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标
- 作品数:12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深圳市盐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某小学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对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方法定义腮腺炎调查病例,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主动搜索;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腮腺炎病例的分布特征。结果共调查在校学生1074名,发生流行性腮腺炎128例,罹患率为11.92%,男女性别比为1.4∶1;疫情发生于2011年10月14日至2012年1月6日,持续时间为84d,期间出现3个发病高峰,分别在10月29~31日、11月18~23日和12月6~15日;全校各年级均有病例发生,一年级至四年级共发病106例,占82.81%;全校学生既往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率为73.48%,有免疫接种史的病例数为44例,占总病例数的34.38%;经过隔离患者、免疫预防和通风消毒等综合防制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本次疫情的发生、发展与早期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未得到及时隔离治疗有关,今后应在学校加强本病的宣传教育及预防控制工作。
- 黎大林李标吴虹高世同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疾病暴发流行流行病学调查
- 深圳市盐田区2009~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了解深圳市盐田区2009~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近4年盐田区手足口病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结果 2009~2012年深圳市盐田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269例,平均年发病率为264.30/10万,年度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病例数男、女性比为1.47:1;发病以5岁以下婴幼儿为主,为1866例(占82.24%);每年3月开始发病数开始上升,于4、5月达到高峰,不同年份的发病时间分布曲线存在差异;全区4个街道,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盐田、沙头角、海山和梅沙街道;不同街道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0291,P<0.0001);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居多,为1497例(占65.98%),其次为幼托儿童672例(占29.62%)。2009~2012年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33起,其中32起发生于幼儿园;对其中9起进行采样核酸检测,CoxA16阳性3起,EV71阳性1起,肠道病毒通用型4起。结论盐田区手足口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应针对流动人口、托幼机构加大防控力度,强化疫情监测与健康教育,防止疫情扩散。
- 李标谢锦尧林瑞彬吴虹李雪梅高世同
- 关键词: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婴幼儿
- 深圳市盐田区2008~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析深圳市盐田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盐田区2008~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深圳市盐田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 194例,年发病率介于17.63/10万~239.81/10万之间,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2012年发病率大幅上升,出现暴发疫情。腮腺炎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62:1,15岁以下儿童1062例,占88.94%,发病时间存在两个高峰期,分别为4~7月和11月~次年1月。辖区4个街道的年平均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海山街道、盐田街道、沙头角街道、梅沙街道,不同街道的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χ2=1848,P<0.001)。5年间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起,其中2起发生在小学、1起发生在幼儿园。回顾性调查显示,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结论盐田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学校和托幼机构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单位,应加强病例监测与管理,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暴发与流行。
- 谢舒娴李雪梅黎大林李标高世同
- 关键词: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疫苗
- 深圳盐田区2010-2012年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了解深圳市盐田区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现状,分析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2年深圳盐田区学校托幼机构发生的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点进行分析。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疫情发生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0-2012年深圳盐田区共报告传染病聚集性疫情66起,按病种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手足口病,28起,占42.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5起,占22.7%;流感9起,占13.6%;流行性腮腺炎9起,占13.6%;水痘及其他5起,占7.6%。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报告43起,以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为主;小学报告20起,以流感、流行性腮腺炎为主,中学仅报告3起聚集性疫情。每年聚集性疫情报告数差别不大,但病种以及发生的时间分布不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卫生保健人员的数量(2个或以上)是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的保护性因素(OR=0.13,95%CI=0.25-0.71),学校班级密度高是危险因素(OR=7.04,95%CI=1.08-45.98)。结论深圳盐田区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防控应分类开展,托幼机构重点关注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小学注意流感、流行性腮腺炎;学校适当增加卫生保健人员数量、降低各班级的学生密度,可以减少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
- 李标李雪梅谢锦尧高世同蒋海青
