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壬子

作品数:19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缺血
  • 5篇梗死
  • 4篇短暂性
  • 4篇短暂性脑缺血
  • 4篇短暂性脑缺血...
  • 4篇血管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脑缺血
  • 4篇脑缺血发作
  • 3篇癫痫
  • 3篇急性
  • 3篇出血
  • 2篇动脉硬化
  • 2篇动脉硬化症
  • 2篇多普勒超声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血性

机构

  • 9篇开滦总医院
  • 6篇华北煤炭医学...
  • 2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邯郸市中心医...
  • 1篇河北省唐山市...
  • 1篇衡水市第五人...
  • 1篇开滦医院

作者

  • 19篇李壬子
  • 6篇袁建新
  • 6篇杨娜
  • 5篇侯晓强
  • 5篇李继华
  • 4篇皇甫春梅
  • 4篇倪立新
  • 4篇侯晓强
  • 3篇黄燕冰
  • 3篇李雪梅
  • 2篇薛飞
  • 2篇崔永鹏
  • 2篇于丽
  • 2篇袁建新
  • 2篇马骏驰
  • 1篇杨秀平
  • 1篇元小冬
  • 1篇吕学海
  • 1篇倪立新
  • 1篇李雪梅

传媒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5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管形态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与颅内外血管狭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8例老年后循环TIA患者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部位以及受累血管数目。结果在所有患者中,DSA发现颅内外血管病变60例,在没有明确血管病变的8例中,椎动脉发育不良3例,单纯胚胎型大脑后动脉5例。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明显高于颅内动脉。结论脑供血动脉的形态异常是老年后循环TIA患者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
李壬子吕学海侯晓强倪立新袁建新
三酰甘油累积暴露与再发脑梗死关系的5年随访研究
2019年
背景 三酰甘油(TG)对脑梗死的影响尚存在争议,而单次测量的TG水平不足以反映其对脑血管的长期影响。目的 探讨三酰甘油累积暴露(cumTG)与再发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2009年于开滦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分别于2010、2011、2012年完成3次门诊复查TG水平的新发脑梗死患者2715例,根据cumTG的五分位数分为第一组(<3.60mmol/L,n=544)、第二组(3.60~4.80mmol/L,n=545)、第三组(4.81~6.14mmol/L,n=542)、第四组(6.15~8.72mmol/L,n=541)、第五组(>8.72mmol/L,n=543)。比较5组患者一般资料,2010、2011、2012年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指标,随访期间再发脑梗死发生情况;基线TG、cumTG与再发脑梗死的关系分析采用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并采用拟合优度检验判断基线TG、cumTG回归方程的拟合情况。结果 (1)5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吸烟率、饮酒率、体质指数、肥胖发生率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患者中口服降脂药物者所占比例及心肌梗死、心房颤动、恶性肿瘤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组患者2010、2011、2012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组患者平均随访(5.0±0.5)年,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患者再发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83/1000人年、2.58/1000人年、3.00/1000人年、3.45/1000人年、3.83/1000人年(P<0.05)。(4)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TG第三、四、五五分位数患者再发脑梗死的HR分别为1.29、1.38、1.39(P<0.05),cumTG第二、三、四、五五分位数患者再发脑梗死的HR分别为1.36、1.39、1.44、1.73(P<0.05);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基线TG、cumTG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477.31、484.87。结论 随着cumTG升高,新发脑梗死患者5年再发脑梗死发生风险
李继华杨娜李壬子皇甫春梅侯晓强孟艳
关键词:脑梗死复发
针刺联合豁痰息痉汤对脑梗死合并癫痫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评价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评价并分析针刺联合豁痰息痉汤对脑梗死合并癫痫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于在医院进行诊断并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合并癫痫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5例)、实验组(45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豁痰息痉汤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则采用针刺、豁痰息痉汤联合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分(SCL-90)、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的评分、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分以及日常生活的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则为75.56%,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豁痰息痉汤对脑梗死合并癫痫患者进行治疗,有效降低了患者神经功能的损害,且极大地改善了神经功能,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侯晓强杨娜李壬子
关键词:针刺脑梗死癫痫神经功能
不同TOAST分型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高血压的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未予降压干预的高血压变化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的连续登记发病48小时内被诊断为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参照改良急性卒中治疗Org10172试验(Trial of Org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标准,将入选患者分为4组,动态监测入院14天内的血压变化,盲法随访发病后3个月的死亡、残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影响各组患者发病后3个月死亡/残疾率的因素。结果 4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以及平均SBP、DBP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和平均血压下降幅度差异无显著性;4组患者入院4~14天内各相同时间段平均血压的最佳临界值无差异,且平均血压与发病3个月后死亡/残疾率的相关性差异无显著性;然而不同病因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3个月死亡/残疾率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24小时内SBP下降幅度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心源性栓塞型患者发病3个月的死亡/残疾率显著相关(P=0.048,P=0.045)。结论不同病因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并无明显差异。入院24小时内SBP降压过快可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及心源性栓塞型患者3个月后的死亡/残疾率。
