂。本发明的苯并咪唑类药物油混悬剂用于治疗包虫病及其他寄生虫病,可增加血药浓度,提高疗效。该油混悬剂制备方法简单,稳定性...
张皓冰伍卫平刘丛珊薛剑陶奕姜斌徐莉莉姚俊敏肖树华王立英温爱丹张超威
用三苯双脒、吡喹酮和青蒿琥酯临床给药方案治疗感染华支睾吸虫大鼠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三苯双脒、青蒿琥酯和吡喹酮的给药方案治疗感染华支睾吸虫大鼠的疗效。方法将临床试用于治疗华支睾吸虫感染的三苯双脒、青蒿琥酯和吡喹酮剂量用不同种属动物等效剂量换算法换算为大鼠用的剂量,并按临床药物联合用药方案,设置了以下的剂量疗程,即三苯双脒16或32mg/(kg·d)×1d、2d和3d(bid),8或16mg/(kg·d)×3d;青蒿琥酯12mg/(kg·d)×3d(tid)和16mg/(kg·d)×3d(bid);吡喹酮143mg/(kg·d)×2或3d(tid),143mg/(kg·d)×2d或3d(bid)和47.7或71.5mg/(kg·d)×3d。151只大鼠(每鼠灌胃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50只)分2批,第1批79只大鼠于感染后5周分为13组,每组5~6鼠,其中6组单用三苯双脒、青蒿琥酯或吡喹酮治疗,另7组用三苯双脒与青蒿琥酯或吡喹酮联合治疗,或吡喹酮与青蒿琥酯联合治疗,余8鼠作对照。第2批72只大鼠于感染后6周,分为13组(每组5只),其中7组和6组分别用三苯双脒和吡喹酮的不同剂量疗程治疗,余7鼠作对照。于治疗结束后2周剖杀小鼠,收集胆管和肝组织内的华支睾吸虫,计算各组的平均虫数和减虫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 (Mann-Whitney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第1批试验中,三苯双脒16或32mg/(kg·d)×3d(bid),吡喹酮143mg/(kg·d)×3d(tid)或143mg/(kg·d)×3d(bid)各治疗组的平均虫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减虫率为94.2%~96.0%。感染大鼠用青蒿琥酯12mg/(kg·d)×3d(tid)治疗无效,而16mg/(kg·d)×3d(bid)则有57.2%的减虫率,其平均虫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三苯双脒16或32mg/(kg·d)×3d(bid)与吡喹酮143mg/(kg·d)×3d(bid),或与青蒿琥酯16mg/(kg·d)×3d(bid)联合治疗组,各组平均虫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减虫率为94.2%~99.4%,即联合治疗的疗效与三苯双脒和吡喹酮单用组相仿,但显著高于青蒿琥酯单用组。吡喹酮143mg/(kg·d)×3d(tid)与青蒿琥酯12mg/(kg·d)×3d(tid),或吡喹酮143mg/(kg·d)×3d(bid)与青蒿琥酯16mg/(kg·d)×
薛剑徐莉莉强慧琴张永年肖树华
关键词:三苯双脒青蒿琥酯吡喹酮华支睾吸虫疗效
长期服用阿苯达唑乳剂致正常小鼠肝损伤研究
目的 了解包虫病治疗剂量的阿苯达唑乳剂在不同治疗时间致肝脏损伤的病理和生化指标变化过程,积累包虫病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相关数据.方法 正常22g昆明雌性小鼠经口灌胃阿苯达唑乳剂90.9mg/kg/d,阴性对照组安慰剂为生理...
郑琪张超威刘丛珊姜斌徐莉莉张皓冰
关键词:包虫病阿苯达唑肝损伤
三苯双脒抗华支睾吸虫药效与机制的研究
根据第二次全国人体寄生虫病分布调查的估算,我国的华支睾吸虫感染人数已达1249万。由于缺乏预防食源性吸虫病的疫苗和人们的饮食方式难以改变,药物化疗仍然是控制该类疾病的主要手段。目前用于治疗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药物主要是吡喹酮...