- 关键词:传染病聚集性分析托幼机构
- 深圳市2010年至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深圳市2010年至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深圳市2010年至2014年麻疹病例,描述病例的时间、人群等分布等特征。结果 2010年至2014年深圳市报告麻疹病例2864例,实验室诊断2798例,临床诊断66例,发病率为2.03/100万~120.18/100万;原特区外地区发病水平较高;发病高峰为6~8月;〈8个月龄,8个月~15岁,≥15岁患儿分别占30.83%、36.00%、33.17%;免疫史为0剂的占58.51%,不详剂的占33.44%,1剂的占7.04%,≥2剂的占1.02%;麻疹监测系统2011年以后敏感性、及时性、特异性指标均达标。结论深圳麻疹疫情有反弹势头,应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采取不同措施,继续加强麻疹监测系统建设。
- 李标
-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
- 2008-2012年深圳市盐田区流感样病例比例与气象因素关系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流感样病例比例(ILI%)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对深圳市盐田区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流感样病例比例监测数据与气象因素数据进行Spearman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流感样病例比例的主要气象因素。结果研究期间日均ILI%5.65,每年6-7月为ILI%高峰;流感高峰时月均气温26.64℃~27.74℃,月均相对湿度76.4%~85.6%,气压均处于年低谷990~998hpa,日降雨量处于每年的高峰;ILI%与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降雨量呈正相关,与日均气压、风速呈负相关,与日温差无显著性相关。结论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是影响盐田区ILI%的主要气象因素。
- 蒋海青李标李雪梅黎大林张丽
- 关键词:流感样病例气象因素
- ARIMA模型在手足口病预测预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研究时间序列分析在手足口病预测预警中的应用,并探讨提高模型预测准确性和实用性的思路。方法应用SPSS 18.0软件对深圳市盐田区2008年1月—2014年4月手足口病发病率进行ARIMA模型拟合,预测2014年5月-12月手足口病发病率。结果模型ARIMA(0,1,0)(0,1,1)12的参数估计值为0.761,t=2.552,P=0.013,经检验参数有统计学意义。且BIC=6.066,在拟合比较的模型中最小,故选定为最佳拟合模型。利用2013年10月—2014年4月实际发病数与预测发病数进行比较,实际值与预测值相对误差的中位数为71%。结论用时间序列分析对手足口病发病情况的拟合结果满意,预测和预警效果良好。
- 李标李雪梅古丽斯
- 关键词:ARIMA模型手足口病预警时间序列分析
- 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深圳市盐田区带状疱疹流行特征分析及预测
- 2024年
- 目的探索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的流行特征,开展短期预测,为HZ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深圳市盐田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回顾性调查盐田区2019—2023年HZ发病情况,对基本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发病率变化趋势,GM(1,1)模型对发病率进行短期预测。结果2019—2023年深圳市盐田区共诊断5888例HZ病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发病率5.85‰。0~<50岁年龄组病例占比(52.55%)高于≥50岁(47.45%),但发病率≥50岁(17.01‰)高于0~<50岁(3.67‰),女性发病率(6.15‰)高于男性(5.73‰)。50~<80岁各年龄组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P<0.00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发生率15.23%。GM(1,1)模型拟合精度等级为好,预测显示,2024—2026年HZ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HZ是值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病例构成以0~<50岁居多,但≥50岁发病率高且呈明显上升趋势。GM(1,1)模型可用于HZ的发病预测,对HZ的流行趋势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林凯刘雅文古文媚李标黄仁湛李雪梅
- 关键词:带状疱疹疱疹后神经痛
- 2010—2012年深圳市盐田区手足口病季节分布特征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了解2010—2012年深圳市盐田区手足口病(HFMD)的季节性分布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Excel 2007软件,利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监测数据,计算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集中度M=0.315,圆形分布r=0.310 9,平均角ā=175.9°,可信区间为88.34°,263.51°(P<0.01)。3年数据每年平均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10—2012年深圳市盐田区手足口病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发病高峰时间为6月底,流行期为3月下旬—9月中旬,各年度流行期持续时间不同。
- 古文媚李标
- 关键词:集中度手足口病
- 深圳市盐田区小儿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策略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深圳市盐田区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策略。方法随机选取HFMD患儿628例为HFMD组,另选取98例同期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分析法分析该地区小儿HFMD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FMD组家族HFMD病史、饭前便后不洗手、10d内接触过HFMD患者、一周内去过人口密集场所、流动人口、皮疹病史、低于3岁、非母乳喂养等的患儿比例均较高(P〈0.05),可能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妒分析结果显示,HFMD病史、洗手习惯、10d内接触过HFMD患者、一周内去过人口密集场所、流动人口、皮疹病史、年龄、母乳喂养等均为HFMD发病的相关因素。将以上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洗手习惯、手足口病患者接触、去人口密集场所、流动人口、皮疹病史、母乳喂养等该均为地区小儿HFMD的相关因素。结论深圳市盐田区d,JLHFMD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洗手习惯、手足口病患者接触、去人口密集场所、流动人口、皮疹病史、母乳喂养等,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避免接触手足口病患者,少去人口密集场所、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对具有皮疹病史s],JL进行密切观察和干预、采用母乳喂养等均有利于深圳市盐田区小儿HFMD的预防。
- 李标蔡琳蒋海青谢锦尧
- 关键词: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