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明

作品数:21 被引量:579H指数:13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卒中
  • 11篇脑卒中
  • 11篇康复
  • 7篇动功
  • 6篇上肢
  • 6篇上肢运动
  • 6篇上肢运动功能
  • 6篇卒中患者
  • 6篇脑卒中患者
  • 4篇神经元
  • 4篇吞咽
  • 4篇镜像神经元
  • 3篇诱发电位
  • 3篇元理论
  • 3篇吞咽障碍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训练仪
  • 2篇上肢功能

机构

  • 12篇嘉兴学院
  • 9篇嘉兴市第二医...
  • 5篇浙江中医药大...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康复研究...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纽约州立大学

作者

  • 21篇曾明
  • 14篇顾旭东
  • 11篇朱美红
  • 10篇傅建明
  • 8篇沈芳
  • 6篇崔尧
  • 6篇时美芳
  • 5篇姚云海
  • 5篇王月丽
  • 4篇李亮
  • 4篇李岩
  • 3篇王晶
  • 3篇陆茹
  • 3篇金敏敏
  • 2篇王春苑
  • 2篇陶林花
  • 2篇陈峤鹦
  • 2篇高景蓬
  • 2篇杨美霞
  • 2篇王中莉

传媒

  • 7篇中华物理医学...
  • 6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骨伤
  • 1篇护理与康复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作观察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1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动作观察疗法,每周6次,每次20min,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并使用量角器对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和腕背伸主动活动度进行测量,以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并分别检测治疗前后FMA与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和腕背伸主动活动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及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和腕背伸主动活动度评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FMA评分(44.81±8.86)、肩关节前屈(150.88°±21.32°)、肘关节伸展(135.56°±17.22°)主动活动度的改善程度显著(P<0.05);两组患者,除治疗后的对照组FMA评分与肩关节主动前屈活动度、FMA评分与肘关节主动伸展活动度不相关(P>0.05)外,其余FMA评分均与肩关节主动前屈活动度、肘关节主动伸展活动度及腕主动背伸活动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可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且FMA与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和腕背伸主动活动度存在相关性。
王晶曾明金敏敏杨美霞崔尧朱美红施明李亮顾旭东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康复
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1
2016年
脑卒中,是目前世界上导致成年人残疾的主要原因[1]。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近200万人,现存活患者有600万—700万,而存活者约75%致残[2]。针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这一难题,众多学者研究探索了多种康复措施,其中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MT)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成为了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脑卒中康复治疗新方法。本文将对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做简要论述。
沈芳王晶曾明
关键词:上肢运动功能存活者康复措施偏瘫肢体BRUNNSTROM
核心力量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核心力量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和姿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共纳入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80例,分为常规康复训练组和核心力量训练组,各40例。常规康复训练组接受常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2~42岁,平均(30.5±5.2)岁;体重指数(BMI)18.2~25.9 kg/m^2,平均(23.8±2.4)kg/m^2;优势侧30例,非优势侧10例。核心力量训练组接受常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加核心力量训练,其中男31例,女9例;年龄21~45岁,平均(31.1±4.8)岁;BMI:18.5~26.1 kg/m^2,平均(24.1±2.7)kg/m^2;优势侧27例,非优势侧13例。收集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Lysholm量表评分、KT-1000测量的胫骨前移度及治疗后星形偏移平衡测试结果,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常规康复训练组和核心力量训练组胫骨前移度分别为(3.4±1.0)mm和(3.3±1.2)mm,小于治疗前的(12.1±1.8)mm和(12.5±2.0)mm(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康复训练组和核心力量训练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分别为91.8±4.3和92.1±3.9,高于治疗前的69.2±5.8和70.2±5.1(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星形偏移平衡测试显示核心力量训练组伤侧支撑和健侧支撑下肢所能到达最远的距离在8个方向上均要大于常规康复训练组(P<0.05)。结论: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动态平衡稳定性。
吴斌郑松蔡震海王月丽曾明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外科手术康复病例对照研究
水中平衡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影响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水中平衡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5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仅限陆地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水中平衡训练联合陆地的康复治疗。每周5次,每次60min,共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采用Berg平衡量表测试、起立步行测试、2min步行测试和步态分析以评定患者的平衡能力和下肢步行功能。并分别测量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尽最大努力进行患侧踝背伸动作时胫前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各项评价指标评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45.10±9.30)分]、起立步行测试[(27.17±6.69)秒]、2min步行测试[(94.00±17.39)m],步态分析中健侧步长[(39.34±15.46)cm]、患侧步长[(38.38±12.58)cm]、步速[(78.17±17.19)cm/s]、步宽[(9.76±2.54)cm]、步频[(80.31±19.29)步/min]和积分肌电值[(61.31±12.80)μV·s]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水中平衡训练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平衡功能。
