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世同

作品数:285 被引量:711H指数:13
供职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3篇期刊文章
  • 43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1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5篇弓形虫
  • 50篇基因
  • 48篇克隆
  • 39篇原虫
  • 38篇疟原虫
  • 34篇吸虫
  • 32篇免疫
  • 30篇疫苗
  • 26篇质粒
  • 26篇恶性疟
  • 25篇疟疾
  • 25篇抗原
  • 24篇流行病
  • 24篇流行病学
  • 23篇核表达
  • 20篇真核
  • 20篇真核表达
  • 20篇间日疟
  • 19篇管圆线虫
  • 17篇免疫应答

机构

  • 220篇深圳市疾病预...
  • 6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3篇华南农业大学
  • 41篇深圳市卫生防...
  • 24篇广东医学院
  • 22篇中山大学
  • 10篇重庆医科大学...
  • 9篇重庆医科大学
  • 8篇深圳大学
  • 7篇广东省疾病预...
  • 7篇同济医科大学
  • 7篇深圳市龙岗区...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深圳市宝安区...
  • 5篇深圳市盐田区...
  • 4篇广东省妇幼保...
  • 4篇桂林医学院
  • 4篇深圳市卫生监...
  • 3篇广东药学院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284篇高世同
  • 205篇张仁利
  • 194篇黄达娜
  • 134篇吴少庭
  • 106篇耿艺介
  • 70篇李晓恒
  • 63篇袁仕善
  • 46篇林敏
  • 44篇秦莉
  • 39篇雷明军
  • 36篇潘晖榕
  • 33篇林绮萍
  • 27篇温见翔
  • 23篇谢旭
  • 22篇梅树江
  • 21篇郑春福
  • 20篇翁亚彪
  • 18篇余新炳
  • 14篇陈雅棠
  • 13篇占国清

