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松 作品数:31 被引量:114 H指数:6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原发性肠套叠血浆生长抑素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2000年 目的 探讨血浆生长抑素含量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发病及病理发展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41 例原发性肠套叠患儿血浆生长抑素含量值,并与60 例正常儿和12 例肠梗阻患儿进行比较。结果 血浆生长抑素含量在生后3 个月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肠套叠组血浆生长抑素量在灌肠组、麻醉组、手术组依次升高,灌肠组平均值低于正常对照组,麻醉组和手术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肠梗阻组血浆生长抑素含量则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 原发性肠套叠发病及病理发展过程中存在血浆生长抑素含量的规律性变化,其含量可作为判定肠套叠病理变化程度的指标,此变化可能在肠套叠发病及病理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并从理论上提出生长抑素类似物应用于肠套叠辅助治疗的可行性。 李小松 张金哲关键词:生长抑素 肠套叠 放射免疫测定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诊疗分析 目的回顾84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儿在我院住院诊断治疗情况,84例患儿中,男42例,女42例,年龄3~15岁,平均10.2岁。发病时间最短50天,最长6年,平均住院天数14天,82例经保守治疗明显好转,2例经保守治疗未见... 任松林 桂佳育 李小松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诊疗分析 目的 回顾84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儿在我院住院诊断治疗情况,探讨其准确的诊治方法及合理的治疗手段;方法 分析完整病历资料,电话随访;结果 基本痊愈的25例,偶尔出现腹痛、呕吐、反酸44例,间断发作反复住院10例,失访5... 任松林 桂佳育 李小松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超声诊断 心理评估 急性胃扭转合并膈疝及游离肺1例 2014年 患儿,女,1岁,体重9 kg,因间断性呕吐21 h 就诊,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含血性物或咖啡样物,阵发性哭闹,无其他伴随症状。患儿首先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无发热、咳嗽、咳痰,无腹泻、腹胀,饮食差,就诊于急诊内科,疑诊“胃炎”,给予口服头孢类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后出现呕吐,平卧时加重,偶尔呈喷射性,主要是黏液样物,发热,明显腹胀,转诊于外科。腹部 B 超提示胃扭转,胃出口梗阻,考虑“急性胃扭转”收住院。体查:精神差,腹部微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软,无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叩诊鼓音,肠鸣音4次/分,全腹立位平片提示胃泡形态不规则,左上腹可见液平面,左膈面抬高,除左下腹限局性淤张肠管外,其余腹部肠管含气减少。 任松林 李小松关键词:急性胃扭转 膈疝 腹壁静脉曲张 阵发性哭闹 胃出口梗阻 胃内容物 胆囊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2013年 患儿,女,4个月,体重6kg,足月顺产,因排陶土样大便2月余、皮肤发黄1月余入院。患儿2个月前出现排陶土样大便,呕吐,为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含血性或咖啡样物,阵发性哭闹,无其他伴随症状,当地医院以“肠道感染”,给予口服抗生素处理。50d前因牙龈出血不止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头颅CT提示少量脑出血,予维生素K治疗,住院10余天,出血症状消失,后出现皮肤发黄,治疗后无好转。 任松林 李小松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瘤 卡波西 胆囊 阵发性哭闹 口服抗生素 伴随症状 大鼠小肠移植后二次心脏移植模型建立的研究 王鹏程 李小松 任松林 李晓峰 李仲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诊疗分析 任松林 桂佳育 李小松小儿胃重复畸形2例 被引量:6 1999年 李小松 张金哲 刘捷关键词:重复畸形 病理 外科手术 儿童 肠内营养在小儿外科病人中的应用 1998年 评判肠内营养在小儿外科病人肠内营养中的作用及效果,选择30例小儿外科病/分别予以口服或管词儿安索,分别于1、2、4、8周的第一天测量患儿体重、身高、上臂肌围、三角肌皮褶厚度,并每天观察患儿的消化道症状。结果:所有受试患儿身高、体重、上臂肌围、三角肌皮褶厚度于2周后开始增加,4周后明显增加,肝、肾功能正常。所有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无胃肠道反应。结论:儿安素是一种较好的肠内营养制剂。它不仅能满足患儿日常需要,而且还能促进患儿生长发育。 王强 姚慧筠 周红 李小松 秦红 张金哲关键词:肠内营养 全文增补中 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对大鼠小肠移植FK506预处理模型研究,探讨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根据病理表现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进一步探究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的作用机理,试图为预防小肠移植急性排斥损伤提出新思路。方法雄性健康F344大鼠5对及Lewis大鼠10对,6~8周龄,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1组(F344 5只、Lewis 5只)、对照2组(Lewis大鼠5对)和实验组(F344 5只、Lewis 5只)。采用供体肠系膜上动脉-受体腹主动脉端侧、供体门静脉-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法,供体肠管近端旷置远端回肠-回肠端侧吻合的异体全段性小肠移植术式。实验组:FK506按2 mg/Kg的剂量实验前3日每日肌肉注射,手术当日及术后7 d,按0.3 mg.kg-1.d-1肌肉注射。术后7 d处死受体大鼠或濒死大鼠,取供体肠管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右心室穿刺取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7、IL-23、IL-6、TGF-β、IFN-γ的含量。结果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中,移植肠管的黏膜发生明显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对照1组小肠黏膜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最明显,实验组病理学改变相对较轻,对照2组大鼠小肠黏膜改变最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巨噬细胞浸润以对照1组最明显,其次为实验组,对照2组浸润最轻。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大鼠静脉血血清中的IL-6、IL-17、IL-23、TGF-β平均浓度大体趋势相同,各种细胞因子以对照1组最高,实验组次之,对照2组最低。结论在大鼠小肠移植模型中,FK506预处理能减轻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造成的黏膜损伤,有利于移植受体的存活。其机理与减少移植肠管巨噬细胞的浸润有关。对照1组和实验组大鼠血液中IL-17、IL-23等细胞因子水平均值都高于对照2组,提示Th17相关因子参与急性排斥反应过程。阻断Th17相关因子产生可能会减轻小肠移植急� 李小松 王鹏程 任松林 桂佳育 王大勇关键词:小肠移植 TH17细胞 细胞因子 白介素17 急性排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