徐莉莉
关键词:三苯双脒华支睾吸虫药效代谢动力学
文献传递
一类氨基醇类化合物的抗寄生虫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类含氮杂环氨基醇类化合物的抗寄生虫用途。研究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对于血吸虫和包虫等具有明显的杀灭和抑制作用。本发明为治疗血吸虫病和包虫病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药物设计和优化将会丰富寄生...
张皓冰刘丛珊薛剑段李平陶奕姚俊敏王味思魏玉芬徐莉莉郑琪霍乐乐涂珍赵宇宁陈盈刘妮
文献传递
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治疗感染旋毛虫小鼠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观察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对感染旋毛虫小鼠的疗效。方法将85只昆明小鼠(每鼠感染旋毛虫幼虫100条)分成3组,A组(成虫期,即感染后5d)、B组(幼虫移行期,即感染后15d)和C组(幼虫成囊期,即感染后35d)。A组小鼠35只,均分为7组,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各治疗3组,两药给药剂量相同,分别为顿服6.25、12.5和25mg/kg,另设1组为对照组。B、C两组各25只小鼠,各均分为5组,三苯双脒和阿苯达唑各治疗2组,两药给药剂量相同,分别为100和200mg/(kg·d),另各设1组为对照组。A组小鼠治疗后2d处死,计数小肠内成虫。B、C两组小鼠连续治疗7d,治疗结束后15d处死,剖取全部膈肌,消化液消化,镜下计数幼虫。计算各组平均虫数和减虫率,统计分析各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三苯双脒各组平均成虫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减虫率分别为63.3%、86.2%和98.5%;阿苯达唑6.25和12.5mg/kg组的平均成虫数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5mg/kg组的平均成虫数则少于对照组(P<0.05),减虫率为41.2%。B组,两种药物平均虫数都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三苯双脒治疗组减虫率分别为64.4%和89.6%,阿苯达唑组减虫率分别为56.7%和78.4%。C组,仅阿苯达唑200mg/(kg·d)组的平均幼虫(成囊期)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减虫率为71.8%,其余各组均无效。结论三苯双脒对小鼠旋毛虫成虫和移行期幼虫有较好的疗效,但对成囊期幼虫无效。较大剂量阿苯达唑对小鼠旋毛虫成虫、移行期和成囊期幼虫均有效。
薛剑肖树华徐莉莉张永年强慧琴
关键词:三苯双脒阿苯达唑旋毛虫成虫
动态窗口扫描统计量法在急性血吸虫病时间聚集性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使用动态窗口扫描统计量法、集中度法和圆形分布法分析2001-2006年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急性血吸虫病病例的发病时间,确定其时间聚集性。动态窗口扫描统计量法分析结果显示,贵池区急性血吸虫病病例的发病时间从2001年到2003年越来越集中,之后越来越分散,而2006年的发病时间聚集性消失(对数似然比LLR=4.14,P>0.05);分析所有病例发现,2002年8~9月是6年中发病的最大聚集期(LLR=18.5,P<0.01),与实际情况相符。而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提供的信息较少,且2002年的分析结果与动态窗口扫描统计量法所得结果有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其他两种分析方法相比,动态窗口扫描统计量法在急性血吸虫病的时间聚集性分析中提供信息较多,结果可靠。
徐莉莉陈更新崔道永何宗贵周晓农
关键词:血吸虫病流行病学