传媒

  • 63篇中国热带医学
  • 30篇热带医学杂志
  • 26篇中国人兽共患...
  • 25篇中国人兽共患...
  • 15篇中国寄生虫病...
  • 8篇中国寄生虫学...
  • 7篇中华微生物学...
  • 6篇中华传染病杂...
  • 6篇中国病原生物...
  • 5篇医学动物防制
  • 5篇国际医学寄生...
  • 4篇寄生虫与医学...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实用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3篇中国血吸虫病...
  • 2篇新发传染病电...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热...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9篇2013
  • 8篇2012
  • 8篇2011
  • 9篇2010
  • 26篇2009
  • 16篇2008
  • 16篇2007
  • 23篇2006
  • 32篇2005
  • 43篇2004
  • 15篇2003
2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弓形虫GRA8的表达及其诱导的免疫应答
目的:表达和纯化弓形虫RH株GRA8的截短型片段,分析其诱导的免疫应答。方法:从重组克隆pMD18-GRA8中切取GRA8的插入片段,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ET-23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PCR和酶切鉴定转化...
袁仕善吴少庭张仁利高世同黄达娜余新炳
德国小蠊耐药基因CYP4G19的功能研究
德国小蠊是一种常见的家居害虫,可携带多种细菌、病毒,导致疾病的传播,并可引起哮喘等过敏反应。它对栖息场所的适应性强、繁殖快,易产生对化学杀虫剂的耐药性,已成为城市中难以防治的卫生害虫之一。研究表明,目前广泛使用的菊酯类杀...
张仁利赵霞黄达娜耿艺介高世同李晓恒胡章立
文献传递
SARS冠状病毒S蛋白部分序列1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构建SARS冠状病毒S蛋白部分序列 1(S1)的原核重组表达质粒 ,并分析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状况。方法 采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从SARS冠状病毒RNA中扩增出编码S1蛋白的基因片段 ,并克隆至pMD18-T载体上 ;菌落PCR鉴定阳性克隆并测序列分析 ;将阳性克隆的插入片段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 - 4T - 2 ,转化大肠杆菌JM10 9,PCR和双酶切鉴定转化菌落 ;将阳性菌株经IPTG诱导 ,SDS -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截短型S蛋白的表达。结果 RTPCR扩增出S1蛋白的特异片段 ,其阳性克隆的序列存在 2处碱基突变第 36位G变为A ;第 333位由C变为T) ,其中第 36位为有义突变 ,第 333位为同义突变 ;阳性克隆中截短型S1蛋白的基因片段被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 - 4T - 2而构建成重组表达质粒 ,并在JM 10 9中表达了S1蛋白的融合蛋白 ,表达的蛋白能与GST免疫血清和SARS病人血清反应。结论 成功构建了SARS冠状病毒S1蛋白的重组表达质粒 ,该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截短型S蛋白的融合蛋白。
袁仕善吴少庭秦莉黄达娜高世同张仁利余新炳
关键词:SARS冠状病毒基因序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1蛋白
弓形虫表面抗原P30 DNA疫苗免疫小鼠诱导体液免疫应答及保护性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5
2001年
目的 观察弓形虫表面抗原 P30 DNA疫苗免疫 BAL B/ c小鼠诱导其体内产生的体液免疫应答及抗虫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 重组质粒 p BK- P30用生理盐水稀释后 ,肌注免疫 BAL B/ c小鼠。分别于免疫后 5周和 10周 ,EL ISA测定 Ig G抗体滴度 ;取免疫鼠的血液、肺、心脏、肝脏、脾、肾脏及肌肉 PCR扩增 P30基因 ;免疫鼠腹腔注射弓形虫速殖子攻击感染。 结果 两次检测 ,均可测到特异性 Ig G抗体 ,且抗体的滴度随免疫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免疫后 5周 ,免疫鼠的上述组织均可扩增出 P30基因条带 ,但免疫后 10周仅血液扩增出特异 P30基因条带 ;弓形虫速殖子腹腔攻击感染 ,免疫组鼠的平均存活时间较对照组鼠延长 ,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 (P>0 .0 5 )。 结论 弓形虫表面抗原 P30DNA疫苗能诱导 BAL B/ c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及部分抗虫免疫保护作用。
占国清吴少庭李国光高世同林敏郑春福
关键词:弓形虫体液免疫
SARS冠状病毒S蛋白部分序列2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构建SARS冠状病毒棘突蛋白部分序列 2 (S2 )的原核表达质粒 ,分析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状况。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从SARS冠状病毒基因组中扩增出编码S蛋白的第 2 170到 2 814位碱基的基因片段 ,克隆至 pMD18-T载体 ,PCR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 ,目的片段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 - 4T - 2 ,转化大肠杆菌JM10 9,PCR和双酶切鉴定转化菌落。将阳性菌落经IPTG诱导 ,SDS -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靶蛋白的表达。结果 RT -PCR扩增出S2特异片段 ,经测序与GenBank比对存在 1处碱基突变。S2基因片段亚克隆至表达载体 pGEX - 4T - 2构建成重组表达质粒 ,并在JM 10 9中表达了S2融合蛋白。结论 成功构建了SARS冠状病毒S2的重组表达质粒 ,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S2融合蛋白。
秦莉吴少庭王西明袁仕善雷明军潘辉榕黄达娜高世同张仁利屈伸
关键词: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2蛋白基因克隆