于丽袁建新李壬子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TOAST高血压预后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静脉窦血栓1例报道
2008年
患者,女性,32岁,主因"头痛40余天,加重伴意识障碍抽搐3天"收入院。40天前无明显诱因感头痛,无恶心,呕吐.左侧偏头痛,阵发性。于当地予甘露醇脱水,口服止痛药治疗,头痛逐渐减轻。患者于3天前头痛加重,伴意识障碍,频繁抽搐再入院。查体:血压:140/80mmng,嗜睡,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眼底:双侧视乳头边界欠清,未见出血。
刘景旭李壬子江顺福刘云
关键词:脑静脉血栓形成系统性红斑狼疮MRV
癫痫及其发作次数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8年
目的分析癫痫及其发作次数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开滦总医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癫痫患者272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癫痫发作次数分为A组(癫痫发作次数1次/月,n=115)、B组(癫痫发作次数2~3次/月,n=99)、C组(癫痫发作次数≥4次/月,n=58);另选取同期于开滦总医院体检健康者27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受试者、不同癫痫发作次数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癫痫及其发作次数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受试者性别、年龄、舒张压(DBP)、高脂血症病史及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受试者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高血压病史、空腹血糖(FPG)、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1.52,95%CI(1.25,1.85)]、SBP[OR=1.12,95%CI(1.04,1.18)]、高血压病史[OR=1.60,95%CI(1.30,1.98)]是癫痫的影响因素(P<0.05);除此之外,与hs-CRP<5.41 g/L相比,hs-CRP 5.41~9.00 g/L[OR=1.43,95%CI(1.12,1.84)]、9.01~15.59 g/L[OR=1.74,95%CI(1.37,2.20)]、>15.59 g/L[OR=2.69,95%(2.07,3.47)]亦是癫痫的影响因素(P<0.05)。A组、B组、C组患者性别、年龄、BMI、SBP、DBP、高脂血症病史、癫痫病程、FPG及血清TG、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患者高血压病史、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OR=3.56,95%CI(1.50,8.44)]是癫痫发作次数的影响因素(P<0.05);除此之外,与hs-CRP<5.41 g/L相比,hs-CRP 5.41~9.00 g/L[OR=2.20,95%CI(1.15,4.21)]、9.01~15.59 g/L[OR=2.50,95%CI(1.28,4.89)]、>15.59 g/L[OR=6.10,95%CI(3.02,12.37)]亦是癫痫发作次数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BMI、SBP、高血压病史、血清hs-CRP水平是癫痫的影响因素,高血压病史、血清hs-C
李继华杨娜李壬子袁彬崔永鹏刘宝军裴婓孟艳马骏驰
关键词:癫痫
动脉瘤夹闭术与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比较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比较动脉瘤夹闭术与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取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治疗。治疗3个月后,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利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为54.55%,高于对照组的3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O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主要有再出血、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夹闭术和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治疗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均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治疗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疗效更好。
杨娜李继华李壬子袁彬马骏驰高建超崔永鹏刘耘
关键词:栓塞手术夹闭手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DWI异常与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缺血的检测较传统MRI更为敏感。国外研究发现21%~67%传统定义下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可见DWI异常[1,2]。本研究对96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DWI异常TIA患者的临床特征。
李雪梅李壬子候小强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DW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急性脑缺血影像学资料
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硬化症的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观察口服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硬化症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血清炎性指标水平的变化,探讨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硬化症的抗氧化、抗炎症作用。方法将72例颈动脉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罗布考组3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普罗布考片0.5g,2次/d,持续12周;对照组34例,常规药物治疗,不服用任何调脂药物及抗氧化剂。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ox-LD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血脂系列等。结果普罗布考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x-LDL、hs-CRP、IL-1β、MMP-9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变化。治疗后两组间TC、LDLC、ox-LDL、hs-CRP、IL-1β、MMP-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可降低颈动脉硬化症患者的TC、LDLC、ox-LDL、hs-CRP、IL-1β和MMP-9水平,并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过程的作用。
侯晓强薛飞袁建新倪立新李壬子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症
选择脑微出血与椎-基底动脉形态在脑干梗死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选择脑微出血与椎-基底动脉形态在脑干梗死中的相关性研究。方法从本院选择92例脑干梗死患者采用MRI与SWI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分为阴性组与阳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椎-基底动脉形态特点,并就脑微出血与椎-基底动脉形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阴性组与阳性组在基底动脉迂曲、椎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以及椎动脉发育不良方面差异明显(P<0.05);阳性组椎-基底动脉异常发生率比阴性组高,P<0.05。结论脑干梗死患者大多伴有椎-基底动脉形态异常,从而提高了脑微出血的发生率。此外,基底脑微出血与基底动脉延长、椎动脉发育不良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
侯晓强李壬子
关键词:脑微出血脑干梗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