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丹

作品数:33 被引量:101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科学总论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1篇降水
  • 8篇增雨
  • 7篇气象
  • 6篇四川盆地
  • 6篇盆地
  • 6篇人工增雨
  • 5篇增雨作业
  • 5篇人工影响天气
  • 5篇可降水量
  • 5篇降水量
  • 4篇云量
  • 4篇反演
  • 4篇飞机增雨
  • 4篇飞机增雨作业
  • 3篇低云
  • 3篇低云量
  • 3篇云水含量
  • 3篇正交函数
  • 3篇突变
  • 3篇突变分析

机构

  • 33篇四川省人工影...
  • 8篇中国气象局
  • 4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南充市气象局
  • 2篇雅安市气象局
  • 2篇甘孜州气象局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四川省气象局
  • 1篇凉山州气象局
  • 1篇四川腾盾科技...

作者

  • 33篇林丹
  • 14篇王维佳
  • 5篇郝克俊
  • 4篇李慧晶
  • 4篇范思睿
  • 4篇刘平
  • 3篇刘建西
  • 3篇陈碧辉
  • 2篇刘志
  • 2篇张世林
  • 2篇王碧波
  • 2篇王芳
  • 1篇李宏宇
  • 1篇刘东升
  • 1篇周旭
  • 1篇周筠珺
  • 1篇刘平
  • 1篇赵兴炳
  • 1篇余芳
  • 1篇郭建平