弓形虫DNA疫苗联合诱导BALB/c小鼠保护性免疫力的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研究弓形虫表面抗原P30和P22 DNA疫苗联合诱导BALB/c小鼠的保护性免疫作用。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A组(NS对照组),肌注生理盐水100μl/鼠;B组(空质粒对照组),肌注pBK-CMV 100μl/鼠(1mg/ml);C组(pBK-P30免疫组)肌注pBK-P30 100μl/鼠(1mg/ml);D组(pBK-P30&pBK-P22联合免疫组)分别肌注pBK-P30和pBK-P22各100μl/鼠(1mg/ml),免疫后5周,通过ConA刺激,MTT法测定免疫鼠脾脏T淋巴细胞转化率,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用流式细胞仪对CD4+、CD8+T细胞群进行测定。免疫后10周,免疫鼠腹腔注射弓形虫速殖子攻击感染。结果表明,ConA刺激小鼠脾T淋巴细胞均发生增殖反应,疫苗免疫组略高于两对照组,但4组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动态分析,CD4+T细胞在各组的增殖均不明显(P>0.05),但两免疫组CD8+T细胞数量升高,CD4+/CD8+比值降低,与空质粒pBK-CMV对照组和NS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pBK-CMV对照组与NS对照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两免疫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弓形虫速殖子攻击感染,联合免疫组平均存活时间较两对照组均延长(P<0.05)。但两免疫组间、pBK-P30免疫组与两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弓形虫DNA疫苗能诱导BALB/c鼠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及部分抗虫免疫保护作用,此两种DNA疫苗联合免疫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
占国清吴少庭高世同李国光
关键词:弓形虫免疫
间日疟原虫海南株SSUrRNA编码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2011年
目的克隆间日疟原虫海南株红内期小亚基核糖体核糖核酸(SSUrRNA)编码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特征分析。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海南间日疟患者血样DNA中扩增出间日疟原虫SSUrRNA基因片段,纯化后与pGEM-Teasy质粒连接构建重组子并转化大肠杆菌JM109;阳性克隆以双酶切和PCR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采用BLAST软件分析其特征。结果 PCR扩增出间日疟原虫红内期SSUrRNA基因特异性片段大小约为998 bp;阳性克隆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PCR鉴定与预期结果一致;核酸序列测定显示插入的SSUrRNA基因扩增片段,含有998个核苷酸,与GenBank中的间日疟原虫Sal 1株、Pv2008/TR/DEL株及El Salvador株相同序列进行比对,其同源性均大于99%。结论成功克隆间日疟原虫海南株红内期SSUrRNA编码基因序列,该序列在不同地理株间相对稳定保守。
黄达娜高世同张仁利张荣锦耿艺介李晓恒吴少庭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
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调查及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 了解深圳市散发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和疫源地分布,及其主要传播途径和流行特征。方法 在深圳市12个不同生态环境地点调查广州管圆线虫不同宿主分布和感染情况,采用匀浆沉淀镜检法对各调查点捕获的中间宿主进行解剖,以确定中间宿主的感染率和感染度。用鼠笼捕获鼠类,解剖鼠体,在鼠心脏和肺动脉血管寻找广州管圆线虫成虫,从野生螺体内分离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进行实验室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的循环,完成实验室生活史的循环证实现场调查的结论。结果 在12个调查点中有4个区域发现褐云玛瑙螺阳性,分布在深圳市西南部,感染率平均为31%,螺的感染度与其体重相关,螺体重≥55g的个体平均感染度显著性高于〈55g的个体(P〈0.05);阳性螺区域终末宿主褐家鼠和黄胸鼠均有感染,感染率平均为12%,雌鼠的感染率显著高于雄鼠(P〈0.01)。结论 深圳市存在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疫源地内广州管圆线虫在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之间广泛传播,自然疫源地是深圳市散发广州管圆线虫患者的主要原因。
张仁利高世同耿艺介黄达娜陈木新刘建平吴元良甄茵戴传文张起文吴泰顺马智超陈戊生黎大林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流行病学调查
聚合酶链反应掺入法制备标记地高辛探针检测间日疟原虫感染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根据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一对,采用PCR技术,以Dig-11-dUTP代替部分dTIP直接扩增并标记含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中央重复序列的基因片段作为DNA探针并用于检测间日疟原虫感染,结果表明:(1)采用PCR法直接制备并标记地高辛探针的方法较PCR扩增后再标记的方法更为快速、简便和经济;(2)探针只与间日疟患者血样核酸抽提物杂交阳性,而与其亲缘关系相近的三株恶性疟原虫、利什曼原虫、弓形虫及正常人血核酸抽提物杂交阴性,该探针可以检测出相当于100μl感染血样中44虫/μl的水平;(3)将该探针用于深圳地区及湖北随州地区收集的间日疟患者血样的检测,147份镜检阳性的血样中,113份杂交阳性,与镜检的符合率为76.87%,20份正常人血杂交阴性。
高世同吴少廷陈观今陈观今林敏
关键词:DNA探针间日疟原虫疟疾
金葡菌野生株SEB基因的亚克隆及其原核表达
2007年
目的亚克隆金葡菌野生株S407030肠毒素B(SEB)基因,并在大肠埃希菌(E.coli)中表达,以获得重组SEB(rSEB)蛋白。方法将含有SEB基因的质粒pMD-18T/SEB双酶切获得目的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GEX-4T-2中构建重组子pGEX-4T-2/SEB,并转化E.coliJM109感受态菌,阳性克隆以双酶切和PCR法鉴定;含重组质粒的工程菌以IPTG诱导表达rSEB蛋白;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并采用B-PER GST融合蛋白试剂盒纯化重组rSEB,West-ern blot鉴定其免疫反应性。结果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和PCR扩增鉴定均获得约705 bp的基因片段,与预期结果相一致;诱导表达的含GST的融合重组rSEB蛋白分子质量单位约为53 ku,纯化后作SDS-PAGE电泳显示一条蛋白带,Western blot显示rSEB能够被兔抗SEB抗体识别。结论金葡菌野生株SEB在大肠埃希氏菌中得到有效表达,并获得电泳级纯度的重组rSEB,重组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毒性与开发诊断试剂提供了生物材料。
高世同张仁利刘会娟秦莉耿艺介黄达娜吴少庭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