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浩 作品数:30 被引量:113 H指数:6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社会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更多>>
去分支杂交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结果比较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总结和对比去分支杂交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近远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18例患者和采用杂交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杂交手术组中,夹层动脉瘤、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以及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3分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结果:去分支杂交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45±85)min,术中出血量为(955±599)mL,术后30 d发生并发症2例,没有截瘫,死亡1例,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为18.2%,死亡率为9.1%。传统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60±245)min,术中出血量为(6100±4536)mL,术后30 d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截瘫1例,死亡4例,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死亡率为22.2%。去分支杂交手术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传统手术(P<0.001),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1)。随访期内,杂交手术组二次手术4例,死亡3例,1年、5年和10年的全因生存率分别为72%、54%和29%;传统手术组二次手术1例,死亡5例,1年、5年和10年的全因生存率分别为81%、71%和35%。杂交手术和传统手术在全因生存率和动脉瘤生存率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去分支杂交手术是一种治疗高危胸腹主动脉瘤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但中远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李伟浩 李伟 张学民 李清乐 焦洋 张韬 蒋京军 张小明关键词:胸腹主动脉瘤 手术后并发症 《美国血管外科学会无症状性和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解读 被引量:30 2016年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LE)是仅次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第三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并造成越来越重的疾病负担。侵入性血管重建技术尤其是腔内治疗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随之带来越来越多治疗选择以及手术指征把握的问题。美国血管外科学会(SVS)2015年发布了无症状性及间歇性跛行ASO-LE的临床诊治指南,首次明确不主张对无症状性或耐受良好的跛行患者施行预防性的侵人性血管重建,强调了以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为核心的药物治疗方案以及以运动治疗为核心的功能锻炼方案的重要性。 沈晨阳 李伟浩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 踝肱指数 经皮腔内斑块切除术治疗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总结经皮腔内斑块切除技术治疗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lsevier、EBSCO、Spring数据库和Cochrane图书馆,纳入经皮腔内斑块切除技术治疗下肢动脉ISR病变文献。根据斑块切除手段的不同将入组病例分为机械斑块切除和激光斑块切除两组进行亚组分析。终点事件包括远端栓塞、严重动脉壁损伤、6个月和12个月一期通畅率及免于靶血管血运重建率(TVR)。结果最终纳人文献9篇,总样本量为620例患者。腔内斑块切除术后远端栓塞发生率为4.2%,95%可信区间(CI)为1.7%~6.7%;严重动脉壁损伤发生率为1.9%(95%CI:0.9%-3.0%);机械斑块切除远端栓塞发生率为2.0%,低于激光斑块切除组的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1.66,P:0.010)。斑块切除术后6个月一期通畅率和免于TVR率分别为63.0%(95%CI:55.5%~70.6%)及80.4%(95%CI:70.5%~90.3%),12个月一期通畅率和免于TVR率分别为43.5%(95%c,:32.2%-54.9%)和58.0%(95%凹:52.1%~63.9%);机械斑块切除组6个月免于TVR率为77.9%,低于激光斑块切除组的80.8%(Q=13.49,P=0.009)。敏感性分析显示研究终点结果稳定;Begg法检验发现12个月免于TVR率存在发表偏倚。对3个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荟萃分析表明,球囊斑块切除技术与普通球囊6个月免于TV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势比为1.34(95%CI:0.86~2.07,P=0.196)。结论激光斑块切除术治疗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病变能减少中短期的血运再重建发生,但远端栓塞发生率较高。在减少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病变血运再重建方面,经皮腔内斑块切除技术与普通球囊相比没有优势。 李伟浩 张韬 刘运峰 张永保 李清乐 张小明 沈晨阳关键词:周围动脉疾病 通塞脉片对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患者介入术后的影响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通塞脉片在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患者接受下肢动脉介入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78例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严重肢体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服用通塞脉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介入术后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抗血小板药物基础上加用通塞脉片。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总体手术成功率94%,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补救性支架植入率、开通的膝下动脉支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2例(5%)患者分别死于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对照组1例(3%)患者死于心肌梗死。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体保肢率分别为81%和67%,临床症状驱动的靶血管再血管化率分别为17%和14%。2组患者总体保肢率、再血管化率和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小截肢率低于对照组(14%vs.33%,P<0.05)。对术前患者肾功能进行分层分析,肾功能正常患者中观察组的小截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vs.35%,P<0.05)。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患者接受下肢动脉介入手术效果确切,通塞脉片有助减少患者术后小截肢的风险。 