传媒

  • 5篇干旱气象
  • 5篇成都信息工程...
  • 4篇高原山地气象...
  • 3篇气象科技
  • 2篇黑龙江气象
  • 2篇中低纬山地气...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卫星应用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中国科技术语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标准科学
  • 1篇第29届中国...
  • 1篇第30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盆地初夏一次飞机增雨作业的效果检验被引量:3
2020年
针对2018年6月11日四川盆地一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过程,采用地面自动站数据、FY4A卫星云参数产品和多普勒雷达产品等多种资料,使用统计检验和物理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作业效果.区域历史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作业影响区和对比区相关性较好,绝对增雨量1.64 mm,相对增雨率约20%.物理检验结果表明,作业后影响区雨量明显增加,增加量超过1 mm,雷达回波强度增强,回波面积扩大,云有效粒子半径从17μm增长至24μm,云液水含量有所消耗,雷达回波和卫星云参数变化均能反应出人工增雨催化后的物理变化.
林丹王维佳
关键词:大气物理人工增雨
中国西南地区50年云量分布特征
本文采用中国地面观测的云资料数据集(1951-2005年),选取了我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记录较为完整的73个测站50年的月平均云量资料,用EOF分析、突变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西南地区云量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李慧晶刘建西林丹王维佳张世林
关键词:总云量低云量突变分析
文献传递
一次飞机增雨作业的云参数变化响应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本文利用FY-2C静止卫星资料,以2013年5月8日四川盆地一次飞机增雨作业为例,反演了云顶温度、云顶高度、云粒子有效半径、液水路径、云光学厚度等云物理量参数,结合自动气象站资料和探空资料等,对此次飞机增雨效果进行了物理检验。结果表明:作业前,云顶温度-13℃,云粒子有效半径10μm,云体较厚,含有丰富的过冷水,具有较好增雨潜力;作业后,作业区云层增厚,云顶温度降低,云粒子有效半径增加至25μm,云顶冰晶化,冰水转化过程加快,产生了较多的降水,降水量增幅明显;作业后,对比区降水不充分,各云物理参数无明显变化。
林丹王维佳
关键词:卫星反演云参数飞机增雨
西南地区空中云水量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被引量:5
2014年
为了能更好的合理开发空中水资源,采用NCEP 1980~ 2009年云水量的逐月再分析资料,通过统计和EOF分析等方法,研究了30年来西南地区(云南、贵州、重庆、四川)云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年和季节云水量分布均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东南多,西北少,最小值出现在四川西部高原地区;云水量在夏季最多,春季略高于秋季,冬季最少;逐月云水量呈近似的正态分布,1月到6月逐渐增加,7月到12月逐渐减少;西南地区云水量的空间变化既存在南部与北部相反的变化趋势,也存在整体一致型.
林丹王维佳
关键词:气象学
中国西南地区50年云量分布特征
本文采用中国地面观测的云资料数据集(1951-2005 年),选取了我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记录较为完整的73 个测站50 年的月平均云量资料,用EOF 分析、突变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西南地区云量时空分布特...
李慧晶刘建西林丹王维佳张世林
关键词:总云量低云量突变分析
文献传递
利用MODIS卫星产品分析西南地区云水特征被引量:9
2015年
采用NASA Goddard Earth Science DAAC发布的2001—2010年MODIS水云云水含量和水云粒子有效半径资料,选取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分析了水云云水含量和水云粒子有效半径的多年平均空间分布特征,对年和季节平均水云云水含量和粒子有效半径进行了线性趋势分析,并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年和季节多年平均云水含量在海拔高的地方偏少,在海拔低的地方偏多;年和季节多年平均粒子有效半径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云水含量相反。云水含量具有季节差异性,秋季和夏季是云水含量最丰富的季节,春季和冬季较少;粒子有效半径的季节差异较小。10年中云水含量呈减少趋势,春季和冬季云水含量减少趋势明显;而粒子有效半径无显著变化趋势。
林丹
关键词:云水含量
成都地区云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被引量:3
2021年
为分析成都地区云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利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卫星CERES数据和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到雨日和无雨日的云水资源差别,并针对降水过程进一步分析云水资源分布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冰水路径和液水路径月分布特征不一致,冰水路径从3月开始逐渐增加,9月开始减少,液水路径在春季和秋季较多,其次为冬季,夏季最少;雨日的液水路径和冰水路径在各月份均明显高于无雨日;高层和中高层的液水路径和冰水路径高于中低层,尤其雨日时高层和中高层的冰水路径明显高于中低层;大部分降水过程伴随液水路径的增长和冰水路径的减少。当雨量大于2 mm时,降水中的冰水路径明显小于降水前。
林丹
关键词:气象学人工影响天气云水资源
西南地区可降水量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被引量:11
2013年
利用NCEP 1980—2009年可降水量的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了30年来西南地区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受地形等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西南地区年、季节可降水量分布均有显著的地区性差异,东南多,西北少;可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远大于冬季,秋季略高于春季;可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不均,7月最大,8月次之,1月最少;30年来,西南地区年可降水量呈波动变化,略有增加,偏多和偏少年交替出现,春季和冬季可降水量呈线性增多。西南地区可降水量空间分布既有整体一致型,也存在反向型。
林丹王维佳李慧晶
关键词:NCEP资料可降水量
浅论气象术语标准研制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4
2018年
为避免气象术语中出现循环定义、定义不协调、定义与术语不匹配、定义重复术语名称或使用代词等问题,运用术语学原理分析,提出研制术语时要注意"语料收集、定义研制、术语分类、辨析关系"的对策建议,这对提高术语研制质量,增强表达交流效果,完善气象标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郝克俊余芳余芳林丹田宇
关键词:气象
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现代业务系统设计被引量:4
2018年
人工影响天气作为防灾减灾的有力手段,服务领域涉及各行各业。四川是一个干旱、冰雹、森林草原火险多发地区,着眼提高作业效益,建立一套适应服务需求的现代业务系统迫在眉睫。通过梳理业务任务,设计了业务系统流程及功能架构,简要介绍了业务系统各模块功能和实现的技术路线,分析了作业指标等关键技术业务应用。基于数据库技术,采用B/S、C/S及APP架构,应用GIS和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了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现代业务系统,实现了需求分析、作业条件监测分析、作业方案设计、作业产品制作发布与实时指挥、信息采集、效益评估一体化的业务平台。业务运行表明,业务系统为省市县及作业点人工影响天气服务提供了有效的业务支撑,提高作业的科学性。
刘平林丹任超范思睿吴佐强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