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思睿

作品数:37 被引量:156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9篇增雨
  • 9篇降水
  • 8篇雷达
  • 5篇多普勒
  • 5篇水汽
  • 5篇四川盆地
  • 5篇盆地
  • 5篇回波
  • 4篇多普勒雷达
  • 4篇增雨作业
  • 4篇水资源
  • 4篇天气雷达
  • 4篇气候
  • 4篇气候特征
  • 4篇中水资源
  • 4篇微物理
  • 4篇微物理特征
  • 4篇卫星反演
  • 4篇空中水资源
  • 4篇反演

机构

  • 35篇四川省人工影...
  • 9篇中国气象局
  • 6篇成都信息工程...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巴中市气象局
  • 3篇内江市气象局
  • 1篇东华大学
  • 1篇中国民用航空...
  • 1篇四川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海南省气候中...
  • 1篇雅安市气象局
  • 1篇绵阳市气象局

作者

  • 37篇范思睿
  • 12篇王维佳
  • 5篇刘东升
  • 5篇刘平
  • 4篇林丹
  • 4篇张世林
  • 3篇范广洲
  • 3篇张恒
  • 2篇刘志
  • 2篇刘黎平
  • 2篇何奇瑾
  • 2篇谭学
  • 2篇刘晓璐
  • 1篇肖递祥
  • 1篇陈勇航
  • 1篇陈添宇
  • 1篇赖欣
  • 1篇郝克俊
  • 1篇董一平
  • 1篇王钦

