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慧晶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低云
  • 3篇低云量
  • 3篇云量
  • 3篇正交函数
  • 3篇突变
  • 3篇突变分析
  • 3篇总云量
  • 3篇经验正交函数
  • 3篇EOF
  • 2篇能见度
  • 1篇大雾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浓雾
  • 1篇气候
  • 1篇气候特征
  • 1篇相对湿度
  • 1篇可降水量
  • 1篇降水
  • 1篇降水量

机构

  • 7篇四川省人工影...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作者

  • 7篇李慧晶
  • 4篇林丹
  • 4篇王维佳
  • 3篇刘建西
  • 3篇余芳
  • 2篇刘东升
  • 2篇张世林
  • 1篇刘志

传媒

  • 3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干旱气象
  • 1篇第29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国西南地区50年云量分布特征
本文采用中国地面观测的云资料数据集(1951-2005年),选取了我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记录较为完整的73个测站50年的月平均云量资料,用EOF分析、突变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西南地区云量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李慧晶刘建西林丹王维佳张世林
关键词:总云量低云量突变分析
文献传递
中国西南地区50年云量分布特征
本文采用中国地面观测的云资料数据集(1951-2005 年),选取了我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记录较为完整的73 个测站50 年的月平均云量资料,用EOF 分析、突变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西南地区云量时空分布特...
李慧晶刘建西林丹王维佳张世林
关键词:总云量低云量突变分析
文献传递
西南地区可降水量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被引量:11
2013年
利用NCEP 1980—2009年可降水量的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了30年来西南地区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受地形等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西南地区年、季节可降水量分布均有显著的地区性差异,东南多,西北少;可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远大于冬季,秋季略高于春季;可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不均,7月最大,8月次之,1月最少;30年来,西南地区年可降水量呈波动变化,略有增加,偏多和偏少年交替出现,春季和冬季可降水量呈线性增多。西南地区可降水量空间分布既有整体一致型,也存在反向型。
林丹王维佳李慧晶
关键词:NCEP资料可降水量
西南地区云量变化特征被引量:7
2014年
利用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记录较为完整的73 个测站1956 ~2005 年月平均云量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和Mann - Kendall 突变检验方法,研究分析了西南地区云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就全年而言,整个西南地区总云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且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1990 年代以后全年总云量表现出减少趋势;此外,总云量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受地形和区域气候的影响.从季节来看,夏、秋、冬季的总云量在西南地区为空间一致的变化趋势,而春季四川盆地北部总云量的变化趋势与其余地区相反;四季总云量也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低云量,全年和四季的时空变化特征相似,由于受地形起伏及区域气候差异的影响,川西高原东部和重庆地区的变化趋势与四川盆地的相反,且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另外,突变分析结果显示,西南地区的低云量近50a 来呈持续减少趋势,而总云量在1990 年发生突变,突变前在0 线附近震荡,突变后总云量持续减少.
李慧晶刘建西刘东升王维佳林丹
关键词:总云量低云量突变分析
四川霾时空分布及气象要素分析
2022年
选取2016~2019年四川地区156个站点的逐时能见度、相对湿度和温度资料,分析了霾的时空变化和对应的大气参数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四川地区霾天气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发生较少,盆地发生较多。从季节变化来看,霾天气在冬季多发,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少。从日变化来看,霾在白天的发生次数远高于夜间,11~21时为高发阶段,03~08时为低发阶段;10~12时成霾最多,01~07时和23时成霾较少;20时和23时消霾最多,06~09时消霾最少;90%的霾在8 h内消散。结合气象要素分析,霾发生次数在气温介于7~14℃时最多;根据能见度划分的轻微霾和轻度霾发生次数较多,重度霾发生次数较少;霾发生次数在相对湿度介于2%~33%时最低,在其介于34%~79%时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加。
余芳李慧晶任超
关键词:日变化能见度相对湿度
四川不同等级雾的时空分布及其生消时间被引量:8
2021年
利用四川省153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逐时能见度和相对湿度资料,根据水平能见度将雾分为大雾、浓雾、强浓雾和特强浓雾四个等级,分析了四川不同等级雾的时空分布、持续时间及生消时间,结果表明:四川地区,雾在冬季最多,夏季最少,特强浓雾在4~9月比较罕见;各等级雾均在后半夜到早上(03~09时)最为频发,午后到晚上最少,强浓雾和特强浓雾几乎不会在午后到晚上(13~20时)发生;四川盆地是雾的多发区,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雾较少,四川大部地区没有强浓雾和特强浓雾发生;四川大雾和浓雾持续时间短,一般为1~3h;强浓雾和特强浓雾一旦形成,便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消散;成雾时间主要在夜间到日出前,消雾时间主要在日出后。
李慧晶余芳余芳周琴郑飒飒
关键词:能见度大雾浓雾
四川地区雾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利用1961~2011年四川142个代表站的逐月雾日数资料,通过一元回归线性倾向趋势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四川雾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得出以下结论:(1)四川雾日数分布有明显的区域地理特征,川西高原雾日明显比四川盆地少,高原大部地区整年无雾出现(平均雾日<1d),四川盆地平均雾日达到37d,其中峨眉山常年处于雾的笼罩之中(平均雾日达311.8d);(2)雾日数季节变化与下垫面地理特征也有密切关系,盆地雾日最多的季节是冬季,高原雾日最多的季节是秋季;(3)四川雾日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经历了偏少-偏多-偏少的过程,总体呈现随时间增加的趋势;(4)四川年均雾日变化趋势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高原为负变化趋势,盆地为正变化趋势。
李慧晶李洪梅刘东升周琴余芳刘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