李伟浩 张韬 张学民 李伟 李清乐 焦洋 徐海林关键词:通塞脉片 糖尿病 下肢动脉闭塞 介入术 截肢 同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 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至2019年19例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中位年龄69岁。手术均采取先CEA后CABG策略,使用传统剥脱法,颈动脉转流管快速建立体外转流。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内没有心肌梗死发生;2例患者出现脑梗塞,1例为CEA同侧,另一例为双侧颈动脉狭窄的CEA对侧脑梗塞,2例患者均未遗留后遗症。围手术期无死亡。成功随访17例(1~103个月,中位数24个月)。随访期内,1例患者术后8个月出现脑梗塞;l例患者术后43个月再发心肌梗死。没有颈动脉再狭窄或二次手术病例。5年总体生存率为91%。结论﹐CEA联合CABC治疗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无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或死亡发生,围手术期脑梗塞发生较少,远期生存率高,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 李伟浩 张学民 张韬 陈彧 刘刚 陈生龙 杨威 李伟 张小明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颈动脉狭窄 冠心病 腘动脉压迫综合征15例 2024年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02年至2019年期间收治的15例腘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15例患者年龄15~64岁,病程1~120个月。1例患者接受了单纯的介入治疗,14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全部患者中有7例接受了介入治疗。所有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症状都得到了改善。1例在术后49个月出现了间歇性跛行,经检查发现旁路大隐静脉闭塞,经导管溶栓治疗2个月后再次闭塞,目前采取保守治疗。另有1例在腘动脉球囊扩张术后出现了腘动脉狭窄,没有再次干预。其余患者的腘动脉均保持通畅。本研究显示手术是治疗腘动脉压迫综合征的有效方式,选择合适的病例辅助介入治疗可以减小手术创伤、确保病变处理区域和流出道畅通。 夏润泽 李伟 李伟浩 蒋京军 焦洋 何长顺 万乔浩 李晶 张小明关键词:间歇性跛行 血管外科 球囊扩张术 大隐静脉 随访结果 瘤颈捆扎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持续内漏的疗效分析 2023年 目的总结瘤颈捆扎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持续内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0例行瘤颈捆扎手术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手术指征为术后持续Ⅰ型内漏6例、Ⅱ型内漏3例、存在内张力1例,均合并动脉瘤增大或破裂。全麻下经腹入路套带控制肾下近端瘤颈后使用捆扎带进行加固。10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无内漏残留,无支架移植物闭塞。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1例伤口愈合延迟和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无围手术期死亡。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未发现内漏复发。1例患者术后6个月因胸降主动脉瘤接受胸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无其他主动脉相关二次手术或主动脉相关死亡。结论瘤颈捆扎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持续内漏相对微创,可以有效消除内漏。 李伟浩 张学民 张韬 李晶 张小明关键词:内漏 CT血管造影局灶性强化特征与急性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转归的关系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总结我中心B型主动脉壁问血肿的治疗经验,探讨CT血管造影局灶性强化特征与壁间血肿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9例急性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病例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平均年龄(56±11)岁。患者首先严格控制血压并复查CT,手术指征包括反复疼痛、壁间血肿范围扩大、主动脉周围血肿或主动脉内膜破口。结果首次CT检查合并原发内膜破损、溃疡样凸出和孤立壁内血池特征的比例分别为76%,55%和55%。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14例单纯接受药物治疗,15例因血肿进展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成功率100%。中位随访28个月,1例单纯药物治疗患者1个月后复查局部夹层形成:另1例单纯药物治疗患者12个月后复查发现胸主动脉瘤形成。均成功接受腔内治疗。首次CT检查合并溃疡样凸出特征患者血肿进展的比例高于不合并溃疡样凸出特征患者(75%比33%,P=0.047)。合并原发内膜破损和孤立壁内血池患者血肿进展的比例分别为68%和69%。结论严格控制血压和及时的手术干预是治疗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的有效方法。首次CT检查发现局灶性强化特征尤其是溃疡样凸出的患者血肿进展的比例较高。 李伟浩 杨洋 张韬 李伟 张学民 李清乐 张小明关键词:主动脉疾病 随访研究 提高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外科治疗水平 被引量:1 2023年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是血管外科的急症之一。根据2016年欧洲肠系膜缺血指南的更新定义,AMI指14 d以内出现的肠系膜动脉、静脉栓塞或循环压力降低,导致肠系膜内血流减少,难以满足相应脏器的代谢需求^([1]);如未经及时治疗,该过程将迅速进展为危及生命的肠坏死。 张小明 李伟浩关键词:肠系膜动脉 肠系膜缺血 静脉栓塞 ISCHEMIA 肠坏死 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n=48,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5μmol/L)和对照组(n=58,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5~15μmol/L)。分析两组患者发生颈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超声、超声造影、颈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检查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干预措施,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吸烟史、冠心病、脑梗死病史、慢性肾脏疾病、椎动脉狭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累及范围及临床表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重度狭窄发生率最高为73.6%,对照组患者重度狭窄发生率最高为55.3%,两组患者狭窄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超声表现、CT表现、斑块性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新发脑梗死率、再狭窄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吸烟史、冠心病史、脑梗死病史、慢性肾脏疾病、椎动脉狭窄均是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危险因素,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及斑块较厚,超声表现为低回声,CTA表现为非钙化斑块,且更多为易损斑块,新发脑梗死、再狭窄发生率均较高,需引起临床上的广泛关注。 张克 张韬 李伟浩 张学民 张小明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颈动脉狭窄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