传媒

  • 10篇高原山地气象...
  • 5篇成都信息工程...
  • 3篇干旱气象
  • 2篇气象科技
  • 2篇暴雨灾害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灾害学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中低纬山地气...
  • 1篇第30届中国...
  • 1篇第33届中国...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FY-4A卫星反演产品对飞机增雨作业的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本文利用FY-4A卫星反演的云降水微物理特征参数,分析了2018年10月8日的一次飞机增雨前层状云的微物理结构和特征参数变化,得到四川盆地秋季层状云增雨潜力区的分布,结果表明:(1)此次作业过程,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覆盖中低云,局部有高云,中低云含有丰富的过冷水,云底粒子较小10~15μm,主要通过凝结过程增长;(2)此次作业过程,云系随时间的演变特征为从中午到傍晚,云层加厚,云顶升高,粒子有效半径增长,有大片过冷水区,但是缺乏大滴和冰晶,降水不充分;(3)在无高云配置下,中低云区产生的地面降水较小,而有高低云共同配置和粒子有效半径较大的地区,降水更为充沛;(4)利用统计检验中的区域对比分析、双比分析和区域历史回归分析方法对本次飞机增雨进行分析后表明,对具有丰富过冷水区的中低云进行人工引晶后,绝对增雨量分别为1. 81mm(对比分析)、1. 26mm(双比分析)、1. 69mm(区域历史回归分析)。利用FY-4A卫星反演方法能够提供云和降水高时空分辨率的物理特征参数演变,丰富了云和降水宏微观物理信息,为人工增雨判别增雨潜力区和准确把握增雨时机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范思睿王维佳
关键词:卫星反演云顶高度飞机增雨
如何规范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事故调查被引量:6
2018年
为有效解决人工影响天气安全事故调查组织不够严密、调查方法不够完善、调查程序不够简明、调查报告撰写不够规范等问题,增强安全事故调查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技术标准,在分析作业安全风险隐患与防控措施、研究安全事故的性质和分类的基础上,从"遵循调查原则、确定调查主体、优化调查流程、明确调查职责、掌握调查方法、科学分析事故、提交调查报告"等7个方面,提出了规范安全事故调查的建议,这将对今后的安全事故调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郝克俊范思睿范思睿田宇林丹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安全事故
高原季节转换时期大气环流变化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1961~ 2007年NCEP/NCAR的再分析逐日资料,分析高原主体上空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和受到高原影响的东亚大型环流系统的季节变化,以此证明本文得到的“高原普适性划分方法”的合理性.得到的初步结论概括如下:高原主体上空的位势高度、风场、高空温度、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高原普适性季节划分方法划分的高原四季变化一致,高原南亚高压、副热带高压、副热带西风急流的三个特征指数季节变化和高原普适性季节划分方法划分的高原四季变化一致,这些结论都说明高原普适性季节划分方法划分的高原四季是合理的;风场季节率(500hPa、100hPa)显著区随高度升高向赤道靠近,风场季节率的变化主要和东亚季风的变化有关,大气环流系统季节率的显著说明了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同时也证明了高原普适性季节划分方法的合理性.
范思睿范广洲
关键词:大气环流
四川省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作业效果评估软件的设计与应用
根据四川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需求,基于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研发四川省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作业效果评估软件,该软件由雷达产品显示、作业云体的识别和追踪、效果评估分析三部分组成,可以导入作业信息,通过采集地面作业点经纬度,自动...
范思睿
关键词:多普勒天气雷达人工增雨
文献传递
四川盆地秋季一次层状云弱降水过程的微物理特征观测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利用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联合雨滴谱仪、L波段探空和地面常规气象台站等观测资料对四川盆地秋季一次层状云弱降水过程进行观测,分析研究了其宏、微观结构特征及雨滴谱分布特征,并对云中融化层(零度层亮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1)云系内有对流泡,雨强大部分集中在2 mm·h^(-1)以下,降水峰值与对流泡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2)降水发生前主要为层状云,云顶高度约为3 km,云底高度约为1.5 km,云中主要以粒径小、相态单一的液相粒子为主;降水发展期的云系以层状云为主,伴随对流泡发生,层状云顶高度约为4 km,云系内的对流泡云顶最高可达10 km,雷达回波及地形成地面降水,云中有明显的零度层亮带(融化层)现象;降水消散期的云系变为双层云,下层以层积云为主,云顶高度在4 km以下,以粒径小、相态单一的液相粒子为主,上层云以高积云为主,云底高度约在5 km,云顶高度延伸到8 km以上,以粒径小、相态单一的冰相粒子为主。(3)降水发生前和降水发展期云滴谱呈单峰结构,谱较窄,谱宽在0.312~2.375 mm之间,峰值位于0.437 mm,以小粒子为主,降水消散期为双峰型,峰值位于0.437 mm和1.375 mm之间。降水发展期雨滴谱和数浓度相对更大。(4)层状降水云零度层亮带厚度为200~600 m,不同雷达参量上亮带厚度不同;退偏振比对零度层亮带最为敏感,最早在垂直廓线上出现亮带信息,是粒子相态变化的重要指标;亮带厚度与径向速度、谱宽、退偏振比差值相关度很高,但与回波强度差值关系不大。
范思睿王维佳
关键词:四川盆地雨滴谱分布微物理特征
基于SRTM数据的波束遮挡能量耗损率计算方法和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地形对波束遮挡是影响雷达观测资料质量的重要误差源之一。基于SRTM数据的雷达波束遮挡能量耗损率方法是根据雷达站地理位置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地形信息,计算出探测目标时波束能量的耗损百分比。可以用于对雷达波束能量遮挡进行定量订正,提高雷达基数据质量控制精度。本文详细介绍了波束遮挡能量耗损率计算原理和方法,并利用晴空回波特点分析了波束遮挡对雷达回波强度的影响;提出雷达回波概率特征方法,通过建立北京CINRAD/SA雷达样本数据集,统计得到不同仰角层的概率空间分布,并与波束遮挡能量耗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雷达波束遮挡能量耗损率与实际雷达回波资料统计的概率空间分布有很好的一致性。
范思睿
关键词:天气雷达
基于雨滴谱的增雨作业微物理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针对2018年3月16—17日四川盆地西北部一次典型层状云降水天气过程,利用云模式、卫星、雷达、探空等资料,分析了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和物理响应。同时,基于雨滴谱观测数据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微物理特征分析,重点研究了粒径速度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人工增雨作业后,不同粒径、不同粒速的粒子数变化明显,大滴粒子显著增多,雨滴谱变宽,0.437~1.625mm粒径谱和1.5~5.2m/s速度谱明显变宽;同时,粒径和粒子速度无明显跃变,区间值分布相对集中在粒径0.312~2.125mm、粒速1.1~6.8m/s,人工增雨作业对降水粒子的粒径和粒子速度改变有限。人工增雨作业影响时段,降水强度和雨含水量以及总数浓度和有效粒径,依然保持与自然降水时段各自峰值、谷值、震荡态势的一致性,人工增雨作业不改变各物理量之间的相关性。
刘平黄彦彬王维佳肖递祥肖递祥范思睿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雨滴谱微物理特征
四川盆地冬季一次层状云消散期云微物理特征的飞机探测分析
2023年
为研究四川盆地层状云系结构及微物理特征,利用2019年12月18日机载DMT探测系统获取的云微物理资料,结合高空、地面、卫星等气象数据,通过时空序列分析方法,对四川省一次层状云降水消散期微物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探测云系为云顶温度较低的稳定性层状云,云顶以小云滴为主,对应地面降水较小。空中云垂直和水平结构分布不均匀,云粒子探头(CDP)、二维冰晶粒子探头(CIP)、二维降水粒子探头(PIP)探测粒子浓度范围分别为0.035~338.318个/cm^(3)、4.17×10^(-5)~18.203个/cm^(3)、3.28×10^(-6)~0.408个/cm^(3),粒子直径范围分别为2.50~49μm、25.32~1547.18μm、104.23~5525.68μm,随着高度增加,粒子浓度及粒子直径范围均变大。根据二维云粒子图像显示,2700~3000 m以过冷水滴及小冰晶粒子为主,4500~4800 m高层为枝状冰晶和宽枝冰晶粒子。云粒子谱均呈多峰分布,总体上云粒子越大,其浓度越小。本次探测过程中云中存在有利于人工增雨的“可播区”,云中“可播区”呈不连续分布,本次飞行的可播区在-10℃~-15℃,对应高度在4500~4840 m。
张元范思睿刘晓璐王维佳王钦耿蔚
关键词:DMT微物理特征
一种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飞机增雨效果评估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飞机增雨效果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多源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和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飞机增雨作业信息的综合使用,研判飞机增雨作业影响区,设置对比区,并分析影响区和对比区的云和降水宏微观物理...
王维佳李宏宇范思睿曹治强李兴宇何奇瑾赵兴炳董晓波耿蔚张亮
文献传递
2017年川东北首场暴雨过程水汽条件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本文利用NCEP1°×1°6小时再分析资料及常规观测资料,针对2017年5月2~3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水汽条件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1)暴雨开始前,水汽含量猛增,湿层厚度增加,并在整个过程中维持高湿状态;暴雨区水汽随时间由南向北逐渐增加。(2)暴雨区水汽总收支在整个时段都为正值,水汽收入大值与两个降水时段的开始时间重合,经向的水汽输入在此次过程中起主要作用。(3)水汽的来源主要是孟加拉湾和南海,水汽输送以850~700h Pa为主,由南至北逐渐减弱,南部湿层更厚,与大暴雨落区相对应。(4)第一阶段降水开始时,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两阶段降水之间辐合减弱,然后又增强并持续到过程结束。
张恒范思睿冯禹文谢皓森
关键词:暴雨比湿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