曾明王月丽崔尧顾旭东傅建明李岩沈芳王中莉陆茹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伤术后的综合康复治疗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使用缝合桥(suturebridge)技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伤术后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采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进行肩袖修补术,治疗组在术后采用包括康复教育、物理因子治疗和康复功能训练的系统化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则进行包括牵伸和肌力训练的常规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前屈和体侧外旋的关节活动度(ROM)、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及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术后6个月功能恢复情况,并与治疗前相应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2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5.6个月(8~24个月)。治疗前2组各评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治疗组VAS疼埔评分为(1.7±1.5)分,前屈和外旋的ROM分别为(168.3±31.3)°和(47.2±11.2)°,UCI.A和ASES评分分别为(30.7±4.13)和(85.1±15.67)分,较对照组[(3.8±2.2)分、(121.2±53.6)°、(32.9±14.9)°、(18.3±4.94)分、(36.4±17.70)分]有明显改善(P〈0.05),且2组治疗后分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系统康复治疗,可以使接受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行肩袖修补术后的患者恢复良好的功能活动。
谢娟陈刚曾明黄成龙朱美红时美芳顾旭东
关键词:关节镜肩袖康复
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1
2015年
目的探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方法将6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视觉反馈训练,即在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训练前,先仔细观看即将训练的动作及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该动作的录像,要求患者仔细观看电视中所播放的上肢ADL动作视频,告知患者在看完后尽最大努力模仿练习,所有录像均由同一模特演示;两组疗程均为8周,每周治疗6次,每次30min。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上肢部分)(Fugl 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上肢功能、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定患者屈肘肌群及前臂旋前肌群肌张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评价指标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FMA评分、BI评分、MAS评分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视觉反馈训练能改善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减轻痉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朱美红王晶顾旭东时美芳曾明王春苑陈峤鹦傅建明
关键词:镜像神经元卒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运动观察疗法对脑梗死后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研究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观察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61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1)。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运动观察疗法,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改良Ashworth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t|>2.651,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t|>2.048,P<0.05)。结论运动观察疗法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张圆衍朱美红曾明陈峤鹦傅建明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康复
吞咽-摄食管理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被引量:230
2016年
目的 探讨吞咽-摄食管理在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临床吞咽功能评估确定吞咽障碍及严重分级;对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吞咽-摄食管理;对照组:根据病情采用神经营养、改善脑循环药物及其他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同时针对肢体功能障碍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等常规方法,2~5h/d,6d/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0d记录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的情况及进行吞咽功能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对照组吞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肺部感染情况明显偏低(10%与22.5%,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后发生吞咽障碍患者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吞咽-摄食训练管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脑卒中后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朱美红时美芳万里红金妹曾明顾旭东金敏敏王佳玲
关键词:卒中吞咽障碍误吸肺炎
肺功能训练仪用于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2
2016年
目的:探讨肺功能训练仪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生存质量、疾病转归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9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康复治疗,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治疗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通过使用肺功能训练仪进行呼吸训练,每周治疗5次,每次30min,共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采用6min步行测试,CAT评分(COPD assessment test)、BODE指数(body mass index,airflow obstruction,dyspnea,and exercise capacity index)评分、用力肺活量和1秒用力呼气流量对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生存质量、病情转归及肺功能进行评测。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各项评定和检查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6min步行测试、CAT评分、BODE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6min步行测试、CAT评分、BODE指数评分的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和1秒用力呼气流量较前有改善趋势,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用力肺活量和1秒用力呼气流量改善值无组间差异(P>0.05)。结论:肺功能训练仪可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生存质量、病情转归。
李亮曾明王月丽潘文平高景蓬朱美红王中莉顾旭东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康复
吞咽-摄食管理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观察吞咽-摄食管理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伴有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运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吞咽功能障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吞咽-摄食管理。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吞咽障碍等级及干预后疗效。结果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吞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和9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后发生吞咽障碍患者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吞咽-摄食管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
张晓敏朱美红曾明
关键词:吞咽障碍生物反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