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海瑛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伊蚊
  • 4篇白纹伊蚊
  • 2篇毒杀
  • 2篇毒杀作用
  • 2篇植物杀虫剂
  • 2篇杀虫
  • 2篇杀虫剂
  • 2篇蚊幼
  • 2篇蚊幼虫
  • 2篇拒食
  • 2篇拒食活性
  • 2篇苦皮藤
  • 2篇苦皮藤素
  • 2篇白纹伊蚊幼虫
  • 1篇单细胞
  • 1篇单细胞凝胶
  • 1篇单细胞凝胶电...
  • 1篇单细胞凝胶电...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含量

机构

  • 5篇暨南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海南省疾病预...

作者

  • 5篇施海瑛
  • 4篇张玲敏
  • 3篇孙家梅
  • 2篇李薇
  • 1篇李凯杰
  • 1篇徐芳
  • 1篇范志刚

传媒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苦皮藤素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毒杀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苦皮藤素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毒杀作用机制及对该蚊幼虫生长发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生物学法进行毒力测定及观察对蚊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HE染色观察胃肠形态的改变,通过氧化铬的比色法测定拒食活性。结果随苦皮藤素浓度的增大,其对白纹伊蚊4龄幼虫的毒杀作用力增强,LC50为22.66(18.38~27.95)mg/L,LC95为84.51(60.87~142.27)mg/L。苦皮藤素能降低白纹伊蚊幼虫的化蛹率,延长平均化蛹时间和平均羽化时间,但对羽化率的影响不明显。随苦皮藤素作用浓度的增大,拒食活性也增强。胃肠形态发生改变:刷状缘脱落,中肠细胞变性、崩解。结论苦皮藤素能通过胃毒、拒食、触杀等作用方式毒杀白纹伊蚊幼虫,并能抑制其生长发育。
徐芳施海瑛张玲敏孙家梅
关键词:苦皮藤素植物杀虫剂白纹伊蚊拒食活性
苦皮藤素对白纹伊蚊幼虫毒杀的作用
目的 观察苦皮藤素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毒杀作用,杀灭效果。对白纹伊蚊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浓度苦皮藤素作用后的白纹伊蚊幼虫进行形态学、酶活性及拒食活性改变观察,旨在研究苦皮藤素对蚊幼虫的毒杀作用机制及对白纹伊蚊幼虫生长发育...
施海瑛
关键词:苦皮藤素植物杀虫剂白纹伊蚊毒杀作用拒食活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法
文献传递
α-三噻吩对白纹伊蚊幼虫蛋白质、酯酶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α-三噻吩(α-T)对白纹伊蚊幼虫蛋白质含量、酯酶活力及脂质过氧化反应等的影响。方法采用敏感株和抗性株白纹伊蚊Ⅳ龄幼虫实验,按照Bradford法测定其蛋白质含量,实验组饲养液中含5.34μg/Lα-T,对照组饲养液中用丙酮(3.95μg/L)代替α-T;用组织化学方法测定酯酶活力,实验组饲养液中α-T浓度为6.24μg/L,对照组饲养液中不含α-T。按照TAB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将敏感株白纹伊蚊Ⅳ龄幼虫分5组:A组为丙酮对照组,饲养液中丙酮浓度为3.95μg/L,不含α-T;B组为紫外光照(UV)对照组,饲养液同A组;C、D、E组为实验组,饲养液中α-T浓度分别为4.58、5.34和6.24μg/L。以上各组蚊幼虫均先在黑暗中饲养1h,经紫外光照射1h(A组不照射)转为常规饲养。结果α-T与紫外光共同作用下蚊幼虫蛋白质含量,敏感株实验组(1.225m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120mg/ml)(P<0.05),抗性株实验组(1.199mg/ml)亦显著高于对照组(1.114mg/ml)(P<0.05)。α-T与UV共同作用2、4、6和8h,敏感株、抗性株的实验组酯酶活力均比其对照组低,其中实验组作用8h酯酶活性最低(P<0.05)。敏感株丙酮对照组、紫外光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的MDA含量分别为2.286、2.322、3.156、4.188和4.684nmol/mg蛋白,且MDA含量与α-T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紫外光作用下,α-T能增加白纹伊蚊幼虫蛋白质含量和MDA含量,抑制其酯酶活力。
张玲敏孙家梅吕慧芳施海瑛
关键词:白纹伊蚊蛋白质含量酯酶丙二醛
白纹伊蚊唾液腺细胞的原代培养
2009年
目的探讨白纹伊蚊唾液腺细胞的培养,试图建立白纹伊蚊唾液腺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方法采用Schneider培养基添加10%的胎牛血清和双抗﹙100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作培养液,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唾液腺,经PBS液清洗后放入培养液中,置26℃培养箱中培养。结果3d后白纹伊蚊唾液腺组织开始长出单个细胞,6d后单个细胞增多。说明白纹伊蚊唾液腺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够存活一段时间。结论白纹伊蚊唾液腺细胞体外培养存活。
施海瑛张玲敏李薇孙家梅
关键词:白纹伊蚊唾液腺原代培养
姜黄素对早期血吸虫病小鼠肝功能的影响
2008年
目的动态观察姜黄素(curcumin,CUR)对早期血吸虫病小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4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分别为健康对照组、感染对照组、溶剂组和CUR组。除健康对照组外各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约25条。CUR组感染后即开始给予CUR200mg/kg体重灌胃治疗,2次/d,至第8周末;健康对照组和感染对照组给予同剂量的蒸馏水灌胃,溶剂组给予同剂量的4%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methycellulose,CMC)溶液灌胃。于第6、8周末每组各取8只小鼠,处死,取血清和肝脏,以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变,通过测定小鼠血清以及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观察CUR对血吸虫病小鼠治疗的效果。结果感染血吸虫后,CUR组与感染对照组比较小鼠肝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第6周末血清SOD含量显著升高(P<0.01),GSH-px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匀浆SOD、GSH-px含量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第8周末小鼠血清和肝匀浆SOD、GSH-px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CUR组第8周末小鼠血清和肝匀浆SOD、GSH-px及MDA含量与第6周末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姜黄素有减轻血吸虫病急性期肝损伤的作用。
李薇张玲敏李凯杰范志刚施海瑛
关键词:姜黄素肝功能血吸虫病小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