小鼠长期服用阿苯达唑对肝脏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服用阿苯达唑1~16周对小鼠血清中7项肝功能指标和肝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180只昆明雌性小鼠随机均分为给药组和阴性对照组。给药组小鼠灌服阿苯达唑136.3 mg/(kg.d),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1、2、4、6、8、10、12、14和16周时,两组各时段随机取10鼠,眼内眦静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肝功能指标,即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L)、间接胆红素(IBIL)、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等7项指标;10鼠中5鼠取肝组织,固定染色后透射电镜观察,进行病理评分,将两组比较后有统计学意义的肝功能指标作为自变量,病理评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在给药各时间段,给药组的DBL、IBIL、ALB和GLB水平,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2周组ALT(55.2±23.7)、AST(176.4±49.2)和ALP(141.1±19.4)等3项指标值均高于其余给药组,且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35.5±8.6、108.2±21.9和84.0±24.8)(均P<0.05)。给药2、8、10、12和14周组,肝组织病理评分为11.8±4.8、10.6±4.8、13.6±3.5、29.8±10.7和5.6±2.5,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0.8±0.4、1.2±0.8、2.4±2.0、1.2±0.4和1.4±1.1)(均P<0.05)。以ALT、AST和ALP为自变量、病理评分为因变量的3组单因素线性回归方程中,AST所属方程线性回归拟合度最佳,回归方程为Y=-17.616+0.188X。结论小鼠长期服用棘球蚴病治疗剂量的阿苯达唑可致ALT、AST、ALP等3项肝酶指标明显升高,并引起轻度的肝组织病理改变。
郑琪刘丛珊姜斌徐莉莉张皓冰
关键词:棘球蚴病阿苯达唑肝损伤
吡喹酮、三苯双脒和甲苯达唑治疗华支睾吸虫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 观察吡喹酮、三苯双脒和甲苯达唑治疗华支睾吸虫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大面积防治选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对试点人群粪检虫卵并计数,选取160位华支睾吸虫虫卵阳性合并钩虫、...
徐莉莉姜斌肖树华张皓冰周晓农
小鼠长期口服阿苯达唑后停药对受损肝组织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小鼠长期t3服阿苯达唑后,停药对受损肝组织和肝功能恢复的可能性。方法雌性昆明系小鼠110只.其中90只作为实验组,每鼠每天灌服剂量为136.3mg/kg的阿苯达唑混悬液。另外20只作为对照组,每鼠每天灌服生理盐水10ml/kg。上述2组鼠于服药1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取10只小鼠剖杀.从眼内眦静脉取血作肝功能测定.并从各组的10只小鼠中随机取5只的肝左叶组织,作肝细胞透射电镜观察。与此同时.将实验组的剩余80只小鼠均分为继服药组和停药组,继服药组每天灌服上述剂量的阿苯达唑.继服4周,而停药组和对照组余留的10只小鼠则灌服上述剂量的生理盐水4周。继服药组在继服阿苯达唑1、2、3、4周,或停药组于停药1、2、3、4周后各取10只小鼠剖杀,对照组的10只小鼠则于灌服生理盐水16周后剖杀.并按上述方法取小鼠的眼内眦静脉和肝脏作肝功能测定和肝细胞电镜观察。结果小鼠继服药1-4周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力逐周下降.小鼠灌服阿苯达唑12周.停药1周后各组的上述3种酶活力亦明显下降。其中1周停药组ALT值(39.6±6.2)明显低于同期继服药组(45.6±8.5).(Z=1.82,P〈0.05),1周和2周停药组的AST值137.8±11.9、120.6±9.3显著低于同期继服药组162.4±25.7、141.0±15.1(ZAST1=1.92,ZAST2=1.75,P均〈0.05);1周和2周停药组的ALP值120.6±15.2、104.6-4-15.7明显低于同期继服药组142.6±8.4、125.3±11.6(ZALP1=1.86,ZAST2=1.55,P均〈0.05)。继服药1-4周组肝细胞病理变化程度与服药12周组相比较.呈逐周减轻.停药1~4周组各组小鼠病理变化的减轻较继服药组迅速和明显.停药1周组和2周组小鼠肝细胞透射电镜病理变化评分由23.4±6.3.分别降至6
郑琪刘丛珊姜斌徐莉莉张皓冰
关键词:棘球蚴病阿苯达